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2017-10-11 | | 責任編輯: 曾雅琪 | 來源: 長城網
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是張家口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前提,是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牢記使命、扛起責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家口提出的“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要求,把生態建設作為“生命工程”,堅持造林綠化、大氣品質提升、水環境治理和綠色産業發展“四位一體”統籌推進,著力推動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生態強市之路。特別是把建設可再生能源示範區作為改善空氣品質的根本舉措、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全力構建綠色生態體系、綠色城鎮體系、綠色能源體系、綠色産業體系,把張家口打造成首都的“後花園”,在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在保護綠水青山中贏得金山銀山。——張家口市委書記回建。
近年來,張家口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圍繞“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的發展定位,堅定不移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築起綠色屏障,守護碧水藍天。特別是今年,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家口提出的“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要求,把生態建設作為“生命工程”,腳踏實地、創新實幹,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全市森林面積達215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環首都各縣森林覆蓋率均超過50%,為首都送去了清風凈水,在省環保廳通報2017年上半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排名中,張家口空氣品質排名首位;在2016年底全市完成生態水源涵養保護林項目建設35萬畝、節水灌溉面積294.63萬畝的基礎上,又高標準地完成造林面積161萬畝,佔年度任務的75%;連續13年向北京集中輸水累計3.46億立方米。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作為首都北京上風上水的張家口,由於多種原因,經濟長期欠發達,生態建設滯後,到1978年森林覆蓋率僅為7.8%,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嚴重。
為了保障首都北京生態安全,從1979年開始,張家口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工程、首都周圍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京西北周邊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張家口雖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是毗鄰北京的生態脆弱區,特別是壩上地區,平均海拔高出北京近1000米,有黑風口、獨石口等五大風口,風沙侵襲仍存,張家口的治沙工作仍在繼續。
在抵禦風沙過程中,張家口人深刻地意識到,生態是發展的“生命線”,張家口要發展,必須始終把生態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崛起之路。
為阻擋風沙侵襲首都,張家口從1999年開始,由塞北林場承擔起京津風沙源工程項目,這是一項規模空前的生態建設工程,涉及赤城、崇禮、沽源、張北、萬全、尚義沿壩6縣的39個鄉鎮和8個國營林場,東西綿延255公里、南北縱跨33公里,總面積達到15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土地面積的15.8%,總體規劃198萬畝,分三期完成。
面對艱巨的造林任務,塞北林場按照“先易後難,先吃肉,後啃骨頭”的思路,打響生態攻堅戰。一期工程首先在張北、崇禮、沽源、赤城四縣壩頭一線啟動;二期工程擴展到尚義、萬全兩縣,以尚義縣城周圍和萬全207國道為重點,精心打造精品工程;三期連點成線,由線及面,同時將單一的造林規劃納入區域經濟發展目標中,圍繞公路主幹線、重點工程、旅遊景區建設佈局工程項目,確保長遠規劃與近期目標有效地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