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紀實傳情 與時偕行——胡穎新聞攝影基本觀研究

發佈時間: 2019-04-16   |   作者: 王麗、胡穎   |   責任編輯: 圖片中心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摘要:作為我國攝影理論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的創始人之一,胡穎50多年來致力於新聞攝影理論與實踐研究,為新聞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新聞攝影理念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智慧,主要體現在:“形象性”與“情感性”相統一的新聞攝影美學觀,“時代科學”與“時代藝術”相融合的新聞攝影紀實觀,以及“主體與客體”、“理論與實踐”密不可分的新聞攝影傳播觀。他的這種執著敬業、知行合一、與時偕行的研究觀念和精神,對當前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者具有重要啟發,對豐富和拓展新時代新聞攝影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胡穎 新聞攝影 紀實傳情

當前我們處於數字化與網路化便捷的大數據時代,數字技術為新聞攝影事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聞攝影理論的匱乏,對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理論研究的提升帶來一定的挑戰。作為我國著名的新聞攝影理論家,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創始人之一,新華社研究員,胡穎先生50多年來致力於新聞攝影理論和實踐研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攝影事業改革與發展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新聞攝影理念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形成了辯證系統的新聞攝影美學觀、新聞攝影紀實觀和新聞攝影傳播觀,特別是他知行合一、與時俱進的研究觀念和精神,對當前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者具有重要啟發,對豐富和拓展新時代新聞攝影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鄧穎超與藝術家,1979年11月14日第四屆全國文代會文藝晚會演出後合影。胡穎/攝

一、紀實傳情:“形象性”與“情感性”相統一的新聞攝影美學觀

新聞攝影美學的出現是歷史與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聞攝影理論研究中,胡穎從美學高度對新聞攝影進行思辨分析,他較早地研究了新聞攝影的“形象性”因素和“情感性”因素,並從美學角度指出:“形象性”因素和“情感性”因素的統一形成的紀實傳情效果,是新聞攝影的本質特徵,是新聞攝影最重要最活躍的審美特徵與審美魅力。他的新聞攝影美學觀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真善美統一的美學觀智慧。

追求真善美是新聞攝影的最高審美境界。胡穎認為,追求真善美的統一,是辯證唯物主義審美觀的核心。他通過回顧馬克思、莎士比亞、魯迅等對“真善美”的經典論述,對當前新聞攝影界現狀進行反思,並鮮明提出,“新聞攝影以及其他攝影只講真,不講善與美的“唯真主義”,或只講美不講真與善的“唯美主義”,都與馬克思主義真善美統一的美學觀相左。”由此,他認為“我們的新聞攝影要把追求真善美作為最高的審美境界”,並進一步指出,真的東西〔包括經過批判的假的東西〕能為人們提供認識價值;善的東西〔包括經過批判的惡的東西〕能為人們提供教育價值;美的東西〔包括經過批判的醜的東西〕能為人們提供美感價值。因此他強調,新聞攝影堅持真善美統一的審美原則,才能把認識價值、教育價值、審美價值統一起來,構成完整的新聞攝影美學觀。

作家冰心,1979年11月。胡穎/攝

“四美融合”展現新聞攝影的現場形象瞬間紀實美。胡穎在對蔣齊生先生構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攝影學研究基礎上,提出:新聞攝影的現場形象瞬間紀實美,決定新聞照片有新聞價值、形象價值、現場規定性、典型瞬間性和紀實傳情性。並從新意美、真境美、實情美、瞬間精華美的統一中詳盡分析了新聞攝影的現場形象瞬間紀實美感特徵。由此,他指出,新聞攝影因為具有形象性因素和情感性因素,不僅有藝術性,還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它的特殊性,在於必須用現場選擇的方法,客觀真實生動地反映報道現場新聞人物、新聞事件和社會生活。它的典型化表現方法,是“現場選擇”,通過在新聞事件現場選擇事物形象、人物情感、拍攝角度、精彩瞬間,實現典型化原則,揭示主題,達到目的。

