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好姑娘”服務隊:用愛心關照老人

發佈時間: 2019-04-09   |   作者: 趙曉剛通訊員岑屹   |   責任編輯: 曾雅琪   |   來源: 張家口新聞網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城市最基層的管理組織,社區已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交集,使得橋東區東河沿社區的工作者與居民增進了了解,處成了街坊鄰居。也源於這份“鄰里情”,讓一些有實際困難的老人,成為了社區工作者在工作之外時常牽掛的人。義務跑腿購買生活用品、到府打掃衛生、逢年過節看望慰問……漸漸地,這些社區工作者成為了老人們嘴邊經常念叨的“好姑娘”。一支服務老人的“好姑娘”服務隊也由此應運而生。愛心是會流動的。幾年間,隨著志願者不斷增多,服務範圍不斷延伸,這支公益隊伍也為疏通社會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集聚了更多的愛心力量。

“好姑娘”為老人梳頭,陪老人聊天。

老社區裏的“好姑娘”

因緊鄰百年商業老街怡安街,橋東區東河沿一帶曾頗聚人氣。然而時光荏苒,如今這裡已不復往日模樣。

梁海瑞,2009年大學畢業後就來到東河沿社區工作。初來乍到的她,發現所管轄的1084戶居民中,大部分都居住在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老舊樓房裏。社區工作者被喻為“小巷總理”,可見這份工作的繁雜與瑣碎。但既來之則安之,充滿朝氣的梁海瑞很快便融進了工作裏,在幫助居民解決各種“小事”的同時,她還特別注意到了一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上大學時,她經常到養老院做志願者,因此對於這些步履蹣跚的老年人的生活有所了解。出於一種習慣,只要閒下來時,梁海瑞就會到府走訪,性格開朗的她不僅給老人們帶來了歡笑,還義務為腿腳不便者買菜買藥、代繳水電費。在梁海瑞的帶動下,很多女同事也加入進來。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2014年,這些老人們時常挂在嘴邊的“好姑娘”自發地組建了一支“好姑娘”服務隊。大夥兒還特別將12名生活上有困難的空巢老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定期到府照顧。

“好姑娘”為老人讀報。

有擔當的社區服務隊

雖為巾幗,卻不輸鬚眉氣概。“好姑娘”服務隊成立不久,便迎來了一次“大考”。那年夏季裏的一天,正當下班時卻突然烏雲密布,緊接著下起了瓢潑大雨。梁海瑞和幾個同事被困在了單位,心裏很著急。她們並不是擔心自己回不去家,而是想著住在低窪處平房裏的那些老人。這麼大的雨,房頂會不會漏雨?雨水會不會倒灌進家裏?想到這些,幾個姑娘不約而同地穿上雨披,一路冒雨小跑過去查看。果不其然,小街巷裏的下水井被雜物堵塞了,積水已有膝蓋深。見此情景,“好姑娘”們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淌水忙乎起來。墊磚頭、堆沙包,她們想盡辦法幫助家中被淹的住戶墊高門檻,防止雨水再次倒灌。梁海瑞還找來一根木棍,使勁兒攪動著井箅子上的雜物、淤泥進行疏通。雨勢終於變小了,水位也漸漸降低了,渾身濕透的“好姑娘”們這才松了口氣。看到90多歲的王大爺家裏被雨水浸泡後還一片狼藉,好心的梁海瑞又留下來幫他收拾,回到家中已是21點鐘。

“好姑娘”服務隊不僅時刻將老人的困難放在心上,還經常給他們送去精神慰藉。服務隊剛剛成立那年的重陽節,社區裏一對80歲高齡的老年夫婦也迎來了結婚60週年的紀念日。梁海瑞特意將他們請到社區活動室。隨著音樂響起,當她雙手捧著提前準備好的蛋糕上來時,這對耄耋老人激動得雙唇顫抖。看著滿頭銀絲、皺紋堆疊的二老幸福地品嘗著蛋糕,“好姑娘”們的眼睛裏也泛起了晶瑩。

