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2017-12-13 | | 責任編輯: 李霞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赤峰地區皮影戲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清乾隆年間由河北、山東傳入寧城,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皮影戲又稱影子戲、燈影戲等,由皮影藝人操縱用獸皮或紙板刻製的人物、動物等剪影,利用燈光照射在白色幕布上,再配以音樂和唱念來表演的一種傀儡戲。表演者一專多能,吹拉彈唱樣樣精通,經過傳承發展,逐漸形成完整的藝術體系,具有鮮明的地區特色。
寧城縣大忙村秦作榮老先生為弘揚皮影藝術傾其終生。老先生1930年出生於貧苦家庭,9歲起隨民間藝人學習皮影,1976年任寧城縣文化館皮影隊長,1978年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出席全國文聯皮影木偶交流會,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在4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始終致力於振興傳承皮影藝術併為其鼓與呼,培養出大批皮影人才。由於年事已高,于2010年將皮影技藝傳授給兒子秦連杰,使皮影這門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
為了傳承,大忙村文化室專門建立皮影藝術館,平時培養年輕人和孩子們的興趣,經常傳授皮影藝術。遇有重大節日、喜慶豐收等則遊走在鄉間演上幾齣,觀眾則以老年人居多。
幹秋英雄燈下舞,萬古豪傑手中提。掌中乾坤,兩眼看一眼,驢皮造了反,土包掏著錢,光棍熬瞎眼,這古老的民謠驗證了皮影戲曾經的輝煌,也祝願皮影這門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
圖片提供:內蒙古旅遊攝影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