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一場中國攝影的新紀實風暴:映·紀實影像獎獲獎作品

發佈時間: 2017-04-19   |   作者: 馬列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2017年3月15日,由映藝術中心/映畫廊主辦的“映·紀實影像獎”正式公佈獲獎名單,經過五位中外評委的評選,共有10位攝影師入圍獲獎,他們是:陳博、陳傑、德戈金夫、杜子、韓萌、金向怡、李頎拯、劉勁勳、楊文彬、吳皓&張琦,其中,楊文彬摘得最高大獎,他將獲得20萬元的獎勵資助基金。2017年4月15日,“映·紀實影像獎”獲獎作品展于映畫廊正式開幕。本次展覽呈現了十位獲獎攝影師的紀實攝影項目作品(項目尚在進行中)。十組作品將當代中國——正在經歷快速發展的同時需要得到關注的問題——文化問題、民族問題、計劃生育、教育問題、醫療問題、城市化進程、環境污染等等……進行一次涵蓋多種視覺表現方式的呈現,充分體現本次大賽宗旨,即發現、鼓勵和支援關注民生、關注環境、關注社會變遷並具有非凡藝術創造力的中國當代影像創作者,同時也試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紀實攝影仍扮演著至關重要角色的當代社會中,“紀實攝影”當以何種面貌重整旗鼓。

 

評委評語:

艾琳·巴尼特(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展覽與收藏部總監)

在當代社會中,紀實攝影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人們對複雜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問題的認知提供著更深入的洞見和情感聯結,通過放大人性的共同點、聚焦少數民族和亞文化、突出不公平現象,將觀者暴露在前所未見的真相面前。而映·紀實影像獎就是為了給創造性地擴展紀實攝影邊界的藝術家們提供資金支援和展覽機會而創立的。

入圍映·紀實影像獎的攝影師有的專注于具體的地域性項目,這些項目亦可映射更大的問題。例如,一些攝影師記錄了亞文化與少數民族傳統:陳博用超過15年時間拍攝了宋莊畫家村的居民及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德戈金夫和劉勁勳則用截然不同的手法記錄著蒙古高原——從家庭延伸到所在社群,德戈金夫為他的親戚和其他部族成員拍攝了正式而豐富的黑白肖像;在《匈奴的名字》中劉勁勳則用色彩展現了更加碎片化、氛圍化的景象;在《懸崖上的村莊》中,陳傑通過關注為了上學而不得不攀爬繩梯翻山越嶺的孩子們的驚人故事,調查了崎嶇偏遠地區資訊閉塞和基礎設施匱乏的現象,以及這些地區住戶的經濟問題。

有的項目突顯了人對地貌的改變。在《填海》中,杜子用平面照片、無人機拍攝視頻和地圖詳盡地整合出了中國東海岸人工島嶼修建計劃的概貌。李頎拯的作品從宏觀與微觀角度探索了中國多個城市中自然資源枯竭對地與人的影響。

有的藝術家運用影像探索心理問題。金向怡的《歸來的流亡》敏感而抒情地探索了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經歷的錯位感與懷舊情結;吳皓和張琦的紀錄片《另一種活著》則關注著精神健康——這個通常不會被公開討論或有效治療的健康問題。他們的影片通過患者的個人故事將抑鬱症更加人性化地體現出來。

其餘兩個項目則更深地植根于中國特定的歷史和文化。韓萌在《江南棄兒》中跟蹤拍攝了多位被親生父母所拋棄女性的尋親歷程,調查了計劃生育政策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在《大學社會》中,楊文彬將學生會—從中等教育系統的壓力和順從中解脫出來的學生所創建的團體暴露在鏡頭前。意料之中的是,他們建立的團體正是中國政治與消費社會的縮影。楊文彬沒有美化這些團體,而是運用了更加冷靜和批判性的手法。事實上,他再現了申請拍攝學生會全體會議遭拒的微信對話截屏及學生會活動籌辦過程中的群聊截屏等作為作品的一部分,從而拓展了紀實攝影的界限,並將所拍攝群體的組織邏輯和內部運作公之於眾。

