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安德里·彼赫威茨攝影作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18 10:06:0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安德里·彼赫威茨攝影作品展
  展覽時間:2008年4月29日至2008年5月4日
  開幕酒會:2008年4月29日下午15:00
  展覽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三樓展廳(多倫路27號)
  主辦: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2008年4月29日至5月4日,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將舉辦來自德國的藝術家安德里·彼赫威茨(Andrej Pirrwitz)的個人攝影作品展,藝術家將帶我們進入其一系列關於人、空間、時間的美學攝影中去。

  安德里·彼赫威茨(Andrej Pirrwitz)的攝影作品在客觀現實和抽象之間,在有序和無序之間以及既有條件和分段情況之間變化。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簡單自然。因為不管是在拍攝過程還是在後期處理中,安德里從來不利用技術手段改變攝影作品的自然外觀。他故意省卻對主體的人工照明,按下按鈕的瞬間即決定了照片的細節、遠景和構圖。之後,也不需要用變形、修改以及電腦加工技術來改變已拍出的照片。長時間的曝光使畫面中盡可能地吸收了一切在被攝空間中所存在的微觀事物(灰塵、細微的墻角結構、色彩變化)以及人的行為過程。這些未經處理的細節真實並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是為了揭示、利用和合成“美麗”的結構。動作則有助於將人物更美地融入不尋常的空間。他的照片表達了個人和其周圍世界之間和諧的可能性—— 一個不再符合其熟悉的結構的世界,一個不斷變化中的世界。

  從其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空曠的工廠側面成為畫面的主體,而無家可歸的人佔據著其中一個角落——工業廢墟講述著在這裡生活的生命,這正是安德里有意尋找的地方。安德里是一名物理學家,又是一名自學而成的藝術家,這些地方對他個人來説具有某種感召力。這些廢棄的滿是灰塵的建築經常是社會變遷的遺跡。它們已經被廢棄並且遭到破壞,並且經常有被新的居住者無意識使用的經歷。這些地方的設計方式,很容易找到過去和現在的生活的感覺,作為逃亡之地,他們同時也是逃避的地方,給了人們從這個狂熱的、迅速轉移和變遷的世界隱退的可能性。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馬克•呂布 行攝中國四十年攝影個展
· [專稿] 高發症候群-都市製造
· [專稿]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A+A’2008
· [專稿]Dream Walking 夢境漫步
· [專稿] 精藝軒參展2008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