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板

內鄉縣湍東鎮清涼廟村:林果業助農增收見實效

發佈時間:2024-05-16 17:21:0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郭克燕 | 責任編輯:周相宇

近年來,內鄉縣湍東鎮清涼廟村立足資源稟賦,打造一村一品,支村兩委引導群眾利用荒山、荒坡大力發展林果業,使林果業成為該村的支柱産業,群眾依靠林果業走上了康莊大道。

眼下,正值杏成熟的季節,在內鄉縣湍東鎮清涼廟村的千畝果園裏,果實纍纍,金黃色的太陽杏挂滿枝頭,果香濃郁,村民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果實,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林果種植大戶尹巧靈説道:“今年我種的1000多棵太陽杏,現在收購價是一塊九一斤,已經賣了3萬多塊錢,預計能賣4萬多塊錢。”

清涼廟村屬於典型的淺山、丘陵地帶,荒山、荒坡面積大。過去村民收入主要靠種植小麥、玉米、紅薯、花生等傳統農作物和外出務工,收入渠道單一,每人平均收入低,是湍東鎮有名的窮村。2009年,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清涼廟支村兩委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結合村裏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氣候,決定調整種植結構,發展林果業,于當年12月引進了數萬棵油桃、杏、李子果苗,分發給村民種植。為支援林果業發展,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下,修建水庫,解決灌溉問題,聘請技術人員培訓果農,解決技術問題。2015年,為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推動清涼廟村的林果産業健康發展,村裏成立了“果木種植服務農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報團取暖,互相借鑒學習,不斷優化品種,提高管理水準,擴大銷售渠道。

湍東鎮清涼廟村黨支部副書記王素維特別高興:“通過幹群10多年的努力,清涼廟村已發展林果業1200畝,僅林果業一項就帶領20余人實現高品質脫貧,果農戶均收入3萬至10萬元。荒山荒坡變成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如今的清涼廟村,每人平均收入過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湍東鎮宣傳委員李素芳驕傲地説:“下一步,鄉村要振興,産業必振興。我們將以清涼廟村為中心,大力發展林果業,豐富林果品種,挖掘林下經濟,增加林地效益,還將聯合花園村酒溪項目,探索農遊一體化發展戰略,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郭克燕/圖文)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