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今年首次出訪,元首外交如何引領中歐關係相向而行?

發佈時間: 2024-05-17 14:23:38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李鑫

 

時間:2024年5月11日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歐洲問題專家田德文

中國網: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馬克龍、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武契奇、匈牙利總統舒尤克和總理歐爾班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5月5日至10日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是近5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歐洲。當前,中歐關係如何?如何理解中法建交精神的新的時代內涵?中塞關係對中國與中東歐地區國家的合作起到了怎樣的示範作用與積極影響?首次訪問匈牙利,給雙邊關係帶來了哪些升級?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歐洲問題專家田德文進行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歐洲問題專家田德文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訪。中國網 楊佳 攝影

中國網:田老師您好!歡迎您作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田德文: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本次出訪是中國國家元首近5年來首次訪問歐洲,同時也是習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訪。今年的首次出訪為什麼會選擇在了歐洲的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這三個國家呢?

田德文:首先,歐洲現在還是中國重要的合作夥伴,這種合作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經貿合作,同時也有全球治理,涉及區域和全球熱點問題上面,中國跟歐洲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對於歐洲、中國乃至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層,這次選擇的這三個國家,應該説都是近年來對華政策比較務實友好的國家,雙方合作的意願、合作的交集就比較大。這次習主席通過元首外交,給中國跟這三個國家的合作再一次做了推動。

這三個國家其實非常有代表性。比如法國是現在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國家,它是“發動機”之一,同時它也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但是它是歐盟的新成員國,它是中東歐國家的一個代表,也是中東歐國家裏最有力量的一個集團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ád Group)的成員國。中國和匈牙利之間的合作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尤其是中東歐國家成員國的合作之中應該説是最穩定的,也是推進最快的。塞爾維亞現在還不是歐盟的成員國,而且現在塞爾維亞也不是北約成員國,塞爾維亞在整個西巴爾幹地區,它的地理位置比較獨特。就如習主席説的,我們和塞爾維亞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鐵桿關係,就是説全天候的、全方位的、真正穩定長期化的這樣一種合作模式。

所以,這三個國家各有各的特點,這次習主席選擇這三個國家訪問,對推動中歐關係的發展應該説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中國網:提到中歐關係,我們觀察到,今年以來,中歐高層也是頻頻互動。包括此次訪法期間,舉行了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因此,有觀點稱今年是中國的“歐洲年”。那麼您是如何評價當前的中歐關係?這對於推動中歐關係釋放出哪些信號呢?

田德文:就像習主席説的,現在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世界不安生,歐洲也不安生。對於中國來説,發展穩定的、持續的中歐合作是我們的基本政策。而且我們國家從歐洲共同體建立之初,就是歐共一體化最堅定的支援者。我覺得未來可能中國和歐洲之間的交往都會是雙方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歐洲有它獨特的重要性,歐洲國家基本上都屬於發達國家的範圍,同時裏邊大多數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裏邊有不少國家都是北約成員國,他們是西方集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中國的對外開放怎麼樣跟西方集團之間能夠維持務實合作的關係,這個對於推動全球的和平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從中國來説,對中歐關係的重視是一直沒有改變的。今年中國和歐洲之間的交往比較多,它有一些是年度性的,就是它每年就有的規定動作。還有一些可能網友朋友們也能觀察到,最近一段時間,歐洲領導人訪華還是比較多的。這個有一個背景是新冠疫情三年,中國和歐洲之間的人員往來受到一定的影響,那麼咱們跟有些國家其實早就應該安排高層訪問,當時沒有安排。現在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都逐漸地安排起來了。這樣的話,就形成了比較密集的印象。

