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要聞資訊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選登 | 廣東省鶴山市盛農種養專業合作社

發佈時間:2023-06-21 10:08: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亦農

內強素質重規範 外強能力塑品牌——廣東省鶴山市盛農種養專業合作社

廣東省鶴山市盛農種養專業合作社以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主營業務,採取“基地+農戶”的模式,實行“三統一”運營模式為茶農提供産業鏈服務。合作社堅持內強素質、外強能力,優化治理結構,加強規範管理,推動茶産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帶動茶農增收。

廣東省鶴山市盛農種養專業合作社位於址山鎮雲鄉森林公園,成立於2016年7月,現有成員20人,其中殘疾人成員17人,以殘疾人為主要服務對象。合作社發展鶴山紅茶産業,開展種茶、産銷全過程服務,截至2021年底,發展自有茶園150畝,帶動周邊45戶村民開展茶葉種植近700畝,經營收入達110萬元。

一、規範運營管理,夯實合作發展基礎

一是健全治理機制。合作社建立健全“三會”制度,成立了成員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制定生産經營、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在章程中明確界定理事長、監事長的工作職責和規範。合作社的重大經營活動、新成員的加入、盈餘分配等事項,均實行民主決策、一人一票。2021年,合作社共召開成員大會6次。

二是規範財務管理。合作社設立了成員賬戶,記載每一個成員的出資、公積金份額、可分配盈餘以及成員與合作社的交易情況,委託第三方代理記賬,對合作社的生産經營活動進行及時核算,做到財務開支公開透明。

二、推動標準化發展,實行“三統一”運營模式

為推進茶葉標準化生産,合作社按照國家綠色農産品生産標準,實行“三統一”運營模式,即統一茶園管理、統一耕作方法、統一茶青收購。

一是在茶園管理上,合作社指導成員選取無病蟲苗木,合理密植茶苗,定期整形修剪,打造良好的茶園生態環境。

二是在耕作方法上,合作社要求成員執行“三不一用”(不噴農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單一使用有機農家肥),規定成員每年每畝茶園施有機肥(豬糞、牛糞、雞糞、花生麩等)約750千克,推廣使用黑光燈誘殺害蟲,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抑制黑刺粉虱、介殼蟲等病蟲害發生。

三是在茶青收購上,合作社以市場價優先收購成員種植的茶青。2021年,成員茶青收入每畝達1萬元。通過“三統一”模式,合作社實現了茶園規範化管理,既保證了茶葉品質,又鞏固了茶農收益。

三、強化技術培訓,增強專業服務能力

為提高成員和農戶種茶、採茶、制茶的技術,合作社組織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技術交流培訓活動。

一是聘請鶴山市農業農村局專業農藝師,每年在春、秋、冬三季定期開展培訓,幫助農戶提高茶葉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摘制茶、包裝儲存等方面的技能水準。近年來,合作社共舉辦農技培訓班12期,培訓農民400多人次,深受成員及周邊地區農民的歡迎。

二是派出骨幹成員參加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的培訓活動,開闊眼界,提高農業技術應用水準。在2021年江門市農民工匠評審中,合作社獲評工程師職稱1人、助理工程師1人、技術職稱2人,為合作社持續發展儲備了人才力量。

四、強化品牌創建,嚴控茶葉産品品質

合作社牢固樹立品牌建社的發展理念,以本地名山古茶樹為名,申請了“綠湖頂”和“雁咀紅”兩個茶葉商標,從種植和加工兩端發力,確保茶葉産品品質和自主品牌影響力。在種植端,合作社充分利用雲鄉風景區和森林公園坡度適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以及土壤富含硒元素的優越地理條件,大面積推廣有機茶葉種植,嚴把茶葉生産品質關。在加工端,合作社採購先進的制茶設備,建設標準化、智慧化、清潔化的茶葉加工車間,並將清朝年間鶴山“雁咀紅茶”的傳統制法與現代精工制茶工藝相結合,打造專有的品牌茶味。2021年4月,合作社被廣東省茶産業聯盟認定為“廣東生態茶園”,為實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8000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8063

廣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