靠著這種街坊鄰里式的關懷,“好姑娘”服務隊贏得了居民的信賴,也在大夥兒的心裏紮下了根。

吸納“能人”聚人心

社區裏有700多戶老年人。作為隊長,梁海瑞深切地感到,僅靠這十幾個姑娘做公益很難長久,成立這支隊伍本是為了拋磚引玉,讓愛心流動起來,讓更多的人自願加入進來,最終形成一種友善互助的社區氛圍,這才是目的所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樹起了良好的口碑,“好姑娘”服務隊也自然吸引來了“外援”。

家住商務北橫街的武桂蘭是遠近聞名的好兒媳。婆婆癱瘓在床8年間,武桂蘭精心照料,沒讓她生過褥瘡。這份沒有血緣關係的孝心感動了很多人。婆婆離世後,年過60的武桂蘭獨自一人生活。沒有了生活來源的她還被社區列為了低保戶。而武桂蘭不願白領這份救濟,總想著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聽説“好姑娘”服務隊的事跡後,閒不住的她也高興地加入進來。鄰居劉老太太今年90歲,子女不在身邊時,成為“好姑娘”一員的武桂蘭便去到府照料,為老人煮一口粥,攙扶她上廁所……相處時間長了,老人將武桂蘭當成了家裏人。但凡有事時,她就會打開窗戶喊武桂蘭的名字,而武桂蘭也總是有求必應。平房一帶住著一對父女。父親已經80多歲,患有半身不遂。女兒靠撿廢品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當女兒外出時,好心的武桂蘭生怕老人獨自在家有個閃失,總會時不時地過去照看。

楊阿姨也是“好姑娘”服務隊裏的得力幹將。因為小區物業的撤離,使得小區管理一度出現真空。一些不自覺的居民開始在單元樓前扎籬笆、圈綠地,影響著小區的公共環境。而唯獨楊阿姨所住的11號樓前沒有出現“菜園子”。因為但凡看到有人開墾“自留地”,楊阿姨就會上前勸阻,解釋綠地是大家的,而非個人的。在她的堅持下,鄰居們自然也抹不開情面,不再打綠地的主意了。為了改善居住環境,楊阿姨還自掏腰包,買來樹苗搞綠化。這一舉動也贏得了鄰居們的讚賞。

幾年間,“好姑娘”服務隊招募了很多像武桂蘭、楊阿姨這樣有擔當的好心人,她們在社區裏各顯其能,在為社區工作者減負的同時,也讓這個硬體設施滯後的老社區裏充滿人情味。

隨處可見“好姑娘”

服務社區老人是成立“好姑娘”服務隊的初衷,但隨著影響力的擴大,有著好人緣的她們也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

家住木業街的一戶居民由於樓上衛生間漏水影響到了自家,便到府理論。但對方卻不以為然。這戶居民一氣之下關閉了供水總閥,使得單元樓內的居民都無法正常用水。就在事情不斷激化時,社區“好姑娘”及時介入。凡事都講不過個理字,在大夥兒的多次勸説下,互不相讓的二人終於緩和下來,問題也及時得到了解決。

由於各種原因,社區裏免不了會出現一些本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鬧得不可開交的情況,這時總會適時地出現“好姑娘”的身影。閒事管得多了,“好姑娘”們還總結出“緩、換、理”三字調解法。“緩”即緩和情緒、降降火氣;“換”即換位思考、相互理解;“理”即動之以情,以理服人。很多時候,因為她們的疏導,鄰里、婆媳之間的矛盾大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今,“好姑娘”服務隊已發展到50多人,其中還不乏男性志願者的加入。29歲的鮑晨是個多面手,不僅時常幹些為老人買米買面、疏通馬桶的體力活兒,而且還懂得電路維修。平房一帶都是30多年前的老房子,電路老化嚴重,尤其到了雨季,鮑晨總會定期檢查,及時排除隱患。

公益不是一時的事,也不是幾個人的事。其實在東河沿社區裏,“好姑娘”早已成為了好心人的代名詞,所以也沒人去深究,“好姑娘”服務隊這個性別鮮明的隊名是否還恰如其分。木業街一號樓一單元停水半個月,8戶老人家裏卻不缺水吃;王淑英老人腿腳不方便,遇上颳風、下雪等惡劣天氣,總會有人義務送菜;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即便是獨居老人也樣樣不落。如今在社區裏,有更多的“好姑娘”都投入到了隨手公益中來,為老人、為鄰里,默默地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正是“好姑娘”服務隊隊長梁海瑞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