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眾志成城戰洪魔 戮力同心護家園
邢臺市南和縣各界幹部群眾“7·19”抗洪救災紀實

發佈時間: 2016-08-07   |   作者: 圖片中心   |   責任編輯: 曾雅琪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7月21日,南和縣搶險救援隊在南澧河大堤緊急運送物資。“7·19”特大洪水造成南和縣四條河流水位暴漲,部分河堤遭到沖毀,嚴重影響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為儘快加固塌陷河堤,南和縣組織122支2822名40歲以下年輕幹部職工組成的搶險救援隊,與馳援解放軍和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奮戰抗洪搶險。    

縣直工作隊正在幫助受災村“三清”。此次洪水給南和縣54個村造成重創,水退後,淤泥覆路、垃圾遍地,一片狼藉,給群眾生産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為儘快恢復災前農村美麗面貌,南和縣針對受災村實際,成立54支由縣直單位組成的工作隊,幫助當地幹部群眾重建美麗鄉村。 

7月19日以來,南和縣突降入汛後最強降雨,最大降雨量達242.6毫米,境內順水河、南澧河、沙洺河、溜壘河四條河流由於上流泄洪,水位暴漲,水勢兇猛,我縣遭遇“96·8”後最大洪水。截至7月30日中午12時,南和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數據顯示,9個鄉鎮有131個村莊遭受洪水襲擊(含農田淹沒村莊),受災群眾達84357人,累計轉移安置群眾87331人,倒塌房屋384間,農作物受災面積9.47萬畝,死亡畜禽343271隻(頭),沖毀道路90.054公里…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面對大災大難,南和縣各界幹部群眾風雨同舟、心手相連,眾志成城、戮力同心,不畏艱險、勇於攻堅,共同唱響一曲振奮人心的抗洪救災戰歌。

 

眾志成城戰洪魔 戮力同心護家園
眾志成城戰洪魔 戮力同心護家園

 

迅速行動,有序應對

——市縣兩級領導連夜研究方案,一線坐鎮指揮,科學調度部署,抗洪搶險有序推進。

從7月19日淩晨開始,南和縣突降強降雨。持續不斷的強降雨導致抗洪搶險形勢異常嚴峻。汛情險情就是命令。為有序應對突如其來的汛情,南和迅速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抗洪搶險戰役全面打響。

當天晚上10時,該縣領導李超英、李勝敏等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領導成員,冒著大雨來到縣防汛抗旱指揮部,連夜召開抗洪搶險緊急動員部署會,分析研判汛情雨情,研究部署抗洪搶險工作。指揮部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把抗洪搶險救災作為當前頭等大事,立即進入戰鬥狀態,凝聚各方力量,堅持把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決打贏防洪救災這場硬仗。

根據指揮部會商情況,該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明確了沙洺河、順水河、南澧河沿岸71個村為重點村,並連夜動員群眾緊急撤離。縣四大班子領導兵分兩路,一路坐鎮指揮部,聘請專家及有經驗的老領導,把握動態分析研判,科學決策實時調度,疏浚水流、除險加固河堤;一路深入搶險一線,帶領縣鄉村三級幹部層層分包,連夜進村入戶,緊急疏散轉移群眾。面對險情,縣領導率先垂范、靠前指揮,第一時間、不分晝夜,深入各鄉鎮防汛抗洪搶險一線檢查指導、研究方案、科學部署,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奮力抗洪搶險。在縣委、縣政府科學指揮、緊急協調、合理調度下,駐邢部隊、消防官兵、公安民警、黨員幹部、普通群眾同心協力,迅速行動,投身到抗災搶險第一線。

幾天來,市領導董曉宇、張明傑、羅志堅等多次深入我縣抗洪一線,查看險情、分析形勢、決策部署;縣委書記李超英每天不間斷深入和陽、河郭、賈宋、閆裏、郝橋等險工險段、受災村莊及泄洪河道等,查看汛情發展情況,研究應對抗洪策略,並與幹部群眾一起抗洪;縣長李勝敏在縣指揮部忙完緊急部署後,馬上趕到南澧河張莊橋、賈宋沿線、張李召、河郭等抗洪搶險一線,查看災情,走訪慰問受災群眾。其他縣級幹部也紛紛來到分包鄉鎮、分包河段一線,與當地幹部吃住在一起,指導抗洪搶險工作,帶領轄區幹部群眾衝鋒在前,抗洪搶險。受災鄉鎮領導帶領幹部群眾巡防堤壩、轉移群眾、搶堵決口,全力投入抗洪救災,努力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廣大社會志願者也紛紛響應號召,奔赴一線,幫助抗災。

