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水稻育秧集中化 “流水線”上生産忙
發佈時間:2023-04-17 09:50:26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羅羽 | 責任編輯:常曉姣穀雨臨近,正是水稻育秧的關鍵時節。行走在貴州各地,集中育秧基地遍地開花,育秧邁入産業化、機械化發展,呈現出一幅幅“流水線”上生産忙的畫面。
“去年我們的秧苗可栽種大田訂單面積只有800多畝,今年這個數據將擴大到至少1500畝。”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龍山鎮龍山村村民羅永雄家一樓的“車間”,土壤輸送帶和缽苗播種機發出轟鳴聲,羅永雄正忙著育秧。
2022年1月,辭掉社區工作的羅永雄與4名朋友投資20萬元開展集中育秧服務。“經過多次向縣農業農村局諮詢,我認為集中育秧符合農業發展趨勢。”他説,去年剛入行、訂單少,秧苗可栽種大田面積不大。今年經過主動發廣告對接,訂單大幅增加。
麻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縣草地畜牧業發展中心主任楊鳳介紹,麻江是貴州最早開展集中育秧並由農業農村部門提供技術人才支撐的地方之一,早在2016年,該縣宣威鎮咸寧村村民趙宗文等人就率先開展了這項服務。“麻江下轄7個鄉鎮(街道),全縣集中育秧基地從2016年的2個增加到今年的9個,實現了鄉鎮(街道)全覆蓋。”楊鳳説。
“我們第一年的秧苗可栽種大田訂單面積只有200畝,隨著訂單逐年增加,今年已增長至3000多畝。”正在村中忙著育秧的趙宗文介紹,集中育秧服務之所以受農戶歡迎,是因為降低了傳統個人育秧的成本。
“農戶尤其是種糧大戶育秧需要買種子、播種和兩次移栽,耗費不少勞動、時間和金錢成本。”趙宗文説,通過購買集中育秧服務,農戶只需每畝水田交220元,就可以拿到25盤秧苗,進行一次移栽即可。
有6畝水田的54歲村民蒙世章已連續多年購買趙宗文的育秧服務。“一般育秧週期要一個多月,我把這時間拿來打零工,能賺不少錢。”蒙世章説,農村務農勞動力對時間的利用越來越講究效益,集中育秧服務符合當前發展趨勢。
近年來,貴州省大力實施“種子種苗提升行動”,重點推廣不織布缽苗育秧等節約化育苗技術,通過整合産糧大縣獎勵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等,實現全省超八成、逾70個縣(市、區)開展集中育秧,秧苗可栽種大田面積58萬畝以上。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廣順鎮馬路村,自2022年初就開始打造的全程機械工廠化育苗服務基地上,數十名村民正在分工有序地育秧:有的浸泡谷種、有的用缽苗播種機播種、有的在田裏擺放已播好種的缽盤、有的在給擺好的缽盤覆蓋不織布……
“這些村民都是我們請的工人。”村裏的長順縣農幫助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金飛表示,今年是合作社開展集中育秧服務的第二年,其秧苗可栽種大田訂單面積已從去年的4500多畝提升至今年的至少7000畝。
“我們正在建一座佔地面積上千平方米的全程機械化育秧工廠,以進一步提升基地集中育秧服務能力。”金飛説,合作社還提供水稻生産全程託管服務,今年已落實託管水田上千畝。
53歲的胡梅是在基地給缽苗播種機添加種子的務工村民,她今年把家中的2畝水田交給了合作社託管,每畝只需交託管費800元,就能在秋收時坐收果實。“合作社集中育秧很不錯,節約谷種,秧苗長勢也好,有不織布保護,還可以減少高溫燒苗和病蟲害,交給他們完全放心。”她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