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板

商城縣余集鎮:“黨建紅”賦能産業振興“加速跑”

發佈時間:2024-05-17 11:08:4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學友 | 責任編輯:閆冬晴

近年來,余集鎮以強化組織建設為重點,以産業發展為核心,以和美宜居為目標,積極推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著力構建多點支撐、重點突破的産業興旺之路。

一是黨建“牽引力”激發鄉村振興“源動力”。余集鎮黨委堅持高位部署,加大指導力度,針對所轄26個行政村(社區),明目標、壓責任、設任務,有效將黨的政治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有力推動了全鎮鄉村振興工作的有序進行。堅持“黨建+産業”的融合發展理念,以産業振興為工作重點,深入實施“雙綁”機制,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實現村(街)集體、企業、合作社和農戶互惠互利,推動産業發展,促進群眾增收。依託河南省斛春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商城縣君臨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野荊芥、黃芩和紫蘇等中草藥種植,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600余人獲得穩定的家門口就業崗位,年種植收益3000-5000元每畝;截至2023年底,創成“四星”村黨支部3個。

二是産業“加減法”助推鄉村振興“優選法”。堅持科學規劃、精準施策,通過巧妙運用“加減法”,擘畫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先做“加法”,充分依託各村的資源優勢和發展訴求,因村制宜,實施“一村一品”的差異化發展戰略。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積極探索引進特色農産品和中藥材種植項目,通過培育新興産業,豐富農村經濟結構,提升鄉村發展活力。在儀學村、龍河村、何衝村構建“支部主導、能人發力、群眾參與”的産業模式,建設馬嶺田園綜合體,黨員致富帶頭人創辦的信陽錦晟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已發展黃金茶500余畝,産業帶頭人領辦的金恒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發展中藥材種植近2000畝,並建設烘乾、加工車間,延伸産業鏈,提升附加值。再做“減法”,堅持市場導向,對産業進行篩選和優化。根據各村種植效益和運營情況,對種植難度大、效益不佳的産業進行適時調整,淘汰落後産能,集中資源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競爭力強的優勢産業。通過一“加”一“減”明確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找準找實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産業。該鎮當前脫毒紅薯種植面積2800余畝,野菊花種植面積1500余畝,紫蘇種植面積1400余畝,野荊芥種植面積1500余畝,油茶、黃花菜、水芹菜等特色産業多點開花。

三是農旅“結對子”闖出鄉村振興“新路子”。通過全面推行“走街”“走網格”、常態化保潔等精細化管理制度,確保鎮域環境整潔有序。鎮內3條省道沿線公路總長度達30.38公里,戰線長、任務重,在日常保潔的基礎上,見縫插綠,種植時令花卉,形成綠化美化小景小品23處。立足資源優勢,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在紅陽、李灣、雷衝等村種植荷花,積極打造“荷美余集”文化旅遊品牌,吸引大批遊客觀光“打卡”,輻射帶動周邊79名群眾參與蓮藕生産種植,售賣藕苗,年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真正實現“一塘荷花富了一方百姓”。積極探索“採摘+旅遊”多元化農旅産業模式,以鄉村旅遊帶動特色農産品採摘,在皮衝村建立獼猴桃種植基地,在張衝村打造葡萄採摘園,盤活農業觀光旅遊採摘經濟,帶動當地農民就業900人次,年每人平均增收4800元。依託迎水古村落、小漢口商業街、棲鳳嶺公園等景點,大力發展文旅産業,通過挖掘和傳承歷史文化,打造“小漢口”“中州名鎮”“商貿重鎮”“豫南明珠”等鄉村旅遊品牌,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為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劉學友/圖文)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