從歐洲來説,他們有對華合作非常強烈的意願。一方面現在歐洲經濟轉型壓力比較大,尤其是烏克蘭危機發生之後,隨著世界市場,尤其是大宗商品,像石油、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應該説歐洲經濟轉型的壓力比以前更大了,從這方面來看,他們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應該是非常必要的。從歐盟的高層一直到普通的歐盟成員國,應該説對呼籲和中國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都是非常積極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現在對於歐洲國家來説,最大的挑戰或者説最直接的挑戰還是烏克蘭危機。歐洲國家認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行為體,是一種中立的態度,那麼我們是有可能給俄羅斯施加一定的影響力,那麼他們在這方面對於我們也是有所期待。我們在烏克蘭危機的問題上,立場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就是止戰促和,政治解決。在止戰促和和政治解決這方面,其實中國和歐洲之間是有交集的,而且是有可能相向而行的。我想這對於最終解決烏克蘭危機,減少烏克蘭危機的外溢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和歐洲之間合作的空間都是很大的。

中國網:我們來看這次出訪的第一站法國。今年1月,習近平主席向中法建交60週年招待會發表視頻致辭時提到了“中法精神”,而這次在同馬克龍總統會晤的時候,提到了“弘揚中法建交精神併為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我們該如何評價和理解中法建交精神的新的時代內涵?

田德文:中法建交的精神,習主席講了四點。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獨立自主”,就是説中法兩個國家在外交上首要的原則都是獨立自主,都是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在1964年,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希望能夠和中國建交,應該説是有著巨大的政治勇氣。因為當時正是冷戰進行非常激烈的時期,戴高樂作為一個西方集團的領導人,能夠推動跟社會主義中國建交,這個是有著巨大的勇氣。當時他也是排除了很多國家的批評,排除了很多國家的壓力,然後堅持要和中國建交。

從1964年建交之後,中法之間的正式外交關係其實對後來冷戰的走勢産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在1964年中法建交之後,其實就已經啟動了整個西方國家對中國態度的緩和,尤其是美國對中國態度的緩和。因為在中國國內政治稍微穩定一點之後,其實美國就表現出了與中國增強這種正式層級交往的非常強烈的意願。因為有了這種意願,才能有後來的“乒乓外交”,才能有後來的尼克松訪華,才會有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及和中國建交。

老一代政治家的勇氣其實是非常可圈可點的,非常值得學習的。戴高樂總統當時能夠力排眾議和社會主義國家建交。

法國和中國建交的建交精神,它對整個世界格局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就是由於法國和中國建交,帶動了整個歐洲,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對華關係的緩和,可以説中法建交標誌著冷戰從僵持狀態開始走向最終的結束。

中國網:中法關係的引領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田德文:對,是非常巨大的。

中國網:所以才説中法關係一直是走在中西方關係的前列。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中法關係是世界大國關係中一對特殊的關係。建交60年,中法關係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田德文:我想它的重要性就是在於中國和法國之間的合作,其實都是秉持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精神。沒有任何兩個國家是一樣的,都有著種種差別,有著種種差異,那麼求同存異,能夠共同推動和平與發展,毫無疑問是符合相互交往的國家以及其他所有國家的長遠利益的。在這方面,中法能夠堅定地秉持著這種關係,這樣就使得中法關係在60年的時間裏,雖然説也經歷了很多政治上的波折,但大局是穩定的,它的主線是清晰的。最終它的推進目標其實就是促進兩國和全球的和平與發展。

中國網:此次中法雙方達成4份聯合聲明和18份部門間合作協議和文件。涉及生物多樣性、人工智慧、航空航太、農業、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範圍在不斷拓展,多個領域的合作體現出很強的互補性。由此可以看出,中法的合作潛力體現在哪些方面?這對深化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會發揮哪些積極作用?

田德文:這次簽署的這些協議,我覺得要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就是全面性,就是説中法在很多的傳統的和非傳統的領域,都簽署了合作協議,都表達了這種合作的意願,並且把這些意願能夠落實成為具體的行動。中法作為世界上的兩個大國,中法之間的合作對於整個世界的發展是具有引領作用的。首先就是從合作的領域看,比如中法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這個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合作的一個典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的很多領域都存在著矛盾,但是又都存在著共同的利益,比如説像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甚至説也包括反恐,這些領域大家是有著共同利益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尋求共同點,能夠找到那個最大的公約數,這樣相向而行。我想這種合作精神應該説是大國交往的一個基礎,是有利於兩國,也是有利於世界的,這個是中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給中歐關係,乃至於中國與所有的發達國家關係都可以起到一個表率作用的。

