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吳知音)“識才的慧眼,用才的膽識,愛才的誠意,配才的良方。”2018兩會期間,中國網(《議庫》APP平臺)主辦的《建言中國》2018兩會特別節目(第六期)特邀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大學黨委書記周旬作客演播室,就海外人才引進和培養問題,接受記者採訪。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大學黨委書記周旬(胡俊 攝)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快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跑出中國創新的加速度。
“用好專業的人才,跑出我們中國創新的加速度!”周旬説,總書記講,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他體會到,不管是大學,科研機構,還是企業,一定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高度重視。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周旬表示,一方面要做好人才的引進,另一方面還要抓好人才的培養,一手抓引進,一手抓培養,兩手都要硬。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外人才引進高度重視,高層次海外人才回國數量不斷增加,服務國家活動日益頻繁,“回國人才在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人才引進標準需要完善
聚才之後,如何“慧眼識才”?周旬表示,目前對人才引進的標準,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引進人才的標準在有些地方和機構還比較單一,”周旬説,“我覺得對人才來講,我們除了看他的名頭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能力,人品,和他未來的貢獻。”
人才引進的過程中需要整合,目前這種配套工作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
目前搶奪人才競爭激烈,“從一定程度上講,造成了人才在競爭過程中的被炒作。這種炒作讓一些並不合格的人才進入了隊伍,這個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周旬表達了這樣的擔憂。
人才引進貴在精準 為人才提供個性化服務
周旬提到,有些地方機構為引進人才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非常重視,但是人才到位後反而變得不太重視。有些人才回國後,覺得發揮作用的平臺還不夠。
人才引進,精準是關鍵。周旬説,要加強人才工作引進的頂層設計和機制體制創新,引進高端人才需要因人才特點量身定做一個“引才”的隊伍或機構,有專門的人從要引進的人才所在的行業裏縱向橫向對比,去識這個才,否則僅僅靠制度是不能做到精準的。
“選好人才以後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非常重要的個性化服務。”周旬説,目前人才回國後會碰到與學歷認證、出入境證件、社會保險、家庭配偶、子女入學等相關的各種問題,每個人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需要個性化服務。
對人才服務不能太粗放。 他舉例説,前不久一個外國專家到國內工作,準備留在國內,但是後來又提出要離開,經過仔細了解,原來是因為他到醫院看病沒有醫保卡。“類似很細小的問題如果不處理好,沒有個性化的服務,就會導致人才流失。”
人才引進不能一切向錢看齊,還要看品德和團隊合作。評價人才,需要一些更彈性的、更柔性的工作方式。
人才工作改革,可以讓國內在海外的機構發揮作用。周旬説,中國很多大型的央企在國外有相應的機構,可以利用這些機構把國外的一些人才集中起來,就地發揮作用。
身為重慶大學黨委書記,周旬表示, 重慶大學有80多年辦學歷史,深厚學術基礎,有非常多服務國家戰略方向的深入學科和研究機構,在“兩點”“兩地”戰略中具有重要位置,非常歡迎海外的留學人才能夠回歸祖國,也歡迎優秀人才參與到重慶大學建設中。
周旬相信,未來更多的人能夠為我們國家,為中國的現代化強國建設,為高等教育發展做出新貢獻。
推薦閱讀:
蔡冠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國正變成有擔當、負責任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