根據水情、雨情發展,縣防汛指揮部結合地形特點分類施策,利用現有防洪設施就地轉移,向城區學校等場所異地安置,後勤保障、醫療救助同步跟進。為確保政令傳達迅速、不誤戰機,縣防指第一時間組建了防汛抗旱指揮部微信群,隨時掌握基層動態,及時部署抗洪安排。全縣成立了122支共2822名年輕幹部職工搶險救援隊。市軍分區派遣部隊力量368人次馳援,相關鄉鎮組織年輕村民、民兵力量日夜巡查,全縣上下一心、合力攻堅。

連日來,縣防指始終堅持動態監管,認真分析研判通信、電力、供水、道路等基礎設施運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組織全力搶修,衛生防疫、物資供應、市場穩定等工作有條不紊推進。正是各級領導幹部在抗洪一線強有力的組織指揮,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心,不僅把一項項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落實到最前沿,也使廣大群眾受到巨大的鼓舞,增強了戰勝災害的信心,匯聚了抗洪搶險的巨大力量。

軍民幹群,並肩戰魔

——駐邢部隊、黨員幹部、當地群眾心手相牽,不畏艱險,奮力抗戰

洪流滾滾,濁浪滔滔。在搶險救災關鍵時刻,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駐邢官兵、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冒著酷暑,緊張穿梭在搶險救災現場,把點滴力量匯聚成抗洪搶險的“銅墻鐵壁”。7月21日,南和境內的南澧河南張莊村段河堤出現坍塌,縣指揮部馬上請求市指揮部支援。當天9點左右,238名駐邢某部隊官兵趕到現場,隨即投入搶險戰鬥。冒著34攝氏度的高溫,搶險官兵扛著磚袋奔跑在泥濘小道上。揮鍬、壘土、扛沙袋;裝載、搬運、填缺口……連續不間斷的高強度作業,官兵們顧不上喝口水、吃口飯,泥濘的軍裝從未幹過,每次短暫的休息之後都會衝上前去繼續戰鬥。

他們的心中,有一份堅持:軍人就該有軍人的擔當,軍人就該有軍人的樣子,任務面前絕不能拖欠使命!7月24日,澧河橋頭,水勢漸緩。趁著間隙,55歲的和陽鎮東關村黨支部書記張二其,躺在一塊空地上休息一會。從7月19日開始,他一直奮戰在抗洪第一線,組織30多人的搶險隊,先後輾轉村內各戶家中和澧河橋頭,構築堤壩、搶救轉移群眾、運送轉移物資等。因連續奮戰超過40小時,張二其突感身體不適,頭暈、發燒、嘔吐,被緊急送到醫院,但在輸液2個小時後,他不顧醫生的反對,毅然回到了橋頭一線值守,站在河邊洪水中親自裝沙袋、運沙袋,最終成功封堵了缺口。

在災區現場,這樣的“鐵漢子”比比皆是。他們握緊抗洪搶險“鐵拳頭”,用實際行動保境安民。

“我能行,我一定要參加抗洪搶險。”説這話的是南張莊村一名普通群眾張立強。南澧河張莊段組織搶險時,他的一雙鞋子在運送沙袋過程中不慎落入水中,張立強二話不説,就地拿過塑膠袋套在腳上,繼續奮戰……

搶險現場,百餘名年輕幹部組成四支抗洪搶險突擊隊,長堤上,黨旗下,他們和駐邢官兵、當地群眾一起,扛沙袋、搬石塊、扔絲籠……

在這場和時間的賽跑中,縣武警、消防大隊官兵、防汛應急隊伍等紛紛投入到防汛搶險工作中。

抗洪期間,這些“英雄”的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保住家園,為了我的鄉親、我的戰友、我的兄弟姐妹,更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

