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板

甘德縣崗龍鄉龍木且村駐村第一書記潘敬浩

發佈時間:2024-03-21 17:01:53 | 來源:青海法治報 | 作者:郭佳 | 責任編輯:亦農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崗龍鄉龍木且村,一個有400多戶人家的純藏族村莊,寧靜而淳樸。帶著一份感情、一份責任,潘敬浩走進了龍木且村的家家戶戶,用心用情譜寫了駐村第一書記為民親民愛民的篇章。

潘敬浩曾在部隊服役,後到果洛州中級人民法院工作。2023年7月,他被派駐龍木且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短短幾個月,潘敬浩的駐村工作就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龍木且村群眾的認可。

前不久,全省駐村第一書記代表座談會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召開,會上,8名駐村第一書記作了交流發言,其中就有潘敬浩。會後,記者第一時間電話採訪了潘敬浩,聆聽了他的駐村故事……

哪有困難就從哪入手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作為一名90後,潘敬浩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駐村第一書記,且來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龍木且村,這是一個純藏族村,因語言不通無法交流,從而造成工作很難開展。但這些並沒有難倒潘敬浩,哪有困難哪就有挑戰。刻在骨子裏的軍人魂不屈不折,潘敬浩首先從語言下手,拜駐村工作隊隊員為師學習藏語。

“即使語言不通,也要俯下身子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是潘敬浩給自己下的“死命令”,他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

第一次召開村級事務會,潘敬浩詢問有沒有駐村工作急需解決的事情?牧民卻旦加提出,冬季牧場周邊不時有棕熊活動,在放牧時與棕熊近距離接觸會帶來安全風險,增加了被棕熊攻擊的可能性,這可怎麼辦?潘敬浩回復道:“大家不要緊張,這個情況我會積極上報處理,在此之前大家外出和放牧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並結伴同行。”

會後,潘敬浩第一時間對接甘德縣公安局、甘德縣自然資源局了解轄區棕熊種群數量分佈和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政策,積極協同甘德縣公安局民警、輔警上山巡防,沿途入戶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政策宣講,切實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群眾認可是最大的鼓勵

“小潘書記,快進屋喝杯熱茶。”遠遠看見入戶宣傳的潘敬浩,牧民尕瑪日桑熱情的迎了上來。招呼他到家裏坐坐,將一杯熱茶端上桌後,兩人嘮起了家常。

“小潘書記,我身患骨結核,在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進行治療,一共花了1.4萬餘元,但因職工醫保未按時繳納需全部自費,後期治療家裏無法承擔鉅額醫療費,能不能溝通解決?”潘敬浩了解了尕瑪日桑的需求後,第一時間前往甘德縣醫保大廳諮詢醫保報銷問題。

經了解,尕瑪日桑的醫保為職工醫保,由於全省社會平均工資指標一直未公示,導致他的醫保未繳納,醫保部門也表示,其所在單位及時繳納相關費用後,尕瑪日桑治療費用就能正常報銷了。事後,潘敬浩給尕瑪日桑及家屬細心講解相關醫保政策,他們對潘敬浩深表感謝。

駐村後,為了摸清情況,潘敬浩和另外兩名駐村工作隊員挨家挨戶到府走訪,察民意、體民情。因龍木且村海拔高、地域面積廣,三人每次入戶宣講都要翻山越嶺,來回一趟要跑幾十公里。

這麼辛苦,值嗎?潘敬浩笑著對記者説:“值!起初我一直思考駐村工作該怎麼幹?如何干?當我看到善良淳樸的群眾,相信只有撲下身子當好政策講解員、牧民群眾服務員、民意收集資訊員、聯點幫扶聯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産業發展助力員,才能實實在在地把駐村工作幹好。”

駐村以來,潘敬浩始終把抓黨建作為第一要務,通過明確黨建工作任務,充分發揮黨員活動室陣地作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帶領村黨支部開展各類黨內政治生活21次,召開警示教育會4次,推動黨建工作規範有序運作。發展黨員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名,儲備村“兩委”後備幹部7名,村黨支部的政治和組織功能不斷加強。

