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解讀二十大報告:新論斷新表述的導向在哪兒?為民造福!

發佈時間: 2022-11-10 16:31:47   |   作者: 綜合   |   責任編輯: 李鑫

 

時間:2022年11月10日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主任陳志剛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理解“人民至上”的內涵?在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是如何體現這一內涵的?如何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重大原則?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主任陳志剛為您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主任陳志剛做客節目。中國網董寧攝影

中國網:陳老師,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

陳志剛:你好。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第二部分專門論述理論創新,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就是“六個必須堅持”,這是過去沒有過的新論斷。這裡面第一個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如何理解“人民至上”的內涵?在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是如何體現這一內涵的?

陳志剛: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來自於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跟以往的所有理論相比,它有一個最大特點,它是為最絕大多數人服務的。以往很多理論都是為少數人服務的,這可以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所以總書記強調它是本質屬性,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的開拓創新的不竭的源泉。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並且在各個方面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包括在政治上,總書記又提出了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機會來參與。這種參與可以説(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我們最真實、最廣泛、最有用的民主,包括我們發起了脫貧攻堅戰,可以説是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我們實現了中國人民千年的一個夢想,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解決了近1億人的貧困問題,832個縣脫貧摘帽,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了易地搬遷,這可以説是人類扶貧史上、減貧史上的一個奇跡。包括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這樣一個政策不動搖,我們發起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了積極的、重大的成果。包括在生態環境上,因為生態環境可以説是最普惠的民生,我們發起了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使我們的生態環境取得了歷史性、轉折性、根本性的變化,使我們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再比如在民生上,我們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住有所居這七個方面持續發力,使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的改善,預期壽命達到78.2歲,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原來的16500多元提高到35100多元,還包括我們的住房都有很大的改善,可以説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都貫徹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切實體現了“人民至上”這樣一個根本的立場。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如何理解黨中央始終不渝的人民立場?

陳志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式現代化面對未來必須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這個原則可以説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的特徵其中之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也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因為我們是14億人整體推進的現代化,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現代化。

再比如説,我們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它並不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而西方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這也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我們是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邏輯,而不是資本作為邏輯。

再比如説,我們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這説明我們的現代化並不是西方那種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而是強調一種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

再比如説,我們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它並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也説明我們的現代化是一種代際可持續的現代化,我們並不是要“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現代化,是可持續的現代化,一代人、兩代人、所有人都要可持續下去。

再比如説,我們還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的現代化是要實現全世界的互利共贏,而不是以對外擴張、掠奪為支撐的現代化。

可以説這五個特徵從方方面面都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也是人民全面發展的現代化,而不是像西方狹隘的現代化。

可以説這五個方面都切實體現了這樣一種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立場。

中國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在這次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這一思想是“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之一。您認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這一思想有哪些豐富和拓展?  

陳志剛:應該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來的,在這次二十大報告中可以説又得到了一個重大的拓展,主要表現在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從總體上來説,強調發展是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發展是我們發展的主題,而高品質發展可以説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總書記特別強調的我們還面臨最困難的、最艱巨的一個任務,就是農村的發展問題,鄉村振興問題。我們在解決全體人民小康的基礎上,鄉村振興可以説是一個更高品質的發展。

再比如説,在政治上,總書記也是總結十九大以來一個重要事項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我們的本質屬性,它是最真實、最管用、最有效的一個民主。我們不僅要健全人民民主的各種制度體系,要讓人民有廣泛的政治參與,包括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體現在民主的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

比如説在民生方面,報告裏明確強調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其中也包括要推行健康中國建設,而這個健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精神衛生,所以説是人的各個方面。

再比如説還強調我們人的本身素質的提升,這是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列在)單獨一章來講,圍繞我們人的素質的提升,強調教育要優先,教育強國,可以説注重以人民為中心,從各個方面來提升人民的素質,全體人民有一個全面發展的機會。

還有一點,我們還注重人的安全保障,包括社會治理。總書記一直強調我們要統籌發展與安全問題,既要發展,也要注意安全,包括二十大報告提到的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可以説這一系列都關係到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可以説是方方面面很全面,從政治到經濟,包括到民生建設方方面面。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民生”的部分裏,首次將“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寫入其中,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從民生水準到生活品質,這是否是對“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目標提出了新要求?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陳志剛:正像你所説的,這確實是一個新的要求。要説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恰恰表明瞭我們有一個重大的變化,以前關注有沒有,到現在關注好不好。以前更關注一種數量的增長,現在關注的品質、品質的提高。所以,這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方面變得更加全面了,以前更多關注物質層面的,現在不僅僅是物質了,還包括精神的,包括政治的,包括文化的,包括生態的,包括民生、醫藥各個方面。

另外,還注意到層次的提高,不僅是面上的一種鋪開拓展,還注重層次本身的提升,品質的提高,可以説既有面的拓展,也有本身品質的更高的要求。比如我們要更好的就業、更好的教育、更好的保障、更好的服務,包括精細化的服務,還有更健康的身體,還有更加安全的環境,這可以説是方方面面的都可以關係到一個人生活的品質,可以説是全面的一種提升。

正像總書記説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方方面面的,所以我們黨、我們國家也要關心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讓它有更高的品質。

中國網:也像您説的一樣,如果説過去是從無到有,現在就是從有到多,到好,到更好。   

陳志剛:對。

中國網:在“民生”這一部分中還指出:“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什麼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關鍵是什麼?

