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2017-03-20 |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大地東傾,江河奔騰不息。尋其源頭,我久久地注視著這片高原。
青藏高原,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一片古老神聖的土地。歷史上,青藏高原只有牦牛可以出入自如。
美國旅行家保羅.索魯在《遊歷中國》一書中寫道:“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加快了在青藏高原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跨入新世紀,“天路”二期正式開工。築路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懷著敬仰的心情,以朝聖的姿態,小心翼翼地進入高原。
從2001年2月16日“天路”考察,到2006年7月1日“天路”正式通車,我14次赴高原,在雪域深處、藍天白雲間奔走,以鏡頭記錄壯美河山和默默無聞的築路人。
“天路”的美掩蓋不了築路的艱難。世界屋脊脆弱的生態、高寒缺氧的環境、常年凍土的地質構造使“天路”名符其實。當地民謠:“到了崑崙山,如進鬼門關;過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風火山,三魂快歸天”。但築路人一路前行沒有停歇,我的快門也沒有停歇。
2006年,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順利通車。貫通的高原鐵路像一條大動脈,給這片古老的土地帶去新鮮的血液。
保羅.索魯的話落了空。(許國)
為築路人留影
文:喬延鳳
許國,作為一名攝影家,在攝影藝術上所取得的成績,為人們所稱道,他的作品,屢屢在國際、國內攝影大賽中捧金奪銀,引起社會廣泛讚譽。剛由不惑之年走到知天命之年的他,對藝術追求更為執著,藝術主張更為鮮明,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也越來越大。
他的工作單位是中國中鐵四局。
這是一個國有大型建築施工企業,已有66年的歷史,特別是近些年來,參加了青藏鐵路、京滬高鐵、杭州灣跨海大橋、Fl賽車場等重大項目的建設,許國不僅親身經歷並見證了這些重大的建設項目,而且覺得自己有責任,用照相機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事情,讓瞬間成為永恒,為歷史留下無比珍貴的影像資料。
當前,攝影界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藝術思潮,但許國認為,現實主義的大旗仍然鮮艷奪目。真實的攝影畫面,來自於生活,它具有繪畫和文學作品所難以企及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生活是生動的,充滿著希望和熱情。在生活中奔波的人是鮮活的,飽含著故事和生命的張力。因此,就攝影而言,描述時代、紀錄時代、貼近時代,就一定要將鏡頭對準生活,對準最基層,對準千千萬萬在生活中“討生活”的人。
幾十年來,許國就是這麼做的,並將精準紀錄、認真講述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
2001年7月,青藏鐵路破土動工以後,在6年的時間裏,他曾先後14次深入青藏鐵路建設工地 。一次次被雪域高原壯美河山所吸引,更無數次被氣勢恢宏的鐵路建設場面所感動,被默默無聞地克服著高寒缺氧、高原反應,為青藏鐵路建設奉獻青春和汗水的建設者們所動容。在數位相機尚未流行的年代,他先後拍攝了上千個膠捲,數萬幅圖片。
這期間,他攜帶數十公斤重的攝影器材,睡工棚,吃乾糧,條件十分艱苦、但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深入現場生活,拍攝出令人感動的圖片。他所拍攝的《雪域築天路》(組圖)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工業影展金獎、第八屆上海國際影展的銅獎,併入選第22屆全國影展;《建設青藏鐵路的農民工》,在“亞洲攝影年獎2007”職業攝影師大賽中獲銀獎;在由《人民攝影報》、新浪網、央視4套、中國國家地理等12家媒體共同主辦的“青藏鐵路攝影大賽”中,他的作品獨獲金、銀、銅三項大獎。
他的這些作品,反映的是建設者的風貌,講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服務的是最基層的職工,他的脈搏始終和時代的脈搏一塊跳動!
在藝術創造上,他有自己的見解:
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之間並沒有絕對涇渭分明的界限。好的紀實攝影作品是能夠拍的像藝術攝影一樣美。同樣,優秀的藝術攝影作品,它的創作源泉也必然離不開生活。
當然,好的紀實攝影作品截取的,則必須是具有決定意義的精彩瞬間;貼近生活、記錄真實,不能是自然主義的“有聞必錄”,而必須充分運用攝影語言,揭示出生活的本質來,既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又要典型地反映生活。
他認為,每張照片都應該有它的主題,一個好的主題,必須通過畫面的色彩佈局、光影虛實等來表現。攝影藝術所依賴的,絕不是玩弄膚淺的技巧和追求表面的花哨,而要用樸素、典型的畫面語言,來感染讀者。
主題則來自攝影者對社會生活環境的理解與認識。
他認為,如今攝影技術的門坎已經很低了,照相機已到了“你只須按下快門,其他事情由我們來做”的地步,而關鍵正是什麼時候按下快門,這樣,攝影者的腦袋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他認為,只要有意識地、冷靜而理性地安置視覺元素,那麼,主題就會自然而然地顯露在照片中。如果主題沒有能被很好地表現出來,那麼問題一定就出在構圖上,所以“構圖缺陷”也可以説是“技術缺陷”。他認為,就攝影而言,構圖就是一切。
他的這些藝術主張、見解,是他三十年攝影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結晶。
這也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反映人民火熱生活和人民意志所需要的,是弘揚正能量所需要的。
像中鐵四局廣大幹部職工這樣的建設者,正是我們偉大共和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