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氣候危機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問題

發佈時間: 2022-10-26 16:44:32   |   作者: 綜合   |   責任編輯: 李鑫

 

中國網:今年夏天,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多國出現罕見高溫熱浪,英國發佈了該國歷史上第一個“極端高溫”紅色預警,我國也經歷了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強高溫過程。為何今年極端天氣頻發?會成為未來的“新常態”嗎?面對氣候危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針對上述問題,本期節目特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巢清塵進行解答。

圖為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巢清塵攝影/楊佳

訪談實錄:

中國網:巢主任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巢清塵:各位網友好,主持人好!

中國網:今年夏天,高溫熱浪肆虐了北半球多國,甚至連北極圈的溫度一度飆升至了32.5℃,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也是出現了大範圍的持續的極端高溫天氣。在您看來,極端高溫天氣出現的原因有哪些,為何今年如此頻發呢?

巢清塵:應該説今年的極端天氣既是常態,也有一些今年的特殊情況。首先,這些年我們大家都感受到了極端天氣頻發、強發。比如説今年,你剛剛舉例的北半球大範圍的高溫天氣,北半球的歐洲、北美,包括東亞地區,在高壓大的環流系統下,形成的一個整體的北半球的高溫大環流的籠罩。當然,全球變暖是一個最重要的背景場,大家看到這些年,極端天氣的頻發和強發,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不光是高溫熱浪,包括強降水。對於中國來説,我們記憶猶新,去年的河南的“7·21”的大暴雨,今年包括南美、北美、歐洲地區,在春天的時候都有很多強降水。所以我們説在整個全球變暖大的背景下,實際上帶來了整個氣候系統的不穩定加劇。

中國網:那根據您的預測,我國以及全球的這種極端天氣,未來會呈現怎樣的趨勢,會成為一種“新常態”嗎?

巢清塵:我覺得用這個“新常態”這個詞還是合適的。從過去歷史上來看,整個溫度是在不斷地上升的,我們最新的觀測和研究表明,最近的50年,大概是在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而且這個變暖不僅是溫度一個指標,氣候系統的很多指標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比如説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在過去的3000年來都是最快的。再比如説北極海冰範圍的縮小,現在都是最為明顯的,劇烈的。

實際上我們看到這一系列指標,反映了整個氣候的變暖已經非常地確定。同時,從未來的角度來説,因為我們也有一種很好的認識,現在的變暖特別是最近百年左右的變暖,是由於工業化革命以來,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很多溫室氣體的排放,這種排放直接造成了氣候變暖。

總體來説,未來的變化,取決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人類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比如説你的措施更為清潔、低碳,排放減少得更為明顯的話,那可能這種變化就會趨緩。但是如果仍然在繼續地大量地排放,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因為未來整個氣候變化的大趨勢實際上取決於已經排放到大氣裏的溫室氣體,以及我們現在仍在排放的,就是未來(二者)加起來的,即累計排放的總效應。按照現在的研究來説,至少在本世紀中期以前,變暖的趨勢仍然會非常地明顯,因為它表示我們即使現在大力地減排,氣候系統本身還有一個滯後的效應,對於有些過程,比如説海平面上升,海洋增暖和冰凍圈的變化,它實際上是一個慢過程。這種響應會在採取行動以後,仍然會持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變化。

所以總體來説,未來的極端事件只會越來越強,同時我們可能還要特別防範,比如高溫熱浪、暴雨洪澇、乾旱,好像是單一的一些事件,實際上未來它還有一種更大的可能性,多種極端事件會併發、連發,會形成級聯的風險。

同時現在也有很多證據表明,氣候系統裏有一些要素到了一個臨界點以後,一旦觸發了很難再恢復回來。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剛才你提到的北極海冰的問題,北極海冰到了一個程度,不太可能再恢復,比如説北大西洋溫鹽環流,它實際上對歐美氣候影響非常大。

十多年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就是美國的科幻大片《後天》,一個場景是北美東部大規模的極寒天氣,實際上裏頭的科學原理是來自於北大西洋的溫鹽環流,一旦到達了臨界點,整個溫鹽環流發生逆轉以後,不僅帶動區域的一些氣候變化,它還會影響全球的氣候變化。

圖為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巢清塵攝影/楊佳

中國網:有專家也稱,全球變暖會影響到氣候系統穩定性,從而造成現在的極端天氣頻發,您對此怎麼看,它們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聯呢?

