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吸引在華外資銀行7成資産8成存款

發佈時間:2018-03-30 09:59:58 來源:投資促進雜誌 作者:周健 戴賢超 責任編輯:梁長玉

上海銀監局在官網上披露了一組數據,顯示在華外資銀行把7成的資産、8成的存款,放在了上海。另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海共有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銀行分行67家,以及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銀行代表處68家。外資銀行數量持續增加,表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集聚效應凸顯。

外資銀行在滬“遍地開花”,持續增資

上海外灘,北起蘇州河口的外白渡橋,南至金陵東路,全長約1500米,有好幾家外資銀行。在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外資銀行更是星羅棋佈。

2013年9月,我國第一個自貿區在上海成立,外資法人銀行相繼設立營業網點,通過自由貿易賬戶拓展相關業務,顯示了跨境結算業務方面的優勢。2016年,在10家跨境資金池業務量超過100億元的銀行中,有4家是上海外資法人銀行。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海共有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銀行分行67家,以及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銀行代表處68家。

據上海銀監局統計,2017年上半年,在滬外資銀行再添新軍,四家外資銀行分行獲批開業,分別為日本商工中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阿聯酋聯合國民銀行公開闔股公司上海分行、大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開泰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這些銀行的設立,豐富了在滬外資銀行的區域分佈和類型,機構的多元性進一步增強。

全球主要外資銀行在中國、在上海發展的近十年裏,持續增加資金、人員。有數據表明,上海外資法人銀行累計獲得母行增資520億元;其中,即使是在2008-2010年的金融危機期間,上海外資銀行也累計獲得母行增資近170億元。

2017年上半年,共有3家外國銀行的上海分行增資,分別為北歐瑞典銀行上海分行、澳大利亞澳洲聯邦銀行上海分行和埃及國民銀行上海分行,累計增資5億元,而且均為增加人民幣營運資金。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背景下,機構集聚和增資行為都充分顯示出外資銀行對中國經濟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依舊保持信心。

總而言之,外資法人銀行近十年在上海形成了較強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上海銀監局披露,上海外資法人銀行資産、貸款、存款規模分別佔在華外資法人銀行總量的84.5%、84.2%和83.8%,佔在華外資銀行總量的69.3%、72.6%和78.8%。通俗點説,就是在華外資銀行把7成的資産、8成的存款放在了上海。

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背景下,機構集聚和增資行為,都充分顯示出外資銀行對中國經濟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依舊保持信心。

上海銀監局認為,在全球投資、消費和增長中心向亞太逐步“東移”的過程中,外資銀行在滬集聚不僅為上海帶來全球化的金融理念、人才和産品,助推上海金融服務轉型升級,對上海“四個中心”建設亦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為中資企業從境外融資建立良好渠道

上海的外資法人銀行,在構建國際網路和雙向投資一體化産品方面,有其先天優勢。上海銀監局指出,上海外資法人銀行在具有優勢的跨境業務、貿易融資、財富管理、外匯和衍生産品交易、現金管理和個人理財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效應,為上海市場引入了豐富的産品、成熟的做法和先進的風險管理手段,促進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整體服務能力的提高。

衍生業務是外資法人銀行的優勢業務,截至2017年2月,上海外資法人銀行表外衍生交易規模約為表內資産的4.2倍,衍生交易量在全國市場份額佔比超10%,部分外資銀行自營和做市交易量位居市場前列。

同時,外資銀行提供特色金融服務,提升了上海的金融服務功能。例如,浦發矽谷銀行填補了上海乃至全國科技金融專業型銀行的空白,為初創型科技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美國華美銀行利用母行在影視行業融資的優勢,將好萊塢的影視製作經驗和業務模式介紹給中國的影視公司,促成了多個中美間的影視合作項目。

上海的這些外資法人銀行,在支援中資企業方面,有具體行動,通過融入上海本地市場,各項業務呈現了本土化發展特徵。例如,上海外資法人銀行的人民幣資産、貸款和存款佔比均在70%以上,人民幣業務已成為主要業務。本地客戶業務佔比也大幅提升——目前,上海外資法人銀行對外資企業的貸款已經由轉制初期的74.1%下降至45%,對中資企業的貸款則由17.1%上升至35.3%,中資企業客戶貸款的佔比已經翻了一番。

上海銀監局在官網上披露,外資銀行憑藉在全球各國經營掌握的當地貨幣頭寸和豐富的産品業務經驗,幫助中資企業降低境外融資的利率和匯率成本;憑藉銀行集團平臺一體化的優勢,降低境外融資的管理成本。例如,大華泰國為減少浙江某橡膠集團在泰國的融資成本,利用新加坡大華銀行高信用評級的優勢,在美元借貸市場以低成本借入浮動利率美元,並向客戶提供美元貸款。同時,因為客戶實際需求為固定利率的泰銖資金,為了避免浮動利率和匯率波動帶來的不必要成本,大華泰國為該客戶提供利率掉期與美元泰銖貨幣掉期。

經營穩中向好,風險總體可控

“外資法人銀行已經成為上海銀行業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的市場參與者。”上海銀監局給予了這一肯定。

“一是外資法人銀行在上海形成了較強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法人轉制的正向效應在上海得到了充分體現。二是上海外資法人銀行在地區經濟發展中也起到積極的輻射和擴散效應。三是外資法人銀行積極助推上海自貿試驗區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銀監局在《上海外資法人銀行十年發展穩健“本土化”和“走出去”成果顯著》一文裏,介紹了外資銀行的努力。據悉,受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影響,上海外資法人銀行的經營曾出現波折,但是整體上取得了成績。

目前,金融安全受到高度重視。上海銀監會官網上有文章指出,上半年上海轄內的外資銀行經營穩中向好,風險總體可控。截至6月末,上海轄內外資銀行總資産1.36萬億元,同比增長6.4%,佔上海銀行業總資産的9.5%;各項貸款餘額4261億元,同比增長2.4%;各項存款餘額6044億元,同比增長8.2%;不良貸款率0.51%,較年初下降0.09個百分點,創近兩年來新低。

“十三五”是上海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勝階段,也是自貿區、科創中心建設取得成效的重要時期。上海銀監局表示,將進一步促進上海外資法人銀行的穩健發展。具體措施將包括,支援鼓勵上海外資法人銀行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充分發揮外資銀行的全球網路和跨境經營優勢,提供符合中資企業境內外發展、國際産能合作等戰略需求的産品和服務,發揮好國際化經營的示範效應。同時將提供交流平臺,鼓勵外資銀行在多個業務領域加強與中資銀行的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等國家戰略實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