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扶貧有妙招 張家口蔚縣老辦法“吃派飯”幹出了新成效

發佈時間: 2018-07-26   |   作者: 全森   |   責任編輯: 曾雅琪   |   來源: 人民網

 

“今天可算輪到去我們家吃飯了!走走走,吃飯去!”剛到正午,老耿就趕到駐村工作隊駐地,招呼著扶貧幹部們去家裏吃飯。

這一幕發生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各個貧困村裏,是蔚縣駐村幹部“吃派飯”的一個縮影。

“吃派飯”是革命老傳統了。從解放前後到七十年代,幹部下農村工作時,被分派到農戶家中吃飯,邊吃飯邊聊天邊作思想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的工作模式、生活條件、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在蔚縣,“吃派飯”這一老做法卻在扶貧工作中煥發了新的生機。

2018年以來,蔚縣在全縣229個駐村工作隊中推行“吃派飯”工作法,提出“定飯費標準、定派飯範圍、定付費程式,家庭情況問到、全年收入算到、脫貧措施議到、突出困難找到,不準指定專戶、不準提過分要求、不準他人陪同、不準分桌吃飯、不準弄虛作假”的“三定四到五不準”要求,科學編排派飯順序,合理確定飯費標準,統一製作下發《派飯單》。

5月10日,蔚縣縣委組織部駐楊莊窠鄉西坡寨村工作組在貧困戶耿來家中吃派飯。蔚縣縣委組織部供圖

通過“吃派飯”,西坡寨村駐村工作隊發現並解決了貧困戶耿愷全的兩個孩子無法入戶、上學的問題;李家堡村貧困戶徐寶貴願意搬遷了;黃梅村駐村工作隊幫助貧困戶王玉梅的殘疾孫子找到了工作;蘇官堡村工作隊梳理了問題列表,有針對性地舉辦了首屆微型農資産銷對接會……

“吃派飯”推行以來,全縣各駐村工作隊累計吃派飯3400多次,收集各類原始意見建議8100余條,幫助群眾解決生産生活困難1500多個。

對機關幹部來説,到群眾家裏“吃派飯”,是一種十分“接地氣”的換位體驗和思想錘鍊。“吃派飯不是簡單的吃飯掏錢,而是要通過讓駐村幹部深入農戶家裏,和群眾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聊天,感受農民疾苦,進行換位思考,增進同群眾的感情。”蔚縣縣委書記梁昆表示,相對於其他交流方式,在自家屋子裏、炕頭上邊吃邊談,村民們沒有約束感和顧慮,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習總書記強調,精準扶貧“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吃派飯恰是將“繡花”功夫用在灶邊炕頭,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有助於精準施策、精準幫扶。

實踐證明,“吃派飯”搭建了一個幹群經常性近距離交流的良好平臺,推動了精準脫貧工作,促進了幹部作風轉變,改善了幹群關係,樹立了新時期黨員幹部親民為民的良好形象。許多經歷過上世紀“吃派飯”年代的群眾紛紛感嘆:“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許多駐村幹部表示,最初是由村幹部領著到戶裏吃派飯,後來是工作隊自己前去吃派飯,現在則是派飯戶早早地等在工作隊駐地招呼他們去家裏吃飯。蔚縣人社局駐西合營鎮廣德村工作隊員劉鵬説:“入戶方知農民苦,派飯吃出魚水情。心與心在一頓頓派飯中越來越近,工作也越來越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