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5月21日
嘉賓: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偉東
中國網: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係黨執政興國,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依法治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哪些重要意義?我國的全面依法治國是如何推進的?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偉東為廣大網友解讀。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偉東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中國網 鄭亮 攝影)
中國網:楊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楊偉東:你好,中國網的網友好。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專章論述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在我們黨代表大會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全面依法治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楊偉東:從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框架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七部分涉及到法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這是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報告當中第一次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從形式和結構中就可以看到,這是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的。
大家知道,黨的二十大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並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闡述。黨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五個方面特徵的概括。我們關注到的是法治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關聯是什麼?我個人的理解,實際上提出了第6個特徵,前面是5個特徵,如果加上這個其實是第6個特徵,我們可以稱之為“5+1”,就是在這個報告當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是“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也是第一次提出來的,所以我説這是第6個特徵。
我理解,它對我們中國式現代化有兩個方面意義:第一個意味著我們中國式現代化強國一定包含著法治強國。從黨十九大報告包括黨的二十大報告當中可以看到,我們有明確的路線圖,到2035年,我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候,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法治的指標。到那個時候,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等到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也就是第二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的時候,那時候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應當是建成之時。
第二個就是我們實現現代化之路,除了我們説的走和平發展之路,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是走法治之路。法治軌道的意思是沿著這樣的軌道來行進。
所以,我認為,二十大報告不僅在形式上第一次以獨立的部分來呈現法治的要求,彰顯它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到法治和我們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的關係。
中國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並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予以有力推進。我國的全面依法治國是如何推進的?具有哪些特點?
楊偉東:黨的十八大之後在我們原來的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個重大的論斷就是全面依法治國,這個“全面”是蘊含在我們今天法治建設的方方面面,而且是放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當中。
從戰略的佈局的角度當中來定位法治,來佈局法治,接下來就是推行法治。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我個人理解,有這幾個方面顯著的特點:第一個就是結合中國的實際。因為我們知道法治儘管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但是如何實現法治之路,每一個國家都不太一樣,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我們14億人口在這樣的一個國家當中要實現現代化,包括來推進法治,絕對和一個人口規模很小的國家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實際。
第二就是結合文化。我們非常重要的就是中華法係。我們中華文明是一直綿延下來,沒有間斷的,中華法係也是(如此)。比如我們今天説的和為貴,我們傳統文化當中就是和的觀點,而不是對抗的觀點,它就意味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我們處理鄰里關係、朋友關係以及業務上的關係當中,肯定是以交流溝通為主要的。這是我們中華文明當中的一個優點、優勢,也應當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再比如我們重視道德,今天我們非常強調就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就是我們説法安天下,但是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德潤人心。所以,我們今天非常重要的是通過良好的道德來提升法治的效果。每個國家的國情、文化、傳統不一樣,我們全面依法治國就要跟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今天提出的以問題為導向。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今天我們還是有弱項短板,那麼如何能夠根據我們今天的任務,我們能夠找出可能的弱項短板。當前,涉外法治建設是需要補強的方面。涉外法治需要相應的人才要支撐,這些人才第一要懂法律,第二要懂語言,第三是懂文化。那我們今天還是離這個要求還是有距離的,跟我們今天的國際地位,跟我們今天在國際交往當中的需求還是有一定的不適應的地方。
今天我們在推進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全面性。全面推進的要求強調了幾個方面:第一就是所有的主體都要貢獻力量。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公職人員、企業、個人,每個人都要貢獻力量。我們這時候都要努力,你守法我也要守法,政府要守法,那企業、每個人也要守法。
第二個就是我們説的所有的事務,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建設,都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
第三個就是所有的環節,我們法治的四大環節就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這個佈局當中就是提出的統籌推進,統籌推進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這個“全面”不是一個簡單的修飾詞,它是有豐富的內涵的。它標識了我們法治到了這個階段,進入了從某一個領域、某一個環節到了今天全面的階段,但第二個我認為其實非常重要的是我們今天要形成合力。第三個是我們今天的法治要和我們中國式現代化,也就是説經濟、社會各個方面要統籌在一塊。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佈局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具體部署了四個方面的工作: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十年來,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資法、國家安全法、監察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國防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
中國網:經過長期的努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在司法實踐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一法律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中進行了哪些完善和發展?發揮了哪些作用?