堤壩保住了、財産轉移了、群眾安置了、險情控制了……8萬多名群眾得到有序轉移。

捷報頻頻傳來,駐邢部隊、分包鄉鎮河段黨員幹部、當地群眾用責任和擔當把這張防洪網織得更密、織得更牢。

洪水無情,大愛無疆

——面對無情洪水,無數愛心人士、企業和公益團體,紛紛奔赴抗洪一線和災民安置點,捐資捐物,助力搶險。

面對這場幾十年不遇的洪災,一個個愛心人士、公益團隊的志願者們,穿梭在救災一線,傾盡全力幫助轉移群眾,或為安置點的災民送去食物、衣服、棉被……

他們中,有黨員,有教師,有企業家,也有普通民眾……他們來自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身份,但都有一個共同信念——保衛家園。

他們通過微信、QQ、電話等方式集結在一起,有組織、有紀律地參與救災慰問,哪有需要,他們就會出現在哪。

和陽鎮東韓村未被洪水侵襲,但其他受災的村莊卻牽動著這個村幹部群眾的心。7月20日,汛情第二天,村黨支部書記閆銀志立即號召年輕黨員幹部和群眾,組成抗洪搶險志願服務隊,隨時奔赴抗洪一線。當天,南澧河南張莊段險情告急,志願服務隊聞訊後,來到該河段,冒著滾滾洪流,坐上衝鋒舟查看險情。22日,范莊、楊牌兩村受淹,村民被洪水圍困,情況十分緊急。該支志願者團隊立即與縣水務局幹部高紅革一起駕駛衝鋒舟,冒著34度高溫,來回穿梭在齊腰深的洪水中,幫助鎮村幹部將被困群眾全部成功轉移。

邢臺愛家聯會南和分會會長、縣春蕾幼兒園負責人李迷軍,多年來從事愛心公益事業。此次洪災更是牽動著他的心。7月21日,得知駐邢部隊和黨員幹部群眾等千余人正冒著34度的高溫,奮戰在南澧河南張莊段,不顧危險,加固河堤,力排險情,李迷軍立即通過微信群,號召會員加入獻愛心、助抗洪的隊伍中來。不到半個小時,便有南和賓館、航宇賓館、富硒雞蛋等15家愛心企業一起來到南澧河大堤,免費送來3大鍋熬菜、十余筐饅頭、包子、麵包、火腿腸等,保障了抗洪同志們的飲食。隨即他們也加入到抗洪隊伍中,一起搬運搶險物資。採訪中了解到,該分會共募捐救災衣物、棉被、鞋子、速食麵等價值10多萬元。“南和就是自己的家,誰受了難,心裏也不舒服。儘管不能到險要地方去,但獻出愛心是應該的。”李迷軍説。

特別是剛簽約南和不久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聞訊我縣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戰洪魔的消息後,專門安排該院鐳射研究所所長楊飛代表該院,從天津趕來,將100箱礦泉水、100箱速食麵等物資送到抗洪一線。

清河縣委、縣政府在得知南和受災情況後,也是緊急馳援,馬上購置物資,並於7月23日上午,將2000袋大米、3000袋麵粉、550件食用油、510床被褥、40噸化肥等價值近45萬元的緊急救災物資送至該縣,幫助災後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後自救。

這些天,源源不斷的愛心物資從四面八方運來。啟民義工將價值1萬多元的食品、藥品、棉被、衣服等救災物資及時送到受災嚴重的賈宋鎮西樊屯村中;縣谷馨坊、聖馳金江、興發植物油、點睛玻璃、好兄弟食品等愛心企業紛紛獻出愛心,將賑災物資送到群眾安置點。省紅十字會、清河愛心組織等外地公益組織也奔赴南和,慰問受災群眾……溫暖的力量持續傳遞,鮮艷的志願者旗幟成為全縣抗洪救災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群眾安置,溫暖如春

——受災群眾在黨員幹部和各方人士幫助下,及時安全轉移,妥善安置,確保受災群眾安心舒心生活。

汛情關係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來不得半點遲緩,容不得一絲懈怠。河郭鄉南張莊村緊挨南澧河,距離堤壩僅750米。

