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板

安徽懷寧縣芝嶺村:念活“蔬菜+”産業經 走好鄉村振興路

發佈時間:2024-06-14 13:32: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偉

近年來,安徽省懷寧縣臘樹鎮芝嶺村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凝聚全村黨員幹部群眾合力,大力盤活村內閒置土地,打造高標準設施蔬菜産業園,實施綠色蔬菜、黃桃、黃茶、藍莓、艾草等特色産業,形成産業鏈條相對完整、市場主體利益共用、抗風險能力強的特色優勢産業,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年年突破,帶領村民增産增收。

強化黨建引領,促力量支撐由“弱”變“強”

“頭雁領航”激發“雁群活力”。強化村黨支部帶頭人能力建設,高品質落實“三會一課”等黨內政治生活,全面建設學習型黨支部,進一步提高理論政策水準,建設了一支政治堅定、能力突出、懂經濟會管理、懂市場會行銷的“兩懂兩會”幹部隊伍,培養一批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先鋒力量。

“第一資源”激發“第一動力”。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按照“內搭平臺、外聯老鄉”發展路徑,同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深化村莊規劃設計、特色産業謀劃、生産技術創新、人才實訓實踐等領域合作,聘請農業專家學者作為鄉村振興顧問,到田間地頭“把脈支招”,明確設施蔬菜發展方向,打造集蔬菜種子繁育、農旅研學融合、創新技術應用於一體的“産學研用”基地,成功創建“安徽農業大學蔬菜産業聯盟優秀示範基地”,邀請華中農大等高校師生到村産業基地開展社會實踐,與武漢大學等4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農業技術、人才引育、法律諮詢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培育引進芝嶺紅太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育勝蔬菜家庭農場、雲夢艾鄉家庭農場、皖水慶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多家農業經營主體落戶,推進農業生産技術創新和適度規模經營。

“黨建合力”實現“群策群力”。實施“黨建+撂荒地整治”行動,通過摸底調研、制定方案、動員農戶、簽訂協議、轉包大戶、收益分配等程式全力流轉“棄耕地”“撂荒地”“低效地”。

整合網格員、“三人小組”成員、組長、“兩委”幹部、選調生、鎮駐點幹部六支隊伍力量,深入村民家中宣傳動員,加強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宣講、保障農民土地收益,確保農戶和企業收益分配公開公平公正。

支部書記主動帶頭讓出自家的5畝承包地,為流轉工作樹立標桿,全村成功流轉閒置土地、山場共1700余畝。通過實施“小田變大田”和“撂荒地整治”,盤整相對集中零散耕地,形成“增量”土地近150畝、增幅5.7%,居全鎮前列。

堅持項目牽引,促産業發展由“散”變“聚”

主動作為爭項目。2022年底,鎮黨委整合水庫移民、培強扶優、銜接資金等財政涉農資金近700萬元,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式的項目建設方式,集中資金、整合資源大幹項目、乾大項目,著力改變蔬菜種植規模小、分佈散、産值低的狀況,謀劃建設設施蔬菜産業園。

村“兩委”搶抓機遇,流轉地塊500余畝,爭取蔬菜産業園落戶芝嶺。産業園一期、二期建成120余畝高標準蔬菜大棚、凈菜加工車間、冷庫、烘乾房等設施,已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建設蔬菜大棚、智慧化育苗基地、菌種培育車間等。産業園實現當年謀劃、當年建設、當年投産、當年收益,以“芝嶺擔當”刷新了“臘樹速度”。

精耕細作增效益。産業園實施“糧、蔬、菌、果”輪作,深入挖掘“馬鈴薯+”經濟,已成功實施“小馬鈴薯+馬鈴薯+羊肚菌”“小馬鈴薯+馬鈴薯+西瓜”“草莓+馬鈴薯+西瓜”“羊肚菌+馬鈴薯+西瓜”等多種輪作模式,全面提高了土地生産利用效率和畝均産出,畝均收益達2.7萬元,較之前單一種植提升9倍。

先行先試抓機遇。在設施蔬菜産業初具規模、優勢凸顯的基礎上,芝嶺村敢闖敢試,積極探索推進特色産業多元化發展,持之以恒“優存量、育增量、謀變數”,力爭實現村集體經濟産業“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

在水稻、馬鈴薯種植面積4200余畝基礎上,種植藍莓350余畝,結合“搖錢樹”工程在群眾房前屋後種植黃桃32畝。引進客商,成立雲夢艾鄉家庭農場,種植艾草180畝,年産艾草約270噸,建成實景直播站,開通“艾上芝嶺”直播銷售賬號,推動艾草、蔬菜、藍莓、黃桃等農産品“上網出村”。積極探索自主經營,種植黃茶、小米辣、蘆筍等110畝。

錨定共富共用,促聯農帶農由“松”變“緊”

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確保“帶得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産業化聯合體是聯農帶農的重要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引導農業大戶適度規模化經營,實現了集中連片種植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節約了生産成本,促進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與農戶分散種植相比,畝均增産水稻300斤,“糧倉”把“飯碗”越端越牢。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帶得穩”。實施“技能臘樹”行動,開辦職業農民特色種植培訓班,系統講解西瓜、羊肚菌、小馬鈴薯、黃桃、葡萄等農産品種植技術。村民除獲得土地租金收益外,從農活中解放出來,有效向二、三産業轉移,參與産業園工程項目建設、蔬菜棚間管理、凈菜加工、分揀包裝、林果園日常管護等工作,取得工資收入。

一些村民還開起農家樂,轉銷藍莓、黃桃、蔬菜、艾草等特色産品,賺取經營收益。村經濟聯合社還承接鄉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探索“以工代賑”模式,瞄準農村低收入人群與剩餘勞動力,將勞動密集型産業鏈延伸到農村,形成企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雙向奔赴”的利益聯結機制。

以龍王山聯合黨委為平臺,牽頭引導其他村(社區)以資金、項目入股參與産業園經營,2023年實現村均增收10萬元,吸納200余名群眾就業,每人平均增收8000元。

健全共建共用機制,確保“帶得實”。芝嶺村堅持將村集體經濟合理運用到為民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福利保障、鄉風文明打造等各方面,切實為民辦實事解民憂,先後投入160萬元完成道路拓寬硬化、人居環境整治、村民活動場所建設等工程,完善村內路燈、綠化、健身器材等設施。

將産家嘴湖畔村莊打造成為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正在全力推進360省道沿線和産業園周邊村莊和美鄉村建設,將集體經濟收益從“看得見”到“摸得著”,持續釋放村集體經濟惠民福利。(汪名永)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