圍繞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九三學社中央召開課題論證會

發佈時間: 2018-05-25 09:5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琴冬子 | 責任編輯: 王靜


中國網訊 據九三學社中央消息,5月20日,九三學社中央圍繞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在北京召開課題論證會。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常務副主席邵鴻出席會議並講話。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張桃林、賴明、印紅出席會議。

武維華指出,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沿黃流域9省區行政面積佔全國面積的近五分之二,很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現象。此次圍繞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調研課題召開科學論證會,希望大家圍繞“該不該做這件事”、“能不能做這件事”、如果能做“如何做好這件事”直抒己見、暢所欲言。會議目的就是匯聚社內外專家智慧,既關注眼前,又立足長遠,多學科多角度探討黃河流域相關問題。黃河流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社會系統,擬開展的黃河流域調研課題涵蓋生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具有綜合性、整體性、複雜性、跨學科性。要在把情況摸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協作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涵。協作研究,團結攻關,是做好黃河問題調查研究應該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久久為功。要做好頂層設計,通過科學座談會等平臺匯聚社內外研究黃河流域的專業人才,期望能建立起一支團結協作的研究隊伍。

邵鴻指出,一是要深刻認識黃河對中華民族的極端重要性。黃河歷史上是條洪水氾濫的大河,但是現在水資源缺乏,頻頻斷流,歷史上“八水繞長安”的盛景已經不復存在。圍繞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進行調查研究及時而必要。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之一。善治國者必重治水。黃河文明逐漸形成並走向繁榮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治水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國家要加大在黃河全流域方面管理統籌的許可權和力度,形成合力把黃河事情辦好。三是黃河流域問題研究要堅持科學之道。不但要重視基礎理論研究,還要加強管理機制體制、思想理念科學化。要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之上,靠科學破解黃河難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周建軍等17位社內外專家,寧夏、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等9個省級組織代表在會上進行專題發言。國家行政學院資訊技術部譯審孫迎春,山西大學黃土高原研究所教授王孟本等參與討論。(文/攝影 楊琴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