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2017-04-11 |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充斥著各種色彩,彩色攝影理所當然更接近事物的真相,而黑白攝影則應該是一種對現實的抽象表現。但有趣的是,攝影術發明後的百年間,彩色攝影始終沒能在主流攝影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直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消費時代的到來,彩色攝影才真正被接納成為一種嚴肅的藝術形式。
在上世紀的中國,更是如此。由於歷史、技術與資源的共同制約,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大部分時間裏,關於中國的彩色影像少之又少。但是,當小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訝異地發現這些彩色照片卻沒有似想像中那般因年代久遠而泛舊、失真,甚至竟讓人覺得愈發艷麗奪目起來。
翁乃強,1936年出生於印尼華僑家庭,1951年回到北京上學,20世紀60年代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畢業,分配到《人民中國》雜誌社工作,後轉行成為攝影記者。由於工作的對外宣傳性質與自身的華僑家庭背景,翁乃強在國內物資匱乏的六七十年代並不缺少拍攝所需的膠捲,甚至包括在當時還很珍貴的彩色反轉片。正是由於翁乃強“想要多拍一點東西,從來沒想著要省著用膠片”,幾十年後的我們才得以看到這些珍貴的彩色影像。
書中的作品大部分拍攝于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在這段極為特殊而敏感的時間裏,翁乃強雖然絕不是“被關在鐵屋子裏第一個醒來的人”,但可貴的是,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中,他依然堅持用相機不斷記錄充滿鮮活細節的家國瞬間。在翁乃強的作品中,在無數政治符號的夾層裏,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一個個生動的、閃耀著人性光芒的場景與瞬間。而這些跨越數十載影像中的豐富色彩,則賦予了觀看者一種既真實又虛幻的奇特體驗。
正如那日松在序言中所寫:“這本《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歷史》中所收錄的照片因為它濃烈的色彩,而讓我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忽然平添了一些恍若夢中的感覺,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把你拽向時間的黑洞,你仿佛又重新觸摸到了那些歷史的痕跡。那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那一片片綠色的軍裝,那一張張亢奮的臉龐……當然也有安靜的小城、廣闊的田野、飛馳的自行車、燦爛質樸的笑容……我想這也許是彩色照片與黑白照片的區別——彩色照片更容易讓人産生一種夢幻的現實感,而黑白照片則讓我們仿佛看到某種歷史的真實。”
(撰文:馬小呆)
本文圖片選自翁乃強新書《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