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他鄉——“拍照吧少年”第四季攝影作品展

發佈時間: 2017-03-27   |   作者: 裘誠 張景然等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新浪圖片“拍照吧少年”第四季攝影作品展暨“拍答”啟動儀式3月35日下午在北京798藝術區映畫廊舉行。

本季“拍照吧少年”由新浪圖片和中國農業銀行聯合主辦,由五位中國頂級一線攝影師組成導師團,帶領15名學員,分組前往創作地點進行為期五天的攝影集訓。五位導師分別是張立潔、趙亢、王軼庶、張巍和賀建華,五個集訓地點為廣西河池、貴州黔南州、雲南大理、陜西商洛和西藏日喀則。本季的主題是“他鄉”,作為旁觀者,在學員們的視野中,農村並不是一個完整而綿長的故事,而是抽離的瞬間片段。這些片段,完全超脫了通常的閱讀期待,滑向另一個時代語境。

“拍照吧少年”是由新浪圖片主辦的公益性攝影工作坊,面向全國熱愛攝影的大學生以及26歲以下的年輕攝影師招募學員,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吸引上百萬人關注參與。

 

陌生的他鄉

文|策展人新浪圖片總監翟紅剛

 

和城市一樣,農村正在變得陌生,逐漸遠離傳統的記憶和想像。

太多的人從農村涌往城市,又把城市帶回農村。最終,農村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除了回自己的故鄉,我們很少去農村,即便去,也是因為那裏的景色或名勝。走進別人的故鄉,走進農村的細處,是怎樣一種體驗?

農業銀行和新浪圖片一拍即合,希望通過“拍照吧少年”,共同做一次這樣的嘗試。

從珠峰腳下,到邊陲小村,從革命老區,到國家級貧困縣,再到布依族新村,跨越數千公里的影像探索,15名90後攝影新人對5個相貌迥然的當代農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這是一個攝影訓練營,新浪圖片已經連續做了四年。每年形式相當,邀請數名頗有成就的攝影師做導師,全國招募學員,一起完成一次攝影之旅。

我們要求學員須26歲以下,每年的入選者多為在校大學生,儘管已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少年,但相對於辛苦討生活的人來説,他們的心思和情懷,都還很“少年”。

一路走過,我們發現農業銀行是一家頗有人文情懷的金融機構。他們根植農業,服務農民,對農村的理解遠甚于我們的走馬觀花。有了他們的引導,學員們進入他鄉,有了入口和深度。

我們組合不同影像類型和風格的導師,張立潔、趙亢、王軼庶、張巍、賀建華,試圖借助他們的視覺經驗,引導學員們在短時間內體驗不同的影像語言,在紀實、藝術、時尚之間建立某種衝突,然後跨界融合。

作為旁觀者,在學員們的視野中,農村並不是一個完整而綿長的故事,而是抽離的瞬間片段。這些片段,完全超脫了通常的閱讀期待,滑向另一個時代語境。

他們用多維度的影像表達方式,消減了通常的農村印象,場景分崩離析,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似乎每一個碎片都在展現出自己的力量。他們不再對現實求全責備,而是把目光投向腳步所及的小空間,讓現場與自己的內心關聯,不再理會他人的體驗。農村,沒有了特別的地點的意義,只是一個象徵物,映射出的是攝影新人們對這個陌生場景的個性感受和個人興趣。

影像所還原的現場就在那裏,但時代語境變了,説話的人,和聽講的人,都不再揣摩對方的意義,而只關心自己的內在。在攝影新人們關於影像的概念裏,攝影似乎斷片進入了新世界,不再需要權威去解讀,也不再需要榜樣去膜拜。

我們很難用具體的攝影風格來限定住學員們的攝影實踐,即便是專業主義的諄諄教導,也不能影響到他們的執拗。他們的影像稚嫩,混沌,充滿不確定性,又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習慣質疑,所堅持的不是忠於現場的客觀記錄,而是從內心出發,又回歸內心。這或許就是新時代語境下的真實,讓我們拭目以觀。

 

《sigh》裘誠作品
 

《高山我夢》張景然作品
 

《螞拐節》季怡雯作品
 

《迷霧》石萬寧
 

《縣城與我》丁剛作品
 

陳德《潮汐》
 

蔣磊磊《好花紅村花好紅》
 

孔詩雨 《大理》
 

羅凱《碎戲小城》
 

史陽琨《扳機》
 

吳佳星《新舊》
 

謝佳俊 《江孜情書》
 

尹航《那山,那人》
 

鄭澤絮 《意寫》
 

朱駿作品《三槐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