楊偉東:這就涉及到立法。我們知道在十八大之後就把我們今天的法治環節概括成四大環節,就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
第一個環節就是立法。我們今天提出的就是科學立法。十八大之後圍繞這個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在數量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2012年十八大召開之後到2023年12月底,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期間立的新法總共有70多部,修改的有250多次。就是強調的“立、改、廢、釋”,在二十大報告中又加了“編纂”的“纂”,就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僅僅是立新的規則,而是已有的規則要不斷地修改完善。比如像我們今天的環境保護,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就修改了環境保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配套的像大氣污染相關的法律制度當中都在通過完善、調整,能夠保障我們的綠水青山得到保護。第二個方面就是針對我們一些重點的、一些新的領域立法。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在十八大之後,我們制定了一個就是龍頭性的國家安全法,接著又制定了核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像基因的安全等就通過生物安全法來推動。
另外一個就是新興領域,因為大家知道法律是要應對一些新的情況。像我們在十八大之後,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其實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説安全的問題,還有版權的問題,個人資訊的問題,所以十八大的時候制定了網路安全法,比如説大家關注的個人資訊保護法,這就是針對新興領域,我們既要有推動,充分利用現代的技術給我們的交往,給我們的經濟活動帶來便利,但同時另一個方面要保證交易的安全性,以及我們的權利不被侵犯。比如針對國外對我們的打壓,我們採取了一些立法,比如出口管制法,對外關係法,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來保障我們的權益,這就是立法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立法之後我們如何保證(法律)體系的協調性、內在的一致性。因為我們中國的法律是分層次、位階的,憲法是最高的國家的根本大法。接下來就是法律是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制定,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還有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還有規章,比如規章包括兩類:一類是國務院部委部門制定的,另外就是地方人民政府。2015年的《立法法》修改非常重要,就是給了地方更多的立法權,但是也會帶來相應的問題,因為大家可以看到這就有六個層次,從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監察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制度六個層次,如何保障這六個層次,特別是低的不跟高的抵觸,這就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是要求立法要提高品質,既要考慮到和上位法是不是抵觸,同時要考慮到你這樣的立法是不是會侵犯公民、組織的基本權利,或者是相關的利益,是不是符合這個地方的需求,不能夠“一刀切”,(比如)可能在甲地是需要的、在大城市需要的,但是對於農村地區可能是不需要的。
中國網:二十大報告提到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以及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等一些具體的領域和方向。對於如何加強上述領域的立法,如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有哪些工作要做?這個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哪些問題?
楊偉東:二十大報告提出了這個三個方面: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我們可以看到十四屆人大已經公佈了未來五年規劃,我們這按照現在這個分了三個大的類別:第一類就條件成熟要審議的,第二類是條件成熟納入審議的。第三類是研究性的。
我們可以看到前兩類就是大概率應當是在這五年當中會納入(審議),總共大家可以看到加起來這前兩類應當有一百多部。
第二個就是怎麼能立得更好,所以這裡提出了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提出了要統籌各個方面的傾向,這是我們在立法的這個要求當中如何能夠不僅立了法,而且是高品質的立法,所以強調了向民眾廣泛徵求意見。我知道像蘇州前些年就通過掃碼,你有什麼立法方面的意見建議掃碼就可以,它是一個更便利的方法,特別是有一些基層立法聯繫點,通過這種方式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就是要有掌握規律,跟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相一致的,所以這時候就要我們立法機關要做好充分的科學論證,要有專家的論證,那麼公眾參與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我們現在像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都有這樣的一個平臺,通過充分的考慮意見,能夠把合理的、更符合規律的,更符合前瞻性的立法能夠體現在法律當中來提高品質。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這三個方面的關係是什麼?如何共同推進?
楊偉東:如果説依法治國是一個整體性要求,依法執政是指我們黨,依法行政主要是對行政機關的要求。所以實際上是要在全面依法治國當中,要在依法治國這個目標、這樣的要求之下,黨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特別是對於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人員,他們的能力水準的提高可以來保障黨執政水準提高。第三個就是依法行政,這是值得特別關注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是我們全面依法治國當中的主體工程和重點領域。所以,我們這裡可以看到依法治國、法治國家是目標,依法行政是重點工程,而法治社會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我們説一個方面整體性要求全面推進,但另一個方面強調,你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要求,我們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要求,特別這裡對那些重點的人員,比如説對領導幹部“關鍵少數”要起著模範帶頭作用。對行政機關來説,因為你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最頻繁,那(對)你的要求也會更高。你首先自己要尊法守法。
中國網:也是一個從上到下的一個有機的整體。
楊偉東:應當是一個上下一體、各方聯動的一個機制。所以,這就是全面依法治國,它是一個系統性、統籌性、協同性的工作,某一個方面做好當然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今天全面依法治國實際上要形成一個合力,就在於我們不僅自己要努力,而且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傳遞給別人,來帶動整個社會來努力。
楊偉東教授解讀全面依法治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 (中國網 鄭亮 攝影)