巢清塵:對,因為氣候變暖以後,它實際上主要産生了兩種可能的現象,一種就是平均態的變化,剛才説現在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它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平均態的變化。第二種,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率的變化,就剛才説的穩定性的變化。打一個比喻,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鐘擺,鐘擺振幅變大了,原來可能是30℃的變化,但是它現在發生了50℃、60℃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會造成整個氣候系統更大的不穩定性。這就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兩種可能的後果,一個是趨勢性的變化,一個是不穩定,不穩定的變化它就會帶來更多極端事件的頻發、強發。

中國網:那這種極端天氣的頻發,是否也代表我們氣候危機越來越嚴重,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巢清塵:是,這個“氣候危機”這個詞實際上是這些年(提出),原來主要説氣候變化或者氣候變暖,但現在這些年很多場合都在説“氣候危機”。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在很多講話裏頭也提到了“氣候危機”這麼一個詞。在聯合國的大會上,聯合國專門有個議題是關於安全問題的,氣候安全也已經作為聯合國在討論的一個重要的議題,所以“氣候危機”應該説未來會不斷地提起。因為方方面面,不管是生態系統,人類系統,社會經濟系統,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實際上這種影響帶來的既有我們看到的災害發生造成的損失,它還有多個系統、不斷地相互關聯的風險,比如説今年我們國家的高溫,熱射病這些年可能對有些人還是陌生的一個詞,今年是不斷地在提這個詞。有些人因為高溫,甚至失去生命。另外,比如説像今年的高溫對能源造成很大影響,有些地方因為高溫,電力供應不上,拉閘限電,生産也都受到影響,甚至還影響居民的生活。同時很多電力系統、基礎設施,很多的系統(都受到影響),這個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所以總而言之,我覺得氣候危機就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怎麼來應對氣候危機?

總體來説兩條路,兩個選擇,一個是適應,一個是低碳。適應,應該説它更多的是一個會更為急迫的,和更為解決眼前問題的一個選擇,比如説適應裏頭,要做好一些災害預報的警報,提前把這些資訊告知行業,告知社會公眾,大家就可以有所預防。比如説農業,可以更好地規劃相應的種植佈局,怎麼能更好地利用氣候變化,既要避害也要趨利,比如説氣候變化它會帶來整個種植結構的一些調整。簡單説北方高緯度地區可能會有一定的獲益,因為熱量增加了,一季稻可以變成雙季稻,可能整個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調整。比如説沿海地區,特別是跟風暴潮結合的“幾碰頭”的災害會更加地頻繁,相應的一些基礎設施,沿海的堤壩修建,既有工程性的適應措施,剛才説建壩或者説基礎設施,城市的排水管道的完善和相應的建設,那這些都算工程性措施,還有一些是非工程性措施,剛才我提到的類似防災減災的一些措施,農業的一些種植結構的調整,這都是跟適應有關的內容。

中國網:適應聽起來感覺有點被動。

巢清塵:對,適應更多的是解決眼前的,更急迫的問題,但是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核心的原因,特別是我們現在的氣候變化主要是由於人類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要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現在國家在提的雙碳目標,實際上就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裡頭就涉及到比如説要節能,進一步地提高節能的效率,調整能源的結構。我們説適應措施和減排措施應該很好地來協同,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它解決的(問題),對時間的考慮,是不完全一樣的。

中國網:是一個互補的關係。

巢清塵:對,是一個互補的關係,相互的協同這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網:可以説兩者結合在一起,我們可以解決短期的問題,也可以放眼長遠的目標。

巢清塵:對。

圖為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巢清塵攝影/楊佳

中國網:現在隨著全球對氣候變暖問題的重視以及積極的應對,您認為全球變暖的趨勢有沒有得到一定的緩解,有沒有見到一定的成效呢?

