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月15日,廣東省珠海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開幕,珠海市政協委員王志海、伍素萍、張金寶帶來了聯名提案《重視發展先進傳統製造業,特別是食品産業的建議》,建議以食品行業為切入點,重視發展傳統製造業的同時,又能更好地抓好新興産業、高新産品和旅遊産業。以下為提案原文摘編。
實體經濟大致分為兩塊,其一是傳統産業,其二是新興産業。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在傳統行業中的不斷推廣應用,出現了第三種産業形態,即先進傳統製造業,或智慧型傳統製造業。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目前這一發展趨勢在進一步加快,如果我們仍然用舊的觀念、過時的眼光看待現在的傳統製造業,並據此作為決策依據,將會産生認識上的盲點和誤區,對充實和壯大珠海實體經濟將會産生不利的影響。
傳統産業經歷了歷史的考驗,基本上都是基礎産業、民生産業,也是支柱産業,而新興産業,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等領域,大多是服務於傳統産業,資金抽入大,風險高。先進傳統製造業已經不再是勞動密集型、重污染型的産業。可以預見,實體經濟的未來會以先進傳統製造業為主。
眾所週知,與新興産業不同,傳統製造業之所以能成為傳統,一是經歷了歷史的沉澱和考驗;二是多數傳統製造業是工業製造的基礎行業,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民生行業。如何對待轉型升級後的先進傳統製造業,並積極佈局和發展這類行業,不僅對珠海整體社會經濟發展和順利實現2021年8000億工業總産值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完善珠海市工業産業鏈,助力新興産業和高端製造業也具有積極意義。
多年來,珠海市十分重視與強調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旅遊産業,相對忽視了傳統産業的協調發展。我們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個地區的産業發展有其自身的經濟規律,通常是一個由低到高的逐步演進過程,在沒有一定製造業和相當經濟基礎的前提下,僅僅依靠新興産業、高新産業和旅遊産業強市的例子並不多見,更何況有些新興産業還處在概念階段,有較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從歷史上看,珠海錯失和缺失了這一基礎發展環節,不僅造成了珠海土地財政依賴度過高,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的風險,也使得新興産業和高新産業的上下游配套産業鏈不夠完整,旅遊産業的發展也沒有強有力的支撐,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與制約了這些行業的協調發展。近幾年談論較多的所謂珠海的後發優勢,其本質還是土地財政。珠海的土地財政依賴度達60%以上,而深圳不到20%,這種後發優勢是不可持續的。為此,建議以積極發展食品行業作為切入點,適度發展各類先進傳統製造業。
之所以將食品行業作為切入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無論國內國外,食品行業的體量都很大。從資本流向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國內外大量資本早已佈局中國食品行業,大大小小為數眾多的食品企業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産業群。二是,食品行業是永遠的朝陽産業,受經濟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較小,能起到實體經濟和財政收入穩定器的作用。食品行業屬於快速消費品行業,具有投資相對較少、資金流動較快,見效也快的特點,以此為切入點,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充實珠海實體經濟規模,夯實産業基礎。三是,食品行業,特別是先進食品行業,對環境的污染小,即使意外情況下産生了污染也容易治理,有時僅靠環境的自凈作用也能使生態很快恢復。四是,食品産業與旅遊産業的契合度最高,符合珠海大力發展旅遊産業的定位要求,比如澳門的很多手信就是珠海生産的。