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老照片告訴你雄安過去的故事

發佈時間: 2017-04-17   |   作者: 賁蘭武 石少華等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新浪圖片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主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環繞白洋淀水域,地處京津冀腹地。這一地區在歷史上是什麼樣子的?

 

上世紀90年代,在河北雄縣發現了北宋時期的軍事建築設施,建築年代約在宋太宗至宋真宗年間,距今已有千年曆史。圖為在雄縣城東一公里處有一座高三丈的高土臺,相傳為六郎點將臺,台下為地道入口。賁蘭武|新華社

 

白洋淀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過一段抗戰傳奇。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距離盧溝橋120公里。1937年7月7日,當盧溝橋的槍炮聲響起的時候,白洋淀人正在過著平靜的生活,炮聲引起了他們的警惕。這是白洋淀雁翎隊的老照片。攝影|石少華

 

1939年2月,日軍攻陷新安縣城,在城裏張貼“王道樂土”的標語。日軍發現漁民手裏有不少打水禽的土槍土炮,要求水區百姓獻銅獻鐵,這激怒了白洋淀人民。共産黨號召大家武裝起來,保衛家鄉。於是白洋淀的漁獵戶們組織起了抗日武裝雁翎隊。供圖|新華社

 

白洋淀是黃金運輸航道,偽滿鐵株式會社的船隻通過這條水道把大量軍用物資從天津往西運到保定。雁翎隊隊員們在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和荷花淀裏打擊日本侵略軍,他們的武器主要是打野鴨用的“大抬桿”土槍。圖為雁翎隊員們整裝待發,迎擊來犯的日軍。供圖|新華社

 

冬季,日軍乘白洋淀湖結冰時,向雁翎隊圍攻,戰士們以積冰為掩體,向敵人猛烈還擊。供圖|新華社

 

1942年到1945年間,八路軍攝影師石少華曾先後六進白洋淀,隨同雁翎隊南征北戰,把遊擊隊與敵鬥爭的瞬間一一攝下。圖為雁翎隊的“土坦克手”。供圖|新華社

 

安新縣趙莊子村農民趙波,是當年“雁翎隊”隊長,故事影片《小兵張嘎》中的張嘎子原型之一。趙波如此描述當年自己加入雁翎隊的原因:你當雁翎隊也得死,你不當雁翎隊也得死,只有那個年代的青年,拿起槍來跟他幹,左右是一個死唄,立著死比躺著死強。范德元|新華社

 

1949年後,附近的少年兒童們經常到白洋淀度過假日。“沉著點!別慌。”這是1955年,大張莊小學的少先隊員在過去他們父兄打鬼子的白洋淀上用火槍打野鴨。何秉潔|新華社

 

1960年2月,白洋淀人民公社社員正在白洋淀上用冰下拉網的方法捕魚。盛果|新華社

 

初冬的白洋淀。時盤棋|新華社

 

1960年12月,白洋淀公社社員利用河水冰封的有利條件,大搞冰上運輸。圖為冰上運輸隊的社員正在用冰床運送雜貨。閻明|新華社

 

1961年10月,白洋淀圈頭公社的女社員正在採菱角和雞頭米。閻明|新華社

 

1965年8月,大張莊的老雁翎隊的兒女們在勞動之餘,加強練兵活動,圖為大張莊生産大隊隊員正在水上進行對空實彈射擊。王旭東|新華社

 

1965年8月16日,大張莊生産大隊水上雁翎隊在練兵,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地區的老遊擊隊員、安新縣武裝部部長金輯武在給他們上射擊課。王旭東|新華社

 

1974年12月,安新縣王家寨公社寨南大隊民兵在白洋淀上。孔繁根|新華社

 

1974年12月,安新縣王家寨公社寨南大隊民兵連和在白洋淀執勤的北京部隊某部七連指戰員,正在批判林彪推行右傾機會主義軍事路線的“六個戰術原則”。符忠昌|新華社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因天氣日趨乾旱,白洋淀區140余個大小湖泊全部乾涸。直到1988年,降雨量增加,淀區再度蓄水。續鐵林|新華社

 

1999年9月,白洋淀地區開始修建一批旅遊景點,漁民們也紛紛組建旅遊船隊發展旅遊業。安新縣把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遷至島上,讓遊客能了解當年雁翎隊抗擊日寇的戰鬥歷史。如今,雄安設立新區,千年大計,始於當下。江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