中國網:進入新時代,人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也在法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因此,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中國網:這其中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如何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
楊偉東:這裡大家可以看到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立場。我們今天的法治建設,我們黨執政,國家的發展最終一定是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人民,所以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我們今天的社會矛盾發生轉化了,今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要求更高了,其實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跟我們的全面依法治國,跟我們的制度建設更密切關聯,就是人民群眾對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全、環境這個要求是更高的,和法治就聯繫更密切。所以,我們要圍繞這個來解決人民群眾有哪些痛點,哪些關注點來推動。
第二個就是依靠人民。依靠人民是因為最終人民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所以一定是要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這裡也可以看到非常重要就是公正。二十大報告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叫圍繞著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所以我們今天非常重要的是法治要實現公平,從立法到執法到司法,當然也包括守法,所以司法在其中就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説法治的生命線就是公正,而司法是最後一道防線,雖然它也是法治的一個環節,但是它的要求更高,因為你是最後一道環節,所以我們今天對司法抱有更高的期待、預期。
我們可以看到十八大以來開展的很多工作也是不錯的。第一就是從體制上來保障司法,包括法院、檢察院,包括法官、檢察官,依法的獨立行使檢察權和審判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十八大以來這些人員實行員額制,入額的法官、檢察官能夠依法的獨立來行使他相應的職權,就是司法當中法官應該提出“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第二個就是本身你要提高你自身的要求,所以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對法官、檢察官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時候你就要保障避免受到外界的干預,同時也對其他人員提出了要求,特別是對領導幹部。
第三個就是你要有監督的制約,監督的機制,要接受相應的監督。通過一系列的舉措,能夠保障我們的法官、檢察官,法院、檢察院等機關來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也能夠監督審判權和檢察權,來提高辦案的品質。
中國網:推進守法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當前推進全民守法,需要進一步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楊偉東:法治社會的要求是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因為法治的一個要求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一個人都應當依法來辦事,所以法治社會的目標要求就對我們今天基礎性工作提出了要求。
我們今天非常重要的就是普法,我們今天已經到“八五”普法,從“一五”到“八五”,每五年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而我理解我們今天的全民守法就是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第一個就是這個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忠實的崇尚者。你首先得信這個法律,如果你不信,那法律再多也沒有用。
第二個就是捍衛者。捍衛者的意思就是實際上你不僅自己要遵守,對那些不遵守的要制止、要提醒。
第三個就是要做推動者,要積極的來推動這個工作。
我們今天仍然有很多工作來做,那第一個就是要繼續的、持續的推動我們的普法工作,這個推動普法工作就要有更適合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一個要求。
我們今天非常重要的如何能跟我們個人的生活結合起來,現在強調“誰執法誰普法”,就是你是辦案的人員、法官、檢察官、律師,你辦的案件當中讓當事人受到教育,同時教育一大片,辦一個案件教育一大片,既能讓大家有切入點,又讓大家能夠深刻的理解。比如,現在這個高空拋物,這不僅僅是影響到一般的民事權利把東西砸壞了,甚至把人傷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高控拋物)入刑法。那法律修改了,如何讓大家理解呢?如果一旦小區有高空拋物,物業做到提醒義務了沒有?如果受到追究的人乃至於(承擔)刑事責任,通過這個案件,不僅讓當事人受到教育,實際上整個小區,甚至整個社會來受到教育。
另外一個就是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用大家更喜聞樂見的、入腦入心的方式,讓大家更受到深刻的教育。你通過這種方式就讓大家願意聽,願意學,願意接受。跟這個有關聯的就是我們今天的這個法治宣傳教育當中,就不僅僅重視知識的傳授,這非常重要,因為法律當中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基本的規則要學習。那接下來實際上是你的行為習慣能不能做調整,這是更重要的。我們今天要從知識到行為,第三個是到文化,就是形成了一個氛圍,這三個是密切關聯的。
今天我們的法治社會推進當中,越來越多的從第一到第二到第三這種轉變。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地方有法治公園,就是讓大家在旅遊、在遊玩休閒的時候,能夠受到跟法律有密切相關的(氛圍)。一旦上升到改變你的觀念,塑造你的行為,那我們的法治社會的要求就會更接近,更能夠融入我們的工作。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領導幹部“關鍵少數”。我們説領導幹部“關鍵少數”也是全民當中的一員,他們的要求就不能按照普通人的要求,所以這時候對領導幹部除了我們前面的要求自覺的遵守,那我認為他們非常重要擔負著組織推動的任務,不僅僅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甚至一個系統,所以他們的標準應該是更高的,要率先垂范,起示範作用。
我們今天全面依法治國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我們未來的路依然是很長,所以面對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的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牢牢的把握這個機遇,不僅是能夠推動我們的全面依法治國這個目標的實現,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目標的實現。
中國網: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隨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深入拓展,全面依法治國將會承載更多使命、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劉凱王一辰;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