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一個人的廣場——陳志賢攝影作品

發佈時間: 2017-04-13   |   作者: 陳志賢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從1985年到2016年,攝影師陳志賢每年不只一次從東南沿海來到山西晉城,將鏡頭長久地對準位於這座小城中心的人民廣場。30多年來,人民廣場周邊的一切都變了,唯有一座1968年建造的毛澤東雕像從未改變。

今年9月,映畫廊聯合知名策展人羅伯特·普雷基,將這組作品帶到了平遙國際攝影節,並最終收穫了“社會生活類優秀攝影師獎”。

前兩天,映畫廊于北京再次展示了這組作品,僅在照片搭配上做了些許調整。另外,除了墻壁上的常規呈現,展廳中央還懸挂了眾多輸出尺寸巨大的展覽作品。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1月10日。

作為此次展覽的藝術顧問,老普是這樣評價攝影師陳志賢:“‘決定性瞬間’或精確設計的照片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他很快,信直覺,更像是羅伯特·弗蘭克的簡易版。他看,他感受,他拍,然後他微笑。他深切地享受拍照本身。陳志賢的視覺寫作是強烈而即興創作的電影式內容,他的創作是直接的‘快照拍攝’風格。”

這組作品又被稱為“一個人的廣場”。在小編看來,這裡的“一個人”顯然有著兩層含義:一是指幾十年來反覆造訪這座“非親非故”小城的攝影師,二是指廣場上這座兀自矗立的毛澤東雕像。從這個的角度來看,“廣場”的意象也變得更為耐人尋味起來。

在展覽現場的座談中,許多嘉賓談到一個觀點,那就是在這組照片中,毛澤東雕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廣場上的變遷。

小編卻不這麼認為——這座雕像的存在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它,這座廣場就缺少了一個基點,缺少了一個大背景,同時也缺少了許多象徵意味。正是由於這廣場之上永恒的變與不變,歷史的細節才被絲絲顯露。而最終,這組作品的主體既不是雕像,也不是廣場,而是滄桑巨變中的時代本身。

攝影師陳志賢1954年出生在距晉城1400公里外的南方城市。他在溫州度過了童年,在上海經營電器生意,從1985年開始記錄晉城,手中的相機從膠片到數位,影像從黑白到彩色。他在這裡度過了12個春節,5個元宵節,還有3個中秋節。在工作之餘,這樣長時間的拍攝是不易的,在多年的堅持中仍然飽含激情更是難得的。

不過,這組作品終究不是完美的。攝影師在幾十年間拍攝了數量極為龐大的照片,從其中挑出佳作並不是難事,但仍有部分照片過於直接、生猛,似乎缺少一些詩意的攝取。

在這一點上,小編十分贊同現場座談嘉賓徐勇提出的觀點,即類似這樣的社會記錄攝影需要不刻意地擷取,需要自然地拍攝,需要普世性影像。只有這樣,作品才能在時代的浪濤中存留下來,體現價值,成為經典。(馬小呆)

 

1985
 

1986
 

1986
 

1987
 

1987
 

1988
 

1989
 

1989
 

1997
 

2001
 

2003
 

2005
 

2007
 

2008
 

2009
 

2009
 

2012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