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吳冠中:我不該學丹青 應該學魯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1-21 17:14:21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于2005年的《莎士比亞故居》(局部)為外借館藏作品

本次展覽由江梅策劃,共分兩部分,除了160件吳老作品之外,另一部分由歷史文獻和影像專題組成,其中有年輕時的吳冠中寫給老師吳大羽的6封書信,信中表達了吳冠中當時內心的掙扎困惑,還有吳冠中當年留法考試的影印試卷,1946年吳冠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公費留法名額。

不能讓壞東西流傳

吳冠中先生在現場反覆強調:“我這一輩子的觀點就是,畫家有國界,作品無國界,送給新加坡和送給上海、北京,都一樣。”對自己的作品去向,他是淡定的,早就有了交代,他囑託兒孫輩,“房子、錢都可以分給你們,因為那些是遺産,而作品不是遺産,作品屬於全世界,當然,你們可以留幾張作為紀念。”

談到自己現在的創作,吳老依然執著認真:“我必須‘懷孕’,才能‘生孩子’,也就是必須構思很久,我才能下筆,創新太不容易了,創新十分之九不能成功,能成功的那一成,才了不起。”

吳老的撕畫行為業內皆知,吳老的火氣旺盛,見不得自己畫壞了的畫,看見了就覺得心裏難受。吳老透露,幾年前,榮寶齋幾位客人匆匆忙忙挑選了幾張吳老的畫,但是吳老自己並不滿意,等第二天再趕去看,想把那幾張畫討回來時,畫已經裱好懸起,並標上了高價,“價格之高,我已經買不起了,買得起,我就買下毀掉。對付壞東西的唯一辦法就是毀掉,不能讓壞東西流傳出去,遺臭萬年。”

我不該學丹青

我應該學魯迅

“我負丹青”的名字也是吳老自傳的書名,吳老對這個名字異常喜歡,説起原因:“我覺得自己並沒有畫好。繪畫造型藝術本身具有局限性,平面繪畫沒有聲音,有些感情情節表現不出來。齊白石、徐悲鴻……那麼多的畫家,抵不上一個魯迅的功能,少一個魯迅中國的脊梁骨會軟很多,少一個畫家不會。”

“我不該學丹青,我該學魯迅,這是我一輩子的心態,越到晚年越覺得繪畫技術並不重要,內涵最重要。詩才是最高的藝術境界。”

提到最近業界熱烈討論的蘇敏羅253萬元買入吳老假畫的事件,吳老當時憤而在假畫上書寫“此畫非我作,係假畫”。但是,官司一審卻以蘇敏羅敗訴告終,吳老談起此事,依然有些難掩的憤怒,稱之為“荒唐的假畫,荒唐的官司”,“三鹿奶粉造假,嫌疑人要判刑;拍賣行賣假,難道什麼責任都不承擔嗎?用免責條例,用行規來擋就可以了嗎?難道不賣假的國法管不了可以賣假的行規嗎?”

所有的作品都是吳老的“女兒”,“女兒”已經嫁得差不多了,吳老卻還保持著年輕時的剛烈正直與説真話的勇氣,“只要人民有權利説的,我一定説!”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