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龍”為共創主題,將傳承 700年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與中華傳統非遺技藝跨界融合,共同演繹文化與藝術的華彩盛宴。2024年7月10日,瀘州老窖·國窖 1573“守藝·非遺”大師文化展在上海豫園華寶樓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由瀘州老窖·國窖1573攜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雲錦代表性傳承人金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沈新培及當代書法篆刻大師陸康匠心打造。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吳鵬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第24代傳承人、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專家、瀘州老窖博物館副館長曾艾丹,瀘州老窖國窖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大區經理紀誠等嘉賓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社會各界的非遺藝術家和媒體共同見證了這場盛會的啟幕。
以“龍”繪“濃” 攜手國家級大師共展非遺精粹
“今年是中國龍年,恰逢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傳承 700年,也是中國濃香700年,意義非凡。”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專家、瀘州老窖博物館副館長曾艾丹表示。“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既象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鬥進取的精神,更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定意志。瀘州老窖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此次以“龍”繪“濃”,意在將中華傳統文化與非遺技藝深度融合,展現中華文明的別樣風采。
龍袍織造工藝乃古代雲錦最高技藝,金文大師被譽為“織造龍袍第一人”。開幕式上,金文大師攜代表作“復原明萬曆皇帝粧花龍袍”驚艷亮相,這件獲工藝美術百花獎最高獎的傳世作品,與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群皆源於明朝萬曆年間,共沐百年榮光。
龍泉以劍聞名天下,“劍道宗師”沈新培大師帶來“魚腸劍”“越王勾踐劍”等歷史名劍,書法篆刻大師陸康為展覽創作的“龍騰四海”篆刻作品。瀘州老窖·國窖 1573與三位大師攜手,以精湛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為觀眾帶來震撼心靈的文化盛宴,現場觀眾紛紛稱讚,沉浸式觀展驚喜連連。
融合生姿 國寶技藝煥發時代魅力
非遺是各族世代相承的文化表現形式,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吳鵬宏在致辭中表示,上海是全國非遺文化展示宣發的高地,感謝國窖1573這樣的品牌在保護、弘揚非遺文化上的持續努力和貢獻。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與南京雲錦織造、龍泉寶劍鍛制及金石篆刻技藝並肩閃耀,同列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産。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第 24代傳承人、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表示,在傳承中創新是保持非遺生命力的關鍵,不同技藝融合交流能激發靈感,推動中華文化發展。
傳承是保護非遺的根基,而創新則是讓非遺文化充滿活力的關鍵。一直以來,國窖 1573都致力於在活態傳承中守護傳統文化,創新展現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活動現場,三位大師帶來他們以國窖1573為靈感的創作。其中,金文大師帶來雲錦龍紋作品,並將福龍圖案獨家授權國窖1573,陸康大師為國窖1573帶來其墨寶,沈新培大師為瀘州老窖博物館帶來龍泉寶劍作品。
未來,三位大師將作為國窖1573非遺顧問團品牌大使,與國窖1573攜手共同推動非遺文化傳承創新,為傳統文化繁榮添彩。
作為中國酒文化的傳承者與先行者,瀘州老窖始終弦歌不輟地“置頂”文化,推動非遺文化從博物館走向日常生活。去年起,瀘州老窖在全國巡迴展出“流動的博物館”,以精煉的文物展陳和鉤玄提要的講述向大家鋪開璀璨奪目的濃香故事,為大眾提供全新的文化空間、文化體驗,感受中國獨特的酒文化歷史與魅力。
今年“流動的博物館”上海站剛剛落下帷幕,本次“守藝·非遺”大師文化展作為承接將持續為上海市民呈現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之路,讓文博之美、哲思之美、藝術之美帶給公眾全新的觀展視角。
以酒為媒 讓世界品味中國文化之美
從飽滿高粱到甘美佳釀,中國白酒經釀酒匠人精心打造,凝聚自然精華,其技術獨特、內涵豐富,堪稱世界通用語言。作為中國酒文化的璀璨明珠,國窖1573不僅承載著傳統釀酒技藝的深厚底蘊,更以創新的姿態讓這份非遺瑰寶在當代煥發奪目的光彩,向世界展現東方美學。
國窖1573主動擔當,以“讓世界品味中國”為使命,打造了“國寶遇見國寶”文化IP,開展音樂詩劇《大河》全球巡演,為優秀民族文化的創新和傳播樹立了標桿。開啟“讓世界品味中國”全球文化之旅,為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做出了有利探索。秉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國窖1573始終致力於創新表達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的時代魅力。
非遺技藝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連接著歷史與未來。瀘州老窖·國窖 1573“守藝·非遺”大師文化展的舉辦,正是國窖 1573以酒為媒,融匯百年曆史,以創新詮釋中國文化精髓,傳遞東方魅力的生動展現。未來,國窖 1573將持續堅守傳承、開拓創新,與“龍的傳人”攜手,守護“濃的傳承”,讓傳統文化的時代華光在百年濃香中歷久彌新、熠熠生輝。(主辦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