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也被稱作“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是為了提高國民對“碘缺乏病”危害的認識,促進國民身體健康而設立。
近日,中國制定的第一部補碘指南對外公佈。該《中國居民補碘指南》強調,當前中國居民中一般人群整體處於碘營養適宜的狀態,但特需人群還面臨碘營養缺乏的風險。針對不同人群,《指南》也給出了具體補碘指導意見。
什麼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缺碘,使機體碘攝入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損害,除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克汀病兩種典型表現外,最主要的是缺碘影響胎兒的腦發育,導致兒童的智力和體格發育遲滯或永久性障礙,造成病區人口智慧損害。
缺碘也可導致流産、死産、先天畸形和新生兒死亡率增高。因此,碘缺乏是影響優生優育、人口素質的最廣泛、最實質的問題。
碘缺乏病有哪些危害?
1.缺碘導致智力低下等智力殘疾。
2.缺碘導致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重者可出現呼吸及吞咽困難。
3.嚴重缺碘可導致地方性克汀病,這主要是由於胎兒期及嬰兒期嚴重缺碘,患者表現呆傻、矮小、聾啞、癱瘓或呈現特殊醜陋面容。
4.孕婦缺碘可導致早産、流産、死産、先天畸形兒、先天聾啞等。
5.缺碘嚴重時,可導致輕度智力落後、輕度聽力及語言障礙、輕度神經運動障礙、輕度體格發育落後、激素性甲低,即所謂的亞克汀病。
哪些人需要補碘?
所有人都需要補碘嗎?有些政協委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表示,自己是山東人,山東本身是碘過剩地區,由於補碘,很多人都有甲狀腺結節問題:“碘多碘少都是問題,比如我自己就有甲狀腺結節,就是碘補多了。補碘問題,由於不精準導致好事變成壞事。”
2015年,四川省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傅春華在政協會議上建言,1994年提出全民食用加碘鹽,20年過去了,人們補碘途徑增多,常食用的雞蛋、牛奶都含碘,海鮮就更不用説了,“過量補碘可能導致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因此,不能再強迫統一吃碘鹽了。”傅春華還在當年提交提案,建議在四川省範圍內同時供應“無碘鹽”“低碘鹽”“高碘鹽”,由消費者自主選擇。政府除了加強食鹽品質監管外,還要將各種碘資訊調查清楚告知百姓,由消費者自己選購適合自身身體狀況的食鹽。她説:“打破食鹽專營制度已經提上議事日程,能否借此機會,將科學補碘的選擇權交給群眾。”
2016年,雲南省政協委員吳光洲也提出:“加碘鹽和低鈉鹽有相當數量的不適宜人群,全民補碘不合理,也沒有必要。”
不過,如何引導群眾科學用鹽,並知曉自身情況且自主調節碘的攝入量呢?
《中國居民補碘指南》強調,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維持機體健康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健康成人體內的碘總量為20~50mg,平均為30mg。
當前中國居民中一般人群整體處於碘營養適宜的狀態,但特需人群還面臨碘營養缺乏的風險。
首先,兒童碘營養從國家級、省級層面處於適宜水準,然而部分監測縣兒童尿碘中位數不足100μg/L,處於碘營養缺乏狀態;其次,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甲腫率)在國家級、省級水準上達到消除水準,但在縣級水準上仍有部分縣甲腫率超過5%。再次,如果按照國際組織推薦的孕婦尿碘中位數150μg/L的適宜下限標準,中國約2/3的省份存在孕婦碘營養缺乏的現象,孕婦碘缺乏不僅影響自身健康,還影響其胎兒和新生兒的智力與身體正常發育。
而且《指南》強調,中國絕大部分地區為碘缺乏地區,每天從飲水中獲得的碘量約為10μg;一般人群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碘量約為25~50μg;如果不特殊增加富碘食物,則一般人群每天從食物中和飲水中獲得的碘不能滿足人體需求。
按照中國《食用鹽碘含量》標準,如果食鹽強化碘量水準為25mg/kg,每天攝入5g食鹽,烹調損失率按WHO等國際組織推薦的20%計算,每天從加碘食鹽中可攝入碘100μg,加上飲水和食物中攝入的碘,則能達到一般人群碘推薦攝入量(120μg/d),因此除了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不食用加碘食鹽外,其他居民都應食用加碘食鹽。
不同人群如何補碘?
目前,常用的補碘方法以食鹽加碘為主,其他方法包括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藥物及營養素補充劑、食用富碘食物等。食鹽加碘是WHO等國際組織推薦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為預防和控制碘缺乏病,WHO等國際組織在全球推行普遍食鹽加碘策略。
同時,針對不同人群,《指南》也給出了不同的補碘指導意見。
例如,妊娠婦女孕期碘的推薦攝入量從非孕時的120μg/d增加到230μg/d,哺乳期婦女對碘的推薦攝入量增加一倍,達到240μg/d。
針對嬰幼兒,《指南》中強調,母乳餵養的嬰幼兒,當母親碘攝入充足時,能滿足0~6月齡嬰兒的需要;7~12月齡嬰兒可以從輔食中獲得部分碘;13~24月齡幼兒開始嘗試成人食物,也會攝入少量的加碘食鹽,可獲得一定量的碘。嬰幼兒的輔食中應有含碘豐富的海産品。
非母乳餵養的嬰幼兒飲食主要是乳製品。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10765-2010)規定在嬰幼兒奶粉中必須加碘,加碘量為每100kJ加碘2.5~14.0μg或每100kcal加碘10.5~58.6μg。
兒童和青少年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由於快速增長,對碘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應食用加碘食鹽。
《指南》中還強調,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從飲水中已經攝入足量甚至過量的碘,因此,這部分居民應食用未加碘食鹽。
依據《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和原衛生部2009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無碘食鹽供應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規定,中國已經在水源性高碘地區和病區供應未加碘食鹽。
《指南》還強調,雖然,沿海地區生産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但當地居民食用頻率和食用量都較低,沿海地區居民膳食中的碘大部分來自於加碘食鹽。如果沿海地區居民食用未加碘食鹽,其大部分居民碘攝入量就會低於國際組織和中國推薦攝入量,發生碘缺乏的風險很大。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報、四川日報、昆明日報、健康界等
推薦閱讀:
海歸官員共話脫貧攻堅:“梯度精準扶貧模式”下的需求和幫扶如何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