這些入圍攝影師和電影製作者的作品都直擊龐雜的系統性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決意與協作。我希望這些作品都能成功引起關注,將面臨全球化、教育體制、土地變革、資源分配、精神健康和族群維護等複雜問題的社群動員起來。值得慶倖的是,映·紀實影像獎在鼓勵紀實攝影師們繼續創作,運用視覺故事層層深入當務之急。在這個各國間聯繫日益密切的世界上,這些藝術家在突顯不公平現象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對未來的樂觀和期望。(2017年4月4日于紐約)

 

《匈奴的名字》劉勁勳作品

 

甘肅省蘭州市穆斯林公墓區 2016年
甘肅省蘭州市穆斯林公墓區 2016年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 2016年
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 2016年
 

甘肅省敦煌市 2016年
甘肅省敦煌市 2016年
 
 
 
《懸崖上的村莊》陳傑作品
 

陳古吉一家在一起吃午餐。他的6個孩子除了最小的,其餘的孩子都已經開始承擔家務
陳古吉一家在一起吃午餐。他的6個孩子除了最小的,其餘的孩子都已經開始承擔家務
 

阿土勒爾村,還未入學的孩子在田間玩耍,村裏的一些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不少留守兒童。
阿土勒爾村,還未入學的孩子在田間玩耍,村裏的一些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不少留守兒童。
 

如今,懸崖村發展嚴重滯後,村裏通向外界的道路是一條順著懸崖斷續修建的17條藤梯。村裏有15個6至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勒爾小學上學,孩子們平時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週末回家,圖片拍攝于2016年5月14日,在三名家長的保護下,15個孩子從勒爾小學出發,走崖壁,爬藤梯,踏上放學回家的路。
如今,懸崖村發展嚴重滯後,村裏通向外界的道路是一條順著懸崖斷續修建的17條藤梯。村裏有15個6至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勒爾小學上學,孩子們平時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週末回家,圖片拍攝于2016年5月14日,在三名家長的保護下,15個孩子從勒爾小學出發,走崖壁,爬藤梯,踏上放學回家的路。
 

王慶松(當代影像藝術家)

“紀實”並不是像遊客那樣拍紀念照,“紀實”本身需要有一個真實或相對真實、還原于真實並且深入真實的表現,而不是簡單地流於表面。映·紀實影像獎作為一個年輕的獎項,它應該是一個讓人感到非常踏實的獎項,可以落地又充滿溫度。一個好的題材你可以把它拍得很好、做得很成熟,但如果這個題材任何人都可以去做,甚至可以幾個人同時去做的話,就不太符合我們的評選標準。我們這個獎項應當頒給那些“只有你才可以去做,別人或許都不太感興趣去做”的攝影師。

評選結束以後我就有預感,這10位獲獎者並不會引起太多爭議,可是大獎得主肯定會非常有爭議。但我們需要有爭議,作為一個年輕的獎項如果看起來很平淡,評選結果出來之後大家一致認為“沒毛病,他就應該獲獎”的話,那麼這個獎項同其他獎項又有何區別?提到映·紀實影像獎我首先會想到要有別於他人,最終的結果也確實有別於其他,存在爭議其實沒有問題。

 

《大學社會》楊文彬作品

 

簽到:校學生會召開的新學期的第一次全會。右邊的微信截圖為簽到通知。
簽到:校學生會召開的新學期的第一次全會。右邊的微信截圖為簽到通知。
 

學院-報告廳
 

VIP
 
 
《歸來的流亡》金向怡作品
 

異鄉的麥子如南方的水稻 手撫摸 像父親的皮膚 海的那頭沒有故鄉 流放是一輩子的事 我們只能掩面痛哭 沉默不語

異鄉的麥子如南方的水稻

手撫摸

像父親的皮膚

海的那頭沒有故鄉

流放是一輩子的事

我們只能掩面痛哭

沉默不語

 