從中歐關係來説,中法關係毫無疑問是一個基石性的關係,因為法國和德國號稱“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那麼中國和法國之間能夠保持超越意識形態,超越政治經濟形勢的比較穩定的合作關係,這個對於推動中歐關係的大局的穩定,能夠確保中國和歐盟之間以合作為主基調,我想這都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網:我們再來關注此訪的第二站——塞爾維亞。這是時隔8年之後,習近平主席再次訪問塞爾維亞。習近平主席提到,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塞始終是真朋友、好夥伴。我們的鐵桿友誼歷久彌堅,樹立了國家和人民交往的典範。那您如何評價中塞關係?

田德文:中國和塞爾維亞之間是一種鐵桿友誼。這個鐵桿友誼的來源是非常久遠的,從戰後從南斯拉伕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當時中國和南斯拉伕之間就有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友誼。南斯拉伕在很長一段時間又是中國學習的榜樣,當時有一個説法就是“南斯拉伕道路”,那麼這個所謂的“南斯拉伕道路”就是一種自治的社會主義,就是説它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要依據自己的國情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那麼南斯拉伕在當時應該説是自治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符號或者説是一個代表。那麼當然後來南斯拉伕因為種種原因最後解體了。現在塞爾維亞是繼承了南斯拉伕的主體部分,我想包括和中國的友誼也是在很大程度上(被)繼承了。

就是整體而言,西方發展中國家對我們都是比較友好、比較務實的。但是塞爾維亞和中國的關係尤其穩定,比如説在塞爾維亞和北約發生軍事衝突期間,應該説中塞兩國是緊密地站在一起的。在整個的內戰過程中,應該説中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命運其實是非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同時這種相互的信任,這種親近的感情也是非常緊密的。

從現在來説,塞爾維亞在整個西巴爾幹地區是個比較獨特的國家,由於科索沃問題的存在,現在塞爾維亞跟北約,還有和歐盟之間的矛盾很難化解。現在西方國家就包括歐洲國家,對塞爾維亞也進行種種方式排斥。對塞爾維亞來説,如果不能順利地實現歐洲化,那麼就只能實現國際化。那麼這種國際化,就要它在歐洲的範圍內,以及在歐洲的範圍之外要盡可能地結交更多的朋友,那麼中國毫無疑問是他合作的一個優先的選項。因為雙方有傳統的友誼,有堅定的互信,有非常親近的感情作為基礎。這樣的話,中塞關係的這種穩定和發展在中歐關係中毫無疑問是一個亮點。

中國網:塞爾維亞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首個全面戰略夥伴和首個自由貿易夥伴。您認為,中塞關係對於推動中國在中東歐地區國家的合作會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田德文:我想最大的積極影響就是示範作用。現在中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從基礎設施一直到産業合作,可以説雙方在高度互信的基礎上合作的領域最寬,合作的成果最多。同時,塞爾維亞又是在西巴爾幹地區的重點核心國家,那麼我們和塞爾維亞之間的合作,未來的發展方向肯定是要輻射到整個西巴爾幹。至於説中東歐國家,現在已經成為歐盟成員國的中東歐國家,可能他們會認為中國跟塞爾維亞之間的合作是有著政治基礎或者政治條件。但即使是這樣,我覺得中國和塞爾維亞的合作可以説是一份“100分的答卷”,就是説可以讓其他的中東歐國家乃至所有歐洲國家看到,如果能夠秉持著新型國際關係理念,跟中國的合作可以取得多少豐碩的成果。

中國網:為什麼評價是“100分的答卷”?  

田德文:我想這是因為兩國都是傾其所有(幫助對方),比如説在新冠疫情期間,當時我們國內的防疫壓力很大,防疫物資很緊張。當時塞爾維亞簡直是什麼都沒有,誰都不給他(援助)。最後我們把我們自己的防疫物資擠出來也要援助他。無論是經濟發展上的訴求,甚至説軍事上的訴求,只要是咱們有,咱們就一定會盡力地去幫助他。那麼這樣的話,我想這種關係應該是國與國相交的這種非常具有建設性,也非常有益於雙方利益的這樣一種關係。

中國網:所以才是真朋友、好夥伴。

田德文:對。

中國網:此次是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匈牙利。我們關注到,今年是中匈建交75週年,而且匈牙利也是首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基於上述背景,您認為,這次給雙邊關係會帶來哪些升級?