“紀實傳情”是新聞攝影評判的重要標準。通過反覆論證新聞攝影既能傳真紀實又能傳情寓意,胡穎強調指出,新聞照片在追求形象真實的時候,要特別重視思想深度的揭示和情感力量的表達。並指出,“紀實傳情”,是我國新聞攝影界對新聞攝影固有本領和魅力的一種新發現。他認為,新聞照片表現的新聞題材,不僅要具有形象,還要有更多的形象資訊含量。表現形象時要講究鏡頭感,把視覺形象表現得突出、強烈、抓人、感人。他認為,中國新聞攝影界提出的“五求”〔求新、真、活、情、意〕的新聞攝影評判標準正體現了新聞攝影“傳情寓意”的獨特性。由此,他指出,“形象性因素”和“情感性因素”是新聞攝影作品最感人的兩大要素,而情感性因素則是形象因素的昇華,是比形象因素更為活躍、更為重要的美感力量。這種“紀實傳情”的理論觀點,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上為當代新聞攝影學增添了極為重要的新內容,它對充分發揮新聞攝影的社會價值與審美功能,塑造新聞攝影工作者的美好形象,都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鋼琴家傅聰回國講學專場演出 指揮家李德倫任指揮,1978年1月于中央音樂學院禮堂。胡穎/攝

二、科藝融合:“時代科學”與“時代藝術”相結合的新聞攝影紀實觀

胡穎自1965年于吉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分配到新華社新聞攝影編輯部從事新聞攝影專業以來,將“真實”作為新聞工作者的最高追求,他在長期新聞攝影理論研究中形成的新聞攝影紀實觀對當今新聞攝影事業的發展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新聞攝影真實性的特徵則是紀實性真實原則。他提出,真實性是一切新聞報道手段的生命,是新聞攝影工作者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通過分析恩格斯對攝影真實性原則的闡釋,反思了蔣齊生有關新聞攝影紀實性的觀念論述,胡穎指出,新聞攝影的紀實性真實原則的具體含意包括事實真實、形象真實、情感真實、文字真實、本質真實、歷史真實六個方面,這體現了對蔣齊生先生提出的新聞攝影獨具的“事實真實”、“形象真實”、“説明真實”相融一體的真實性原則的傳承和發展。

北京知青,1972年于內蒙古。胡穎/攝

新聞攝影是一種時代的科學和時代藝術。他指出,作為新聞戰線一個兵種、一個新聞載體樣式的新聞攝影,它具有科學性一一靠照片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事物本質面貌就是科學;具有藝術性一一靠形象因素和情感因素反映事物本質面貌的就是藝術;具有時代性一一它擔負著及時反映時代進程的歷史使命。由此,胡穎創新提出,“新聞攝影就當是一種時代的科學和時代的藝術”,並指出,新聞攝影具有科學的“證明”和藝術的“顯示”兩大特徵和雙重作用。

胡穎指出,新聞攝影兼具新聞價值與形象價值,體現了“時代的科學和時代的藝術的統一”。這種把新聞攝影放在“時代”、“科學”、“藝術”的範疇考量的獨特視角,增強了新聞攝影的社會科學和社會文化學的意義,有利於提升新聞攝影的社會價值、提高新聞攝影的品質。同時,有利於促使對新聞攝影工作和新聞攝影作品的高度重視,堅決捍衛真實性原則,彰顯時代精神,提升專業水準,為新時代新征程的建設發展做出高品質的服務。

新聞攝影紀實性原則必須把握時代脈搏。要把攝影的黨性原則和真實性原則有機結合起來,就要求攝影工作者投身到現實生活的火熱鬥爭實踐中去,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掌握事物發展規律,創造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好作品。

女知青點,1973年6月于吉林懷德二十家子公社。胡穎/攝

三、知行合一:“主客統一”、“與時俱進”的新聞攝影傳播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聞傳播思想,他指出要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引導力。我國新聞攝影的意識形態傳播功能舉足輕重。胡穎通過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新聞傳播思想,結合多年的新聞攝影實踐,形成了與時俱進的新聞攝影傳播觀。