那成果如何呢?得到的答案是——潘敬浩“駐”進了牧民群眾心裏。

為群眾安居樂業保駕護航

2023年8月的一天,潘敬浩接到牧民班尕打來的電話,他表示,達貢瑪溝一到晚上手機就沒有信號,村“兩委”工作以及牧民群眾聯繫外界都不是很方便,加之近期降雨較為集中,防汛救災形勢嚴峻複雜。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立即解決,潘敬浩顧不上路途遙遠,開車56公里前往事發地。到達現場後,潘敬浩立即與班尕溝通,經反覆確認,手機信號一直無法連接。為此,潘敬浩連夜返回駐地,與電信公司協調通信事宜。經過幾個小時的搶修,電信工作人員排查確定故障點為基站蓄電池損壞,電信公司承諾會及時維修故障點,確保通信暢通。

“我們和群眾有多麼親,群眾就會和我們多麼親,與群眾打交道最重要的是真情。”潘敬浩説,這是他駐村工作以來最大的體會。

民心暖了,群眾的腰包也要鼓起來。潘敬浩尋求産業創新新路子,在總結以往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深刻認識變“輸血式”發展為“造血式”發展的重要性,深知發展集體經濟必須轉變觀念、理清思路,要結合龍木且村實際,鼓勵創新發展思路,敢於嘗試新生産業,大膽摸索産業發展新路子。同時,在光伏電站項目上創收42.3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29個。開展入戶走訪10余次,入戶率達100%,通過入戶認真梳理群眾對專業技能的需求,組織開展汽車駕駛、舞蹈、烹飪、手工藝技能培訓4期43人,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技能支撐。

把法治種子播撒在群眾心中

“小潘書記,又來給我們普法啦。”2023年9月,正在牧場放牧的群眾熱情地與潘敬浩打招呼。話音剛落,拉某便走到潘敬浩身邊諮詢合同糾紛一事。

原來,拉某與多某議定了一份8頭牦牛買賣口頭協議。雙方約定,8頭牦牛共計5萬元,由買方多某當場給付1萬元,其餘4萬元在當月內一次性支付完畢。口頭協議後,多某將牛運回了家。約定期限屆滿後,拉某多次向多某催要購牛餘款4萬元,多某則以各種理由不斷拖延,雙方多次發生口角。拉某請求駐村工作隊幫助解決此事,潘敬浩發現案件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係明確,具備很大調解基礎,積極聯繫果洛州中院結對幫扶幹警李玉琴調解該起糾紛案件。

潘敬浩先對多某的失信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多某認識到自身錯誤主動真誠致歉,又從情理的角度耐心細緻地做拉某的思想工作,引導拉某換位思考體諒多某遇到的困難。經過1個多小時的耐心勸導,雙方最終握手言和並簽訂牦牛買賣合同,約定餘款4萬元分期給付。

“感謝果洛州中院幹警的調解,以後我一定講信用。”多某對潘敬浩和李玉琴表達誠摯感謝。潘敬浩告訴記者,很多矛盾糾紛的發生是因為雙方當事人只為爭一口氣,不願意低頭才導致最終對簿公堂。因此在調解時,除了考慮法律法規外,還要兼顧當地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調解不能古板地照本宣科,要深入了解當事人的真實意願,傾聽當事人的訴求,才能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開展普法宣傳25次,發放普法宣傳冊1500余份,解決群眾法律援助21次……駐村以來,潘敬浩把法治的種子播撒到群眾的心裏,把法治理念融入群眾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他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準。

在潘敬浩的鄉村振興日記裏,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平凡瑣碎,他勤懇踏實,用初心和責任投身國家和群眾需要的基層一線,用實際行動書寫無悔的青春華章。

(供稿:甘德縣委宣傳部)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