巢清塵:應該説這些年,大家應對氣候變化還是形成了共識的。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以後,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2016年的11月份,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從歷史上來比,公約1992年通過,到1994年正式生效,實際上用了兩年的時間。《京都議定書》是1997年通過,到2005年正式生效,將近用了八年左右的時間,巴黎協定實際上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正式生效。實際上這反映出了,國際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越來越形成了共識。

到現在為止,大概全球有130多個國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巴黎協定特別確定的要力爭實現溫控不超過2攝氏度,力爭實現在1.5攝氏度的減排目標。按照這麼一個目標,實際上碳中和如果要實現2℃溫控的目標,應該在2070年左右,全球要實現近零排放,如果要實現1.5℃溫控目標,全球要在2050年要實現近零排放。

目前大概130多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實際上大部分的發達國家都在2050年左右要實現碳中和。但是我們實際上也要看到在目前已經提出的各種承諾情況下,按照現在初步的估算,可能到本世紀末,溫度還會要上升大概從2.2到2.8攝氏度的範圍。如果按照2℃以上,剛才提到的一系列的影響,包括對農業的影響,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極端災害的發生,實際上都還會進一步地加劇。

我們看到積極信號的同時,仍然對未來地球的危機還是有很大擔憂的。

中國網:當下氣候危機已經成為全人類不得不共同面對的難題,因為它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那對於應對氣候危機,您有哪些建議,比如説政府、企業、個人,都應該怎麼做,來應對這個問題呢?

巢清塵: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它涉及到氣候,涉及到人類的生存發展,跟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政府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應該確定方向,確定政策,提供相應協調和相應的支援和支撐,同時要加強監管,比如説以中國為例,雙碳的目標,中國政府都是言必行,行必果,是這麼一種態度。

中國提出了雙碳目標,後來發佈“1+N”的一系列政策,既涉及到全國整體的意見和相應的政策,也涉及到各行各業相應的一些政策。怎麼把這些政策真正地制定出來,形成相應路線圖,監督目標的考核,我想政府應該發揮更主導的作用。但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通過法律的方式來確定政策的執行力,更能保證政策真正的不偏不倚的執行,我想這是政府部門應該發揮的作用。

企業,實際上是整個應對氣候變化最主要的主體,企業要很好地來考慮怎麼來完成相應的雙碳的目標,因為氣候變化對企業,第一帶來了物理性的風險,需要很好地加以防範。第二個很重要的就是説所有的企業都會排放溫室氣體,當然因各個企業的類型不同,可能排放的程度可能是不一樣的。同時,每個企業的産品都不是它自己完全能生産的,涉及到上下游産業鏈一系列的排放。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特別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包括中國的很多的企業都在積極地制定自己企業的碳排放路線圖,或者叫施工圖,把企業産品的全生命週期都實現碳中和。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對於我們每一個個人來説,實際上衣食住行用都會涉及到碳足跡。比如簡單説,你走路、開車,還是坐公交汽車,它排放的量就是不一樣的。比如説你從房間離開一段時間,你是不是把燈關了,這可能對能源的節約就帶來了不一樣的影響。包括我們穿的衣服,你是不斷地買買買,還是説可以適當地可持續地來使用,迴圈地來使用,這實際上都有很好的一些方法。

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因為我姑姑是一位外交官,當時她有些還是不錯的呢制的衣服,我奶奶那時候就把她的衣服做一些改造給我就穿,又漂亮,實際上又很好地利用起來了。

我只是舉一個小例子,為適應,為減緩,對於個人來説,有很多可以來採納、來發揮作用的相應的一些措施。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一個真正關心的問題,那我想一定會對保護全球的氣候貢獻相應的一份力量。

中國網:對,可以説我們每個人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一點小小的努力,都會為氣候的改變邁出很大的一步。

巢清塵:對,你説得對。

中國網:再次感謝巢主任為我們帶來一次精彩的解讀,謝謝您!

巢清塵:謝謝!

(本期人員:主持/編導:佟靜;攝影:董超王一辰劉凱;後期:劉凱;攝影;楊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