陳志剛: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可以説是四大問題。其中一個是就業,就業關係到人民群眾的收入問題,直接關係到我們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的問題。所以,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就業要優先戰略。

再就是教育,教育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發展機會的問題,二十大報告也把教育還包括人才、科技單列一章。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可以説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了,它已經是整個國家的問題,它是一個基礎性戰略支撐。所以,要解決原來上學難的問題,包括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要發展一些職業技術教育,讓整個(人民)的教育素質有一個提高,包括高等教育,建設一個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

再比如説醫療,關係到健康中國的建設問題,因為它是直接關係到人民的健康,人民健康是民族強盛、國家強盛的一個重要標誌。所以,這次二十大報告中,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明確提出我們要降低生育、教育、養育的成本,包括推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治理,使我們能夠生得下來,能夠得到好的教育,能夠得到好的醫療服務,全面的、全週期的來提升人的素質,促進健康中國的建設。

還有一個住房問題,住房問題可以説也是民生的一個重大問題,這次二十大報告也明確強調了。我們一直強調一個重大的政策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樣一個重大的政策導向,包括去年以來,中央和國務院也出臺了關於推進我們住房保障的一系列的意見,包括提出要多渠道地利用包括農村的,包括企事業單位裏閒置的用地或者辦公場所來建設保障性住房,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住房,來解決他們住房的需求,可以説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政策上的調整,這也是為了更好地確保住房的供給來解決房子是用來住而不是炒的(問題),可以説從根本上來解決這樣一個政策保障。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歸根結底我們做到發展要為了人民、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成果必須為人民共用這三個方面。我們確確實實要把人民擺在我們黨最高的一個位置,這樣才可能發展好、維護好、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

中國網:“民生”部分中列出了一些具體舉措,將“完善分配製度”作為第一條,還提出了一些新表述,比如“規範財富積累機制”“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等。這些具體舉措,包括這些新提法、新表述具有哪些導向性?為什麼將分配製度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陳志剛:把分配問題作為民生裏面的第一條問題,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現在要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這樣一個內在的要求,因為要實現共同富裕不僅僅要做大蛋糕,還要分好蛋糕,分好蛋糕就關係到分配問題。

這次二十大報告在分配問題上可以説是一個亮點,包括明確提出我們要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這三類或者叫做三次分配,完善這樣一個分配製度體系。初次分配主要是強調企業,主要體現在效率上。初次分配明確提出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比如説二次分配,這次報告明確強調要通過政府的手段,包括轉移支付,包括個人所得稅來調整,促進一個公平。再比如第三次分配,引導企業包括社會發揚一種互助互愛的精神進行捐贈、慈善、公益事業,這是第三次分配。

剛剛強調的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的問題,這裡面有幾層意思。我們要拓展多種要素來參與到分配,比如以前我們更多強調的是勞動來參與,按勞分配,多勞多得,還有資本、技術、管理。現在我們可以説要適應資訊化發展的需要,我們的資訊、我們的數據也要參與到要素分配中去,可以説就能夠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有公平的機會參與到分配中,可以説也體現了這樣一種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思想。再就是因為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從各方面調動它的積極性,包括我們要想方設法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人數,包括我們要對過高收入進行調節,當然還要取締打擊非法收入,從幾個方面來促進分配更加的公平,也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報告在部署未來任務時,分了不同領域,但可看到其內在的對於“為民”的相通之處,比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動綠色發展等等,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您認為,在新征程中,該如何推進“為民造福”這一本質要求?

陳志剛:應該説二十大報告關於“為民造福”這個問題,確實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體現了我們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應該説二十大報告整個都貫穿著這樣一個本質要求。從第四個板塊到第十四個板塊,從經濟到政治,到科教、人才、教育,到文化社會生態,到國家安全問題,應該説方方面面都體現了我們怎麼樣來實現人民全面發展,推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包括你剛才説的高品質發展,發展是基礎,沒有這樣一個基礎我們不可能為人民造福。包括我們強調從教育上提升人的素質,從民生上為民造福,包括我們在生態環境上,給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普惠的民生,在醫療上、還有住房上更多的保障,包括在安全上,我們有一個更加安全的公共環境、社會環境。

歸結到一點,我們要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可以持續,安全感更加有保障。

我們中國現在是14億人口巨大規模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它是全體人民,不是少部分人,而且是全面的富裕,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也包括精神層面的。當然二十大也強調一點,我們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的一個原則。

盡力而為就是我們必須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前進。為什麼要量力而行,總書記強調的,中國式現代化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分為兩步走,第一步到2035年,第二步才到本世紀中葉,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到第二步,所以我們要量力而行,一步一步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推進。

按照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裏為我們擘畫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可以説美好的前景在向我們招手,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

中國網:謝謝陳老師給我們分享了精彩觀點。

陳志剛:謝謝。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裴希婷;圖片:董寧;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