被遺棄的屍骨
被遺棄的屍骨
 

回到母體
回到母體
 
 

羅伯特·普雷基(聯繫圖片社總裁)

作為映·紀實影像獎的評委,我們的任務非常明確,即“發現、鼓勵和支援熱愛紀實攝影、關注民生、關注環境、關注社會變遷並嘗試創造性地擴展紀實攝影邊界的中國當代攝影家”——這便是映藝術中心新設獎項的目標。

評選旨在“發現”和“鼓勵”影像藝術家——換言之,即攝影界那些尚未為人熟知的、願意嘗試“創造性地擴展紀實攝影邊界”的攝影人,而不是像中國很多其他攝影獎一樣遴選 “最佳攝影師”或“最佳攝影作品”。因此,20萬元的獎金並不是對攝影師已有成就的褒獎,而是為了讓獲獎攝影師在一定時期內不受由經濟局限帶來的負擔和焦慮所困擾、助力攝影師充分而獨立地投入到他/她的項目創作中。

正如展覽和畫冊所示,十組入選作品的風格手法迥異且都表現了重要的議題,其中既有傳統的大畫幅照片,也有視頻;既有黑白作品,也有彩色作品;既有肖像攝影和直截了當的報道攝影,也有更加觀念化的嘗試……這些作品都意味深遠、風格鮮明,有很強的實踐性,反映了廣泛的話題——包括社會與生態問題、邊緣化群體的處境、消逝中的族群與文化、被遺忘的少數民族、兒童與教育問題等等,涵蓋了多樣的視覺表現手法。

最後,一場不記名投票結束了一天的評選:楊文彬成為中國第一個“新紀實影像獎”的大獎得主。

楊文彬很年輕,他仍在找尋自己的特色、明確自己的創新攝影風格;他還在成長、在摸索;他的個人項目仍需擴展和完善。不同於多數其他入圍攝影師,他自己亦是所拍攝群體中的一員,而不僅僅是在不屬於他的世界中充當觀察者。他運用自己所處時代的工具和視覺語言記錄著他的所見。這或許是他此生作為親歷者拍攝這一項目的唯一時機——若再年長一些,他便會轉而成為眾多觀察者中的一個。楊文彬自身即有著“大學社會”同儕的經歷。

獎金會幫助楊文彬走得更遠、挖得更深、開闊他的影像研究、接觸那些他曾經夢想的事物、嘗試其他或新穎或陳舊的工具、發展出不同的作品呈現角度、展現他的擔當,並且最重要的,是去嘗試讓大家切實地了解和理解存在於當今中國的這樣一個社會問題。評委們在將這個特別的機會給予他時便已完成了任務,而現在,是時候由他來告訴大家,首屆映·紀實影像獎的評審團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是他面臨的挑戰。現在,就看他的了。(2017年4月4日于紐約)

 

 《江南棄兒》韓萌作品

 

 
 

 

 

《填海》杜子作品

 

噴砂-用挖泥船將海底泥沙通過管道吹噴至填海堤壩內代替大量的土石方
噴砂-用挖泥船將海底泥沙通過管道吹噴至填海堤壩內代替大量的土石方
 

浙江洞頭-填海工程和爛尾的海景房
浙江洞頭-填海工程和爛尾的海景房
 

天津濱海新區
天津濱海新區
 

王久良(青年影像藝術家)

優秀的紀實攝影作品在我看來首先是它的社會屬性,這也是我最想強調的。無論是對外界的關注還是對自我的關照,在可能産生的影響力上攝影師的作品一定要有深度和溫度,我希望是真正有感而發而不是無病呻吟。第二,很明顯,我們這次映獎強調的是“紀實影像”而不是 “紀實攝影”,影像包括一切可視的呈現,所以這次映獎在表達方式上的拓展會佔有優勢。