五是,先進食品製造行業已不是勞動密集型産業,但相對於虛擬經濟,仍能聚集一定的人氣,有利於增加珠海的人口基數,而人口基數和城市規模是壯大實體經濟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六是,民營經濟是食品工業中的生力軍,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食品企業就佔了12家,中型以上企業更是數不勝數,而珠海的經濟結構中,民營經濟規模和佔比明顯偏小,對珠海長遠經濟發展十分不利。以食品行業為切入點,能夠較快較好地改變珠海民營經濟規模和佔比偏小的問題。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如何做到以食品行業為切入點,重視發展傳統製造業的同時,又能更好地抓好新興産業、高新産品和旅遊産業,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確保二者並行不悖,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規劃和設想:
一、以國家《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為指標,珠海市政府加大對現有食品企業及其他傳統製造業的支援力度,特別是企業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方面的支援力度,對有潛力的新增項目或改擴建項目,在用地和容積率上給予政策支援,鼓勵現有企業進行産業升級改造,儘早使現有傳統産業轉變為智慧製造和綠色製造企業。
二、設立食品産業園區,設立由政府招商部門和財經專家、食品專家、環評專家等組成的專業領導協調機構,對國內外食品行業進行綜合調研,精選技術水準高、有特色、成長性好、低污染的企業入駐園區,産品種類最好不要雷同,盡可能多樣化,在珠海打造一個國內一流的高技術含量的食品“百香園”。園區規劃可考慮與飲食文化、工業旅遊和珠海城市的其他旅遊項目相結合,將“百香園”印在遊客的味覺記憶中,提升珠海旅遊業的獲得感和質感。為做好項目把關、提高效率和效益,園區運營模式可以考慮引入市場機制,甚至引入民間資本參與園區管理,組成一個以政府為主導,其他經濟成分參與的高效率管理團隊,將搭臺工作和績效考核工作捆在一起,管委會和投資公司可以是一套人馬,兩個牌子,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個三方共贏的高效率平臺。
三、加大對食品企業品牌建設和宣傳的支援力度,鼓勵食品企業爭創名優品牌。食品行業是快速消費品行業,對廣告宣傳的依賴度較大,也更容易建設品牌價值。在世界品牌500強及中國品牌500強中,上榜的食品品牌數量長期佔據榜單首位。對食品企業發展來説,要做大做強,廣告投入往往遠超對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投入,後者只能保證食品安全、食品品質和降低環境污染,這也是快消産品佔電視廣告多數的原因之一,廣告宣傳對食品企業快速擴張的效果相當明顯,只要投入,很快就能見到成效。建議凡是在央視及省一級以上官方媒體做廣告的珠海食品企業,根據廣告支出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援,與自媒體相比,這些廣告,特別是央視廣告除了其宣傳功能之外,還有一定的背書效應。
四、有必要從政策和觀念等方面,改變對傳統製造業的誤區和限制,重新認識和定位傳統製造業,特別是先進傳統製造業。例如:2017年7月1日開始實施新修訂的《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環保條例》)規定,“不得新建專業電鍍、化學制漿、紡織印染、製革、冶煉、發酵等重污染項目。”其中發酵項目一刀切的規定值得商榷,因為發酵項目涉及的範圍太廣,從簡單的麵包房、麵包廠,到多數生物制藥企業都是發酵項目,甚至污水處理項目也是發酵項目,很多發酵項目並不會産生污染,不應該一棍子打死,建議進行必要的修訂或説明。同時,環保執法部門如何解讀和執行《環保條例》的規定也存在一定的模糊空間,例如:條例中“發酵等重污染項目”的焦點是“發酵”還是“重污染”還是二者並重?我們認為,主語是“重污染項目”,“等”之前的文字是定語,執法的著眼點應該是在“重污染項目”上,這也符合“等”字的基本涵義。另外,《珠海市産業發展導向目錄(2013年本)》將“新建釀造(不含發酵工藝)、化肥、染料、農藥等項目”劃為限制類項目,其中“釀造(不含發酵工藝)”的表述與《環保條例》規定存在明顯歧義,也應予以修訂或説明。
打造一個相對完備的産業體系,重新認識和定位升級中的先進傳統製造業,重視發展先進傳統製造業,特別是食品産業,並以此作為切入點,是夯實珠海實體經濟不可忽視的捷徑之一,也是解決目前珠海總體經濟總量偏小,産業鏈不完備,民營經濟佔比偏低的有效途徑之一,且與珠海市一貫倡導的高端製造等産業政策相輔相成,並行不悖。只要我們抓住時機補上短板,珠海的整體經濟就會更加豐滿強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