高度重視黨性原則。黨性原則是無産階級新聞事業的根本原則。無産階級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要求新聞攝影工作者必須堅定不移地服從和服務於黨和人民的需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牢記黨的新聞攝影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田間演出,1973年于延邊。胡穎/攝

“以人為本”,“主客統一”。胡穎指出,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生活的主體,領袖人物、先進人物和人民大眾都是攝影表現的主要對象。他指出:攝影作為一種新聞兵種和藝術樣式,只有掌握在人民手中,並由敢為真理而奮鬥的作者去運用,才能真實記錄人民的社會生活,反映人民的利益、願望和意志,發揮革命戰鬥作用。

1979年10月第四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這屆文代會是各界文化名人的大聚會。胡穎參加了這次盛會採訪工的作,用心用徠卡相機抓拍了茅盾、夏衍、周揚、丁玲、冰心等上百位文化各界頂尖名人的現場肖像,會後與幾位朋友一起策劃編輯出版了大型畫冊《文壇繁星譜》。這是胡穎新聞攝影生涯中第一次從事的大型攝影采編實踐,使他加深了對攝影表現人的問題的認識。他指出,要善於施展抓拍方法,著力表現人物的真實形象、真實情感和所處的真實環境;要注重拍攝人物現場肖像,通過人物描繪整個社會與歷史。這種對新聞攝影“主體性原則”、“先進人物”的強調,有利於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群眾,促進新聞攝影的發展。

1990年代是中國新聞攝影改革發展的黃金時代。胡穎在組織推動穆青蔣齊生的“圖文並重兩翼齊飛”新聞思想實踐中提出“圖文相融”概念和“建立大圖片編輯理念”;2000年代起他又重視旅遊新聞攝影學和企業攝影文化學的研究和實踐,以擴大新聞攝影學內涵,拓展新聞攝影領域,發展壯大新聞攝影隊伍,豐富新聞影像的傳播功能。

石油職工戰擂臺,1986年8月于大慶。胡穎/攝

知行合一,與時俱進。自從事新聞攝影專業以來,胡穎先後做過圖片編輯、攝影記、理論研究、攝影教學,主編過《新聞攝影》、《中國記者》、《中國圖片報》和《文壇繁星譜一一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1979〕攝影集錦》、《鏡頭寫春秋一一共和國50年〔1949一一1999〕瞬間精華誕生記》、《新聞攝影學概論〔1999〕》、《中國新聞攝影通鑒〔1978一2003〕》等報刋、書籍、畫冊,主持組織過50余次全國新聞攝影學術活動,寫作發表過100余萬字新聞攝影理論、評論、歷史方面文章,出版過《攝影論評》、《新聞攝影學的幾個基本問題》、《大香格里拉紀行》、《求索四十年一一我的新聞攝影論評與作品選集》等專著。胡穎將新聞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通過傳播實踐提升新聞攝影理論知識素養,並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努力做到了知行合一。

胡穎主編的《中國新聞攝影通鑒〔1978--2003〕》

胡穎作為“華賽”〔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組委會副主任、秘書長、評選總監,負責確定了前四屆〔2005、2006、2007、2008年〕“華賽”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倡導五大先進新聞攝影理念一一最開闊的新聞視野、最敏銳的洞察目光、最高超的攝影技巧、最強烈的視覺衝擊、最快速的客觀反映;制定“公平公正、求新求真”的評選原則。這三個特點合一構成的“華賽精神”,是“華賽”一舉成名、得以持續發展、不斷走向成熟、受到國內外攝影專家和攝影同仁廣泛讚譽的根本原因。並倡導建設具有世界先進的新聞攝影理念、具有世界水準的新聞攝影作品、具有世界一流的新聞攝影隊伍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攝影學術活動的世界新聞攝影強國。

胡穎在第一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成立大會上,1983年10月于天津。

新時代影像傳播新探索。當今新時代是全媒體迅猛崛起、深入融合的時代,是全民參與攝影文化的時代,是傳媒、影像文化闊步邁入公眾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時代。面對新時代新形勢,胡穎積極探索新聞攝影傳播的新模式,參與創新提出“影像公關”和“影像公益”理念。

