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板

信陽市平橋區水稻生産突出“科技范 ”

發佈時間:2024-06-06 16:54:3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學友 | 責任編輯:閆冬晴

信陽市平橋區創新農技推廣模式,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融入農業生産經營管理全過程,依靠科技創新提升農産品精深加工水準,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讓我們看看平橋區如何讓現代科技助力水稻生産跑出“加速度”。

選育“金種子”

“好種産好糧”,尤其注重培育適合本地種植條件的“金種子”。平橋區加大良種推廣力度,積極提供技術支援,挖掘麥茬稻區等地增産潛力,為春耕備耕供應豐富優質的新品種,以晶兩優華佔、晶兩優534、荃優粵農絲苗、信兩優1319、珠兩優5298等優質稻米主導品種為主,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良好條件。平橋區水稻種植面積54.3萬畝,平均畝産達到620公斤以上,較上年畝均提高3公斤以上,示範帶動全區糧食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産,全區糧食産能提升600萬斤以上。

image.png

育秧“智慧化”

“秧好一半禾,苗好一半收”。近年來,平橋區不斷推進水稻種植集中化、現代化、智慧化,為全年糧食穩産增産打下堅實基礎。五里鎮顧店村高科農機專業合作社採用機械化育秧,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大幅降低用工成本、縮短育秧週期,還能有效降低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為秧苗提供良好的生産環境。5個員工即可實現流水線作業,節省了90%的人工,15-20天就可以完成一個育秧週期,比傳統育秧大棚節約5天左右,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品質。

image.png

水稻“可再生”

再生稻是利用頭季收穫後稻茬上休眠腋芽萌發成穗,從而再收穫一季的水稻,具有增産增收、省種省工等優勢。前期通過室內工廠化育秧,適當提早播種期,同時也延長了水稻生長期。8月中下旬可完成頭季收割,為再生季穩産高産奠定良好基礎,到10月中旬開始第二季收割。再生稻頭季加再生季,畝産能達2000斤,每畝增收近500元。

image.png

平橋區積極開展再生稻示範推廣工作,選定有經驗的再生稻種植大戶進一步擴大引領示範帶動,帶動周邊小農戶種植再生稻。利用“平橋區再生稻經驗技術交流群”,傳授種植技術,及時了解再生稻備種、備肥、備棚、備料、備播等情況,全區已發展到3萬畝。

農服中心化

平橋區先行先試,建立平橋區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率先對線上農機調度作出積極探索。利用網際網路等整合運用效果,把農機調度的靜默管理轉換成資訊平台下的動態管理,逐步實現農業生産時農機的實用場景與網際網路狀態下的應用場景有機結合,實時掌握收割機的農時狀態,合理的區域化進行調度。

image.png

鼓勵農戶使用智慧終端、應用智慧作業模式等新設備、新技術,持續增加大型農業機械、智慧農機保有量,實現農機作業過程的智慧管理和精準作業,從而大大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先後引進植保無人機28台、安裝農用北斗智慧終端40台套,有效促進農業機械裝備提檔升級,加快推進農機資訊化、智慧化。

田管精細化

平橋區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聚焦大面積單産提升,推進規模化網格田改造科學規劃農田佈局,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指導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選用高産優質耐高溫新品種,大力推廣藥劑浸種催芽、自動化流水線播種、疊盤暗化育秧、水稻側深施肥、無人機施肥、無人機防治病蟲害等新技術的創新、整合和示範應用,推進農業科技新措施的應用與推廣,實現水稻生産的科技化、智慧化和高效化。

image.png

將水稻生産作為農業生産的重中之重,宣傳發動、全員培訓、專家指導等手段齊上陣,全力抓好保農時、上標準、增科技、奪豐收等各項關鍵措施的落實,確保水稻生産的全面落實。(圖/文 劉學友)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