7月19日晚10時起,村大喇叭一刻不停廣播著群眾緊急轉移的通知。之後,在鄉村幹部的努力下,村民開始陸續有序向縣城轉移並到達縣實驗中學安置點。

“我哪也不想去,就想呆在家裏,和我的牛羊在一起。”念及飼養的5隻羊和1頭牛無法轉移,老人張敏死活不肯離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水位越漲越高,危險也在步步逼近南張莊村。“絕不能讓一戶人家落單!”南張莊村支書張濤二次登門再次勸説:“您放心,只要您安全轉移,這個家我幫您看管,要是您的牛羊有一隻被偷盜,這個損失我來賠償。您看行不行?”張敏的老淚縱橫,態度終於軟了下來,答應立刻轉移。截至下午6點多,村中960多戶群眾成功轉移出去。第二天,上游河水洶湧而至。為確保群眾生命和財産安全,縣委、縣政府和各級幹部牢固樹立底線意識,果斷決策,科學部署。根據水情雨情發展,結合地形特點,對可能發生受災群眾採取就地轉移和異地轉移兩種方式,幫助群眾第一時間進行人員、財産轉移,最大程度降低群眾財産損失。

7月22日上午9:00,賈宋鎮武莊村被洪水圍困,群眾存在生命危險。縣鄉村幹部強力組織救援,皮划艇不停穿梭,被緊急調用的2輛公交車等候在安全地帶。經過5個小時的努力,1200多名群眾被成功轉移。

7月23日上午6:00,范莊、楊牌週邊洪水未退。村內未來得及轉移的群眾焦急等待救援。“險情就是命令”。縣鄉幹部馬上趕到范莊、楊牌村,緊急報告縣指揮部,並協調1艇衝鋒舟,5輛拖拉機,1輛公交車,與村青壯年一起轉移受災群眾,並在不長時間內將被困群眾全部轉移。……

截至7月26日下午6點,全縣累計轉移安置80672余人。

面對短時間內迅速轉移來的數萬群眾,他們的生活如何得到保障,成為眼下一個難題。對此,縣委、縣政府決定,在縣城中小學校設置七個安置點,並緊急劃撥購置物資,安排教育、醫療衛生、公安、文化等部門分別組成食宿、醫療、安保等服務小分隊,從吃住、穿衣、衛生、心理、精神關懷等多個方面,全天候為轉移來的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確保轉移來的群眾容得下、吃的飽、住的好。

“一日三餐不重樣,衛生又可口,晚上還可以看電影,在這裡住著舒心。”7月27日下午,南和縣第一中學受災群眾安置點內,左李召村67歲的左二城對記者説,如今一家三口全部住在這裡。雖然現在還無法回家,但住在這裡溫暖、踏實。採訪中了解到,每個安置點都有治安室、醫療室、消殺點、食堂等,許多老年人沒有手機無法給親人報平安,安置點就聯繫電信部門到府為安置點安裝了一部免費使用的“愛心電話”。“這裡就像一個大家庭,很溫暖。”左二城説。

“7月20日淩晨1點30分,第一批村民被轉移過來。當時,我們不少教職工已經到崗。”南和縣二中校長鄭瑞龍表示。“學校食堂蔬菜、肉蛋儲備量足,為了應急,我們還特別準備了不少速食麵和礦泉水,臨時轉移來的村民就算趕不上飯點,也能隨時吃上熱乎飯。”尤其是7月20日晚10點到21日淩晨1點,不少愛心人士紛紛趕來送被褥以及各種食品。

在新區小學安置點,衛生防疫人員告訴我們,縣疾控防疫部門對所有安置點一天兩次消毒,一天一次滅蚊蠅,並做好門診登記、傳染病登記、消毒登記工作,防止災後疫情傳播,確保無病情發生。縣醫院派去的醫務人員,也是三人一組,輪班倒,確保能隨時接受群眾醫療求助。

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縣委還號召各安置點都要成立臨時黨支部。“關鍵時刻,黨員就是榜樣,就是力量,就是群眾的‘主心骨’縣一中安置點臨時黨支部書記、校長翟振龍説,臨時黨支部成立後,不僅學校黨員踴躍加入,來安置點的不少受災黨員也要求加入臨時黨支部,有的自願做學校巡邏員,確保群眾住的安全,有的主動幫助學校打掃衛生。“雖然家裏受了災,但是在這個大家庭裏,幫助群眾幹點活,心裏也很舒服,”臨時黨支部成員、楊李召村黨員楊建軍説。

