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協委員郭麗雙:由北京牽頭八省聯動共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發佈時間: 2018-01-22 20:3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1月22日訊 (記者 張寧銳 秦金月 胡俊 張正朋)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今日召開。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郭麗雙受邀來到中國網(議庫APP平臺)在大會現場的“建言中國”演播室接受專訪。在本次會議上,郭麗雙帶來了一份《關於由北京牽頭推動大運河文化帶跨區域建設 提升大運河文化帶戰略地位的提案》。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郭麗雙(右)接受中國網政協頻道主編張寧銳採訪。

她認為,大運河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貫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其沿線地區人口資源密集、文化底蘊深厚,連接京津冀地區、山東半島、長江經濟帶等多個國家重點戰略區域。從古至今,大運河為我國南北方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後,如何有效保護和利用大運河資源,傳播大運河文化,受到各界高度關注。北京市作為全國 “文化中心”,已明確提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在2017年成立“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

郭麗雙作為北京文化産業商會會長,長期關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問題。她發現,目前,大運河沿線各省市也都在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發掘大運河文化品牌,開發大運河文化資源。比如在山東省,濟寧的大運河美食節、德州的運河文化主題公園、臺兒莊“活著的大運河”系列活動等,多點開花;比如在江蘇和浙江,他們分別提出了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出要科學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進大運河文化傳承發展,打造文化標識,要講好大運河故事,等等。

郭麗雙表示,各地保護和發展大運河文化的積極性是好的,但大運河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文化資源富礦,也是一個整體文化品牌,需要整體規劃,整體發展,形成整體品牌,提升整體戰略價值。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不應趨同於其他地方,應主動牽頭,積極推動大運河文化帶跨區域建設,儘快提升大運河文化帶的戰略地位。

為此,郭麗雙建議:

一、參照京津冀三地政協主席聯席會機制,由北京市政協或相關單位發起大運河八省市政協主席聯席會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八省市聯席會,整體研究規劃,做深、做實、做足大運河文化傳承與發展這篇大文章,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共同責任”。2012年,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35個城市曾聯合申報大運河為世界遺産,如今若再度發起大運河文化帶聯席會議,內外部條件比當年更成熟。

二、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一定要重視産業佈局。有傳承才有文化,但傳承的關鍵在與讓文化與時代結合、與市場結合、與百姓生活結合,能支撐起如上“三結合”,政府的頂層規劃和財政支援是重要保障,産業是重要著力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基本機制。如果大運河文化産業不興盛,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落空。

三、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北京市的疏解整治結合起來,與八省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文化從來不是孤立的單元,如果能啟動大運河八省聯繫會議,尤為重要的使命就是八省市頂層設計,全程整理大運河的水系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稟賦,推進大運河在“五位一體”的精神指引下全面發展。

四、新時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積極利用網際網路等高科技手段。大運河文化帶要大處規劃,細處著手。在具體的項目建設、産品研發中,需要下“繡花”功夫,這不僅要重視修復、續建,還要注重研究文物的文化開發、文化創新,使每一處文物都‘活’起來,都能‘説話’,給人們帶來歷史的回顧和啟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可忽視青少年人群,要增強大運河文化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一定要加強網際網路等高科技手段的應用。


相關閱讀:

北京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即將開幕 委員報到議政熱情高

站在歷史關口 珠海如何吸引人才把握機遇?

14 位深圳政協委員向總理捎句話 新時代改革開放最期待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