田德文:中國跟匈牙利之間的合作是中國跟歐盟成員國之間合作的一份高分的答卷。它的原因就是在雙方所表現出來的推動雙方合作的這種強大的政治意願,這種高度的政治互信,維護合作關係的這個主基調的能力跟成效,應該説都足以給其他的歐盟成員國建立一個典範。比如説就像在“一帶一路”這個問題上,匈牙利是第一個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協議的歐盟成員國,那麼作為歐盟成員國來説,他能夠接納“一帶一路”,這個就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一帶一路”的倡議的理念能夠進入歐盟。那麼這一點對我們來説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一個標誌性的導向或者説旗艦項目就是匈塞鐵路,從匈牙利到塞爾維亞,從貝爾格萊德到布達佩斯的鐵路。當然這個鐵路的修建現在還有些困難,但是這個畢竟是“一帶一路”向歐洲延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匈牙利當初能夠跟中國簽這個協議,能夠積極地推動,應該説對於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麼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對匈牙利的訴求也歷來是持開放的態度。在匈牙利很多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都有中企,都有我們的投資。在産業合作方面,我們現在在鋰電池生産,在電動汽車,和匈牙利都有合作。那麼由於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那麼中國和匈牙利之間的合作對所有的歐盟成員國應該説都有一種示範的、一種擴散的作用。

當然,現在從歐洲來説,他們也希望和中國探討這個問題,就是中國能不能把跟匈牙利之間的合作完全納入到中國和歐盟合作框架裏面去。我想這些問題都可以談,都可以協商。只要是雙方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立場,我們完全可以把現在跟匈牙利之間的合作複製到中國和其他的歐盟成員國的合作中去。

中國網:如今,匈牙利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投資的第一目的地和重要的貿易夥伴,而且習近平主席這次也提出了,中方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匈牙利“向東開放”戰略深入對接。您認為,這對於推動中匈關係以及中歐關係會注入哪些新動能?

田德文:我想對於整個世界來説,互聯互通應該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那麼中國和匈牙利之間在互聯互通上面的戰略對接應該説可以跟這個中國和歐洲,中國跟歐盟之間的這種戰略對接可以是一個樣板或者説可以是一個示範。其實歐盟在跟中國實現戰略對接這方面一直也是持開放態度的,就是説它也希望能夠跟亞洲之間打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還有包括生産和市場也希望能夠打通(合作)。但是現在應該説面臨著非常多的困難,我覺得是在合作中的困難,最後只能通過合作去解決,通過進一步合作去解決。在這方面,中國和匈牙利之間的合作現在有著很大的進展,但是客觀地説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但我們對這些挑戰,對這些難點問題能夠不斷地解決,我覺得對於推動整個中歐互聯互通的發展應該説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中國網:那麼對於下一步中歐關係發展,您有哪些預判?

田德文:我想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元首外交是各國外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具有導向性和推動性的力量。那麼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關係經由這次習主席訪歐,應該説可以得到更加強大的動力。習主席幾次出訪歐洲,應該説每一次都給中歐關係帶來了新的氣象,帶來了新的發展。比如説在2014年的時候習主席訪歐,當時就提出中歐之間要建構“四大夥伴關係”,後邊中歐關係的發展基本是在“四大夥伴關係”的框架內。其實十年前習主席就已經意識到了,中歐的經貿合作必須要升級,必須要提高品質,原來的那個結構已經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是這個轉型需要雙方相向而行。但是它的前提就是雙方需要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精神,而不是相互傾軋或者説“脫鉤斷鏈”,或者把對方的發展當成(對)自己的威脅。那麼只要是有這種基本的原則,我想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中國網:希望通過元首外交,能夠使得各國的關係和合作都能夠“雙向奔赴”,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帶來正能量。感謝田老師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讀。

田德文:謝謝!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攝像:劉凱王一辰;圖片:楊佳;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