在這七個安置點“大家庭”裏,同樣還有一群不可小覷的力量——志願者。薛立娟是南和縣春蕾幼兒園老師,忙碌了一天的她,晚上本是好好休息的時間,可是,自7月20日縣一中安置點接受第一批受災群眾後,每個晚上她都會準時來到這裡,為需要的老人打熱水、換洗衣服。據悉,抗洪搶險救災啟動後,南和縣文明辦、婦聯、團縣委等部門紛紛發出倡議,號召社會各界志願者結合自身實際,貢獻一份力量,獻出一份愛心,迅速加入到抗洪魔、保家園的戰鬥中。先後有一萬多名志願者或奔赴抗洪一線,或慷慨捐資捐物,或搞好後勤服務,成為戰勝洪災的一支重要力量。

 

南和縣抗洪救災
南和縣抗洪救災
 

幹群合力,共建家園

——洪水退後,各地各部門結合工作職能紛紛投入災後自救工作中,與群眾一起搞“三清”、防大疫、建家園

7月25日下午2點30分,烈日當頭,高溫炙烤,可是35攝氏度的高溫絲毫沒能減弱幹部群眾們清理災後淤泥垃圾、消殺防疫的勁頭。在順水河新區康屯村,分包該村的縣領導和環保局工作隊正在冒著酷暑清運掃除洪水過後的淤泥、垃圾,並將存留村中的死亡畜禽無害化掩埋。不止這支工作隊,當天,全縣25支工作隊分赴25個重災村,幫助當地群眾清理垃圾、衛生防疫、處理死亡畜禽、修復被損公共設施,維持社會穩定。

洪水退後,水困重災村一片狼藉,淤泥塞路、垃圾遍地,死亡畜禽散發出惡臭,極易出現疫情。對於這些重災村,群眾恢復家園、自救生産極為困難。如何保證受災群眾儘快過上災前有序生活?洪水退後第二天,縣委、縣政府認真分析災後形勢,科學部署救災工作,7月25日,縣委、縣政府立即召開災後恢復生産會議,安排部署受災嚴重村災後重建和恢復災後生産工作,組織黨員幹部提前投入救災工作,並按照每個重災村一名縣級幹部、一個分包縣直單位、每個單位至少不低於15名精幹人員的原則,組成幫扶工作隊,抽調25支工作隊,深入25個重災村,隨後,又成立29支工作隊進駐第二批水退後的受災村,協助開展災後重建、恢復生産、衛生防疫、死亡畜禽無害化掩埋、信訪穩定等重點工作。為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又迅速開展災後結對幫建活動,號召無受災或受災較輕的村與重災村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多個方面提供幫助。同時,又專門印發《南和縣災後重建“清庭院、清街道、清路障”工作實施方案》、《南和縣災後重建責任分工任務分解表》,從教育、文化、住房、飲水、産業等七大方面,對涉及17個單位的任務,進行了詳細分解,並對各分包受災村制定標準、卡死責任、明確目標、限定時限,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幫建任務,確保群眾儘快有一個生活有序、經濟繁榮、文明美麗的生活環境。

同時,各相關職能部門也紛紛結合各自職能開展相應工作,確保群眾生産生活穩定有序、保障群眾身體健康。供電部門派出多支突擊隊,日夜兼程搶修被損電路;供水部門結合管道被毀情況,派出技術骨幹,及時修復;各單位幹部職工、社會團體紛紛傾囊相助,捐款捐物,送達災區群眾手中;縣農業畜牧部門對河流漂浮死亡畜禽進行無害處理;市場監管部門深入各商場、攤點,嚴防病亡畜禽肉流入;物價部門深入大小商場,嚴查商家哄抬物價;衛生部門深入災區,宣傳衛生防疫知識,幫助當地群眾消殺病疫;住建部門連日摸排房屋受災情況,並結合實際進行改造維修。

一系列有力舉措的實施,確保了各項抗災救災工作的有效開展,災區群眾用電、飲水、衣食住等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農村環境正得到有序恢復提升。

洪災無情,人間有愛。罕見的洪水雖然重創了家園,卻撞不倒堅強的南和人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幹部、群眾的合力攻堅下,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和陽古城一定會戰勝災難,重塑輝煌。

(中共南和縣委宣傳部 岳紅亮 姚計統 王樂 竇建英 侯少娜 高澤宇 0319-456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