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11月21日
嘉賓: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教授賈慶國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11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美國舊金山,應邀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美元首會晤在國際上引發廣泛關注。如何看待此次外交活動,如何判斷中美關係未來走向,就上述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別採訪北京大學的賈慶國教授。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教授賈慶國。(韓琳 攝)
中國網:近十年來全球化步伐放緩,區域化合作開始盛行。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更為顯眼,同時區域合作也最活躍,但其中也出現了一些構築“小院高墻”等排他性組織的逆流。習近平主席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中提出,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提出的四點建議中的第二點是堅持開放導向,第四點是堅持普惠共用。我們如何在亞太合作中來抵制這種排他性組織以及脫鉤斷鏈等逆流的出現?
賈慶國:我想抵制這種排他性的國際經貿機制或者組織的最好的辦法,一個就是我們進一步推動我們自己更好地對外開放,我們現在叫“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一個是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的市場足夠大,有足夠的吸引力,對於外資來講,對於外國的企業來講,這個生意如果你自己做好的話,你開放的話,那別人是要來的,來了以後它不會走的。所以這是第一位的。
第二,中國自己也需要起一個示範的作用,就是我們要把我們牽頭建的這些機制把它做得開放,不排他。比如説我們現在建的RCEP,實際上它就是開放的;我們現在做的金磚也好,還有上合也好,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開放的。所以,如果它的不開放的話,它的事情會越做越小,我們的事業會做得越來越大。我想這也是它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最終它也得開放吧。所以可能還得雙管齊下。
中國網:對於亞太發展如何打造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習近平主席也提出了要推進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發展。在這“三化”方面中國其實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是中國經濟如何與亞太經濟進行更深的融合,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那您如何看待和理解這個問題?
賈慶國:我想這個跟我們提出的要搞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有直接的關係。其實“三化”是未來國際經濟發展的方向,如果我們對外開放,尤其是在這三個方面加強和其他國家的這種合作,我覺得對亞太地區也好,對世界也好,對它的經濟繁榮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這邊也可以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過去一些政策可能在制定的時候還沒有這些情況出現,可能也需要做一些更新和調整。所以,我們自己要為未來的在這三個方面的國際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做出更大的努力。
中國網:根據此次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達成的共識和成果,您如何看待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景?
賈慶國:我覺得這個區域的合作在未來一個是前景廣闊,再一個是困難也不少。前景廣闊就是説亞太地區可能還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方,有巨大的潛力。如果所有的國家特別是主要的大國能夠加強合作的話,我們就可以調動和挖掘更多的潛力,為這個地區和世界經濟的繁榮造福。
但是我們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很多的問題。比如説剛才談到的一些排他性的經濟組織,怎麼去把它變成一個開放性的。比如CPTPP,中國現在也提出願意加入CPTPP,CPTPP的國家對中國這樣的國家加入會秉持什麼樣的一個態度?不能因為中國實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就不讓中國加入吧,那如果中國滿足了你的CPTPP加入的條件,那你就應該讓中國加入啊。但是現在國際上有那麼一批人,他就從意識形態、從所謂安全的角度來限制國際經貿正常的活動。這個是需要有識之士,各國的有識之士去共同抵制。
還有像“一帶一路”,其實我們的倡議是開放性的,是希望所有的國家可以一起來進行合作。但是,有的國家就把“一帶一路”妖魔化,就覺得好像這個東西是中國的,是中國為了實現它的所謂的地緣政治目標做的一個規劃,是挑戰美國損害美國的全球戰略的。這種看法就需要去反對。
再有就是中國這邊可能也有人覺得“一帶一路”是我們的,不希望別的國家參與,特別是發達國家。我覺得這種看法也是不對的,“一帶一路”應該是開放的。尤其在基礎設施建設,它的風險是很大的,因為它回款週期很長,利潤又不是很高,如果説其他的發達國家有錢有技術,它願意參與,我覺得應該歡迎他們參與,然後雙方一起來分擔風險共同受益。這也是一個好事。
我覺得在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可能就是在這些方面也可以做更大的努力,這樣的話使得“一帶一路”有更多的國家參與,成為全世界的事情,使得中國的“一帶一路”更多地造福于“帶路”沿線國家。所以,這不光是對其他國家有利,對中國也是非常有利的。
中國網:其實是把它打造成全球共用的一個公共産品,可能是我們的初衷。
賈慶國:對,我們可能也需要更加拓展我們的思路視野,真正做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中國網:感謝賈老師為我們分享您的精彩觀點。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攝影:韓琳;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劉凱;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