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板

安徽郎溪縣姚村鎮:高山“瑞草”助農增收促振興

發佈時間:2024-04-17 11:57: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羅鑫 王祖清 | 責任編輯:吳偉

春雨催新芽,高山採“瑞草”。連日來,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姚村鎮1萬餘畝生態山茶搶“鮮”採摘。

4月16日,在該鎮紅旗村茶葉農場的張家小灣茶山上,筆者目睹了一幅幅生機勃發的春山採茶圖。

當日,天濛濛亮,係著防水圍裙頭戴斗笠或草帽的採茶工,背著茶簍,迎著第一縷春陽,依次走向茶山。放眼茶山,嵐霧氤氳,一壟一壟翠生生的茶樹,像梯田一樣從山腳延伸至山頂,身背茶簍的採茶工,各就各位,巧手靈動,採摘嫩油油的新茶——採擷明媚的春光。

江善友,管理員之一,他追隨採茶“大部隊”的節奏,把採茶工們有序引領到“放山(當日當時限定採茶區)”位置後,開啟了他一天“最辛苦”的工作,奔波壟上壟下,手執小喇叭反覆呼喊——“茶葉採好、採小,一芽一葉,不然的話,下山要揀,很費功夫的喲”。

今年60歲的江善友是安慶潛山人,原在安吉一個茶廠務工,紅旗村生態茶場開建,他被老闆相中聘來做茶園管護技術員,茶季兼做管理員,是這裡的“長工”。他告訴筆者,現在是採茶旺季,每天有500多個採茶工,除了姚村鎮本地的,還有郎溪縣建平、濤城、十字、飛鯉等鎮的採茶工,老闆每天安排3輛大巴車接送,今天200人在東九村(片區)採茶,張家小灣這邊有300多人,“叫他們按標準採,人多手雜,還是有人採的不行,每天喊,喊破了嗓子,我們只好用小喇叭來喊。”

紅旗村生態茶場老闆叫曾文進,1991年出生,郎溪縣濤城鎮創業青年,他于2017年春來到姚村鎮紅旗村流轉荒山、崗地營建茶葉農場,由最初的150畝發展到現在的1200畝,主要茶葉品種除了奶白茶,還有黃金葉、龍井早黃等,2021年註冊成立“郎溪縣品種茶葉種植家庭農場”。

據曾文進介紹,他選擇姚村鎮發展茶産業,主要是相中了這裡的生態環境。姚村鎮作為郎溪縣唯一的山區鎮,茶山海拔從210米到487米不等,溫差大,石質山場透氣性好,根深葉茂,再加野花雜生,山霧裊繞,“茶園管護也是原生態的,我們一直堅持人工鋤草,杜絕使用化肥和農藥,主打‘高山生態’牌。”

這幾年,曾文進主要是投入,擴大茶園,實施噴灌、滴管設施建設,“等明後年茶園都進入豐産期,效益會更好。”

為了完善從種茶到制茶的生産環節,曾文進承租了紅旗村的精品茶葉加工廠房,加工幹茶有了陣地,同時,茶廠也收購周邊散戶的鮮葉,讓當地茶農足不出村“現採現賣”。

目前,曾文進的茶葉農場有750畝進入豐産期,清明前一週開園採摘新茶,先採奶白茶,接著黃茶上市,高峰期每天有採茶工500余人,除了本縣的,還有少部分是外地請來的,“常駐”,有蕪湖的,還有壽縣和泗縣的,“供吃供住,成本大一點,沒辦法,當地請不到那麼多人。”

這裡的採茶工,周邊村組裏的留守老人居多,部分為脫貧戶,計酬方式有“按天計酬”和“多采多得”兩種,每人每天掙200元不成問題。

紅旗村脫貧戶(村民)張善鳳,74歲,採茶速度不遜年輕人。她説:“我每天摘(茶葉)4斤半,能掙兩百塊,一季茶葉摘下來,有六七千塊錢。老頭子(老伴)平時也在這個茶場做雜活,除草呀,澆水修枝呀,一年也能掙個萬把塊錢。多虧家門口有個茶場!”

茶場優先安排當地脫貧戶到茶廠做零工,春季採茶、制茶,其他季節打理茶園,家門口“就業”,對他們“穩增收”至關重要,目前,這個茶葉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和勞務就業(含茶葉加工廠用工),帶動紅旗村100余戶近300人增收。

目前,姚村鎮已發展生態茶園13000余畝,為當地群眾拓展了增收致富的路徑。(圖/文 羅鑫 王祖清)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