他積極參與國內知名影像學術機構和攝影家共同舉辦的“影像的力量”、“鏡美華夏”等新影像文化品牌系列學術活動,不斷探究影像與公關相互推動的共贏意義,使影像文化在傳播公關事業中得到品質提升,公關事業在影像文化活動中得到創新與繁榮。他認為,影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一影像能記錄現實、震撼人心、推動時代、改造世界、傳播真善美。影像作品的自身價值是“顯現價值”,而其價值是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出去才能發揮社會作用。作品自身起到“發現見證歷史”作用,傳播則起到“推動改變現實”作用。因此,要使影像充分發揮作用,就要重現“內容為王”和“傳播為王”。

他主張,要努力探究和構建由攝影語言、視頻語言、網路語言、.聲樂語言、文學語言、光電語言等相融一體的、能貫通中外的新的影像語言體系和表述方式。

胡穎宣佈1993年全國新聞攝影作品評選最佳獎得主。

他主張,要打造新影像語言的新的建設隊伍,這個隊伍應該包括藝術界、新聞界、企業界和領導幹部、人民群眾中的各界的攝影家、攝影師和攝影人,也應包括國外攝影家,合力打造跨業界、跨民族、跨地域、跨國別的新影像文化品牌,使之成為公眾化、社會化、國際化的大影像文化活動,泛影像文化活動。

胡穎陪蔣齊生在荷蘭贈給呂貝爾斯首相夫人中國新聞攝影作品集,1998年10月。

他提出,包括新聞影像和攝影藝術影像、公關影像、公益影像等在內的大影像文化事業,其根本作用是用新的影像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形象,構建美麗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好服務。他通過參與北京公益攝影協會相關學術活動,助力建設全國唯一的以“公益關愛”為宗旨的攝影學術組織,探索“公益傳播愛心”的攝影傳播之路,為新時代攝影傳播作出積極努力。

胡穎主持“華賽”評選揭曉新聞發佈會,2006年4月25日于深圳。

胡穎先生一生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取得優異成就,曾三次榮獲中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在攝影界享有廣泛影響,至今高齡依然孜孜不倦、筆耕不輟。作為攝影理論家,胡穎形成的新聞攝影美學觀、新聞攝影紀實觀、新聞攝影傳播觀,並且三個方面層層相接、環環緊扣,構成了辯證創新的新聞攝影理念體系。其執著敬業、知行合一、與時偕行的研究觀念和精神,對當前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者當有重要啟發。

胡穎先生根據自己的實踐體驗感悟到,做人做事有四點很重要:要有熾熱的家國情懷,要有銳意的創新追求,要有深厚的才情修養,要有執著的奮鬥精神。他對人生取得成就根本緣由的這些思索具有重要哲理性。他的這些理念,與他追求形成的新聞攝影基本觀念,對當前新聞攝影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啟示。

 

胡穎,男,漢族,1939年11月生,吉林榆樹人,1965年8月參加工作,1975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産黨,吉林大學歷史系畢業,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編輯,新華社研究員,行政級別副局級,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原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法人代表。

參考文獻:

1. 胡穎《攝影論評》,吉林美術出版社,1991年10月。

2. 胡穎《求索四十年一一我的新聞攝影論評與作品選集》,新華出版社,2009年。

3. 胡穎主編《中國新聞攝影通鑒〔1978一2003〕》,新華出版社,2004年。

4. 胡穎《新聞攝影在新世紀的新應對》,《人民攝影》報,2002年1月。

5. 胡穎.求索四十年一一我的新聞攝影論評與作品選集,2013年.

6. 胡穎.新聞攝影改革的思索.《現狀、挑戰、展望——第五屆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19931101.

7. 胡穎.新聞攝影與美學的關係.《1985全國新聞攝影理論年會論文集》.19851001.

8. 謝卓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023.

9. 王大平.鏡美華夏.《中國攝影家》.20140701.

(文/王麗,圖/胡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