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朋解讀北京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亮點:首次會前集中培訓委員為履職奠基

發佈時間: 2018-01-23 10:2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1月23日訊 (記者 張寧銳 秦金月 胡俊 張正朋)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昨日下午召開。北京市政協委員、大會新聞發言人宗朋受邀來到中國網(議庫APP平臺)在大會現場的“建言中國”演播室接受專訪,並介紹本次政協大會的特點和亮點。

北京市政協委員、大會新聞發言人宗朋(右)接受中國網政協頻道主編張寧銳專訪。

首次對委員進行會前集中培訓

本次政協大會是換屆會,宗朋認為,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新一屆委員的新氣象和新風貌。“這一點在委員報到的時候就給我們留下了最強烈的印象。”宗朋説:“他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應該説每個人都懷著滿滿的期望和信心來參加大會。昨天委員報到的場面熱烈,包括中國網在內的各家媒體都在現場作了報道。”

宗朋介紹,換屆後的新委員總數佔到了56.9%,是一個相當大的比例。今年北京市政協首次對全體759位委員進行了會前的集中培訓,這是近年來所沒有過的。以往一般是在政協全會召開之後,舉辦新委員的培訓班。

宗朋認為,對全體委員在履行職責之前進行培訓,為他們上好履職第一課,為委員們以後的履職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培訓旨在加強政協委員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履職水準。要按照“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要求,全面提高履職能力。學習政協章程,準確把握政協的性質定位、職能作用和重要原則,深刻理解政協不是權力機關,不是決策機構,也不是協商主體,而是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把握政協履職方位。堅持協商理念,互相尊重,平等議事,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在協商討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真實情況,發表真知灼見,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

宗朋介紹,培訓中,由北京市委統戰部的主要負責同志講話,北京市政府的主管副市長就2017年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黨中央國務院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批復精神做了專題報告。這特別有益於廣大委員知情明政。“政協委員可能是教師、醫務工作者,也可能是文藝工作者,對自己的本專業非常了解,但是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一定了解得那麼詳盡。”

宗朋介紹,吉林同志在這次集中培訓上發表了十分深刻、切題、明確的講話。


會議形式豐富多樣

此外,宗朋還介紹,此次政協大會的設置非常豐富,尤其是小組討論非常充實。這次會議安排了八次小組討論,這是以前沒有過的,由於會期相對長,所以八次討論將會很深入。大會期間,北京市委的領導同志將深入到各委員小組,面對面的聽取委員們的真知灼見。同時,大會還安排了兩場專題座談會、五場聯組會,還將舉行一次記者會和一次大會發言。屆時,各黨派團體,各界別代表,港澳委員,以及委員代表等,都將為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發表他們的真知灼見。

宗朋説,政協的會議形式是很多樣的,希望通過不同類型的會議,盡可能地讓委員的意見建議充分表達出來。


首次發倡議請委員“兩帶來”

宗朋介紹,大會秘書處首次向全體委員發出倡議,請委員“兩帶來”,即委員上會之後,應該至少帶來一份提案,至少帶來一份社情民意的資訊。希望以此拓展委員參政議政的覆蓋面,調動委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宗朋還列舉了大會的其他特點,如北京市政協成立了會風監督組,會風會紀要求很嚴,請假必須向大會秘書處做出書面請假;堅持一貫的厲行節約的做法。 


特別致謝中國網等媒體的積極參與

宗朋長期在北京市政協“服務媒體工作”,也多年負責北京市政協的宣傳工作。他説,媒體的朋友們為北京政協大會傳播了正能量,擴大了影響力,也溝通著民意,非常感謝各類媒體對本次政協大會的報道。

宗朋特別對中國網在北京政協大會上搭建“建言中國”演播室、積極向全國報道北京政協委員的聲音表示感謝。宗朋説:“中國網是首家在北京政協大會上搭建演播室的中央媒體,體現了中國網對首都發展的高度關注,也體現了中國網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協商民主而投入的高度關注。因此來看,中國網的政治站位很高。我相信,委員們在中國網的演播間發表對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講述北京政協的故事,也會受到很大的鼓舞。”


相關閱讀:

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 吉林作常委會工作報告

北京政協委員郭麗雙:由北京牽頭八省聯動共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北京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即將開幕 委員報到議政熱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