説實話,我不認為大獎獲得者楊文彬的作品在10位獲獎者中是拍得最好的,甚至也不見得他就是最優秀的那位攝影師。獲獎者中有很多非常知名的攝影師:陳傑、杜子等等,他們的作品都非常有力量也非常具有系統性。但是,我們在評選的過程中,不僅看參賽者參賽提交的作品,還會看參賽者正在進行的項目或者未來的項目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挖掘價值。之所以把頭獎頒給楊文彬,不僅因為他的作品打開了紀實攝影與其他呈現載體的互文形式,還因為他作品背後基於自己的生活向外觀看的社會責任感。所以最終我們還是決定把機會給一個年輕人,或者説,這個獎項最終給了某種未來的可能。最後也期望楊文彬能夠繼續完善這組作品,對大學及大學生的社會屬性完成更具深度的挖掘。

 

《新草原照相館》德戈金夫作品

 

巴爾虎薩滿,陳巴爾虎旗
巴爾虎薩滿,陳巴爾虎旗
 

博克手,陳巴爾虎旗
博克手,陳巴爾虎旗
 

達斡爾薩滿,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達斡爾薩滿,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中國沉陷區》李頎拯作品
 

安徽淮南礦區的堆場,旁邊是正在被淹沒的村莊。
安徽淮南礦區的堆場,旁邊是正在被淹沒的村莊。
 

那日松(映藝術中心/映畫廊藝術總監)

當過很多攝影獎評委,也舉辦過很多次攝影評選與活動,但這次“映·紀實影像獎”仍然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在“紀實”已經不被看重,甚至被視作落伍的當今中國攝影界,大張旗鼓地舉辦紀實攝影大獎還有意義嗎?我一邊在外人懷疑的目光中默默問著自己,一邊堅定地開始籌辦這個紀實影像的評選和展覽活動。

是的,在全世界範圍內,紀實攝影仍然主流,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今天,為什麼在最應該被紀錄、被紀實的當代中國,反而有人説紀實攝影已經不重要了呢?迅猛變遷中的當今中國其實是紀實攝影的天堂啊。

那麼,在這個被稱為“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裏,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紀實攝影呢? 於是,我在徵稿啟事的最前面寫上:“映·紀實影像獎”旨在發現、鼓勵和支援熱愛紀實攝影,關注民生,關注環境,關注社會變遷並具有非凡藝術創造力的中國當代攝影家。徵稿啟事發出後,讓我們欣慰的是中國當代最好的青年紀實攝影師幾乎都參加了此次評選。

2017年3月13日深夜,經過兩天的評選,10位入圍獲獎者産生了, 遺憾一些優秀的攝影師落選。應該説,這10位攝影師都有獲得大獎的可能,因為他們真的都足夠優秀。最終,大獎在一次次的討論和爭論中産生,年僅20歲,還在上大學的青年攝影師楊文彬衝出重圍,摘得了“映·紀實影像獎”大獎,他也將獲得20萬元的資助獎金,繼續完成他的攝影項目《大學社會》。用評委王久良的話説:楊文彬不一定是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我們最終決定把這個大獎給一個年輕人,其實也是給了某種未來的可能。

大獎産生了,我已預感到此次評選一定會引起很大的爭議。爭議也挺好,腐朽無聊沉悶的中國攝影早就應該來一場疾風驟雨,來一場穿透靈魂的新紀實風暴。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宋莊畫家村》陳博作品

 

著名藝術家方力鈞從自己的雕塑作品前走過。宋莊鎮小堡村,2005年。
著名藝術家方力鈞從自己的雕塑作品前走過。宋莊鎮小堡村,2005年。

六月聯合行為藝術節:藝術家四毛實施行為作品《如何證明你我不存在》。宋莊鎮大興莊村,2007年。
六月聯合行為藝術節:藝術家四毛實施行為作品《如何證明你我不存在》。宋莊鎮大興莊村,2007年。

宋莊鎮小堡村廣場上的“宋莊藝術促進會”門前。幾位藝術家前來領取免費發放的電話卡。宋莊鎮小堡村,2009年。
宋莊鎮小堡村廣場上的“宋莊藝術促進會”門前。幾位藝術家前來領取免費發放的電話卡。宋莊鎮小堡村,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