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五夸克——5個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12-17 15:40:0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 術 家:何汶玦、朱進、陳鴻志、袁文彬、李曉偉
  學術主持:鄒躍進
  展覽策劃:馬艷
  展覽協調:董至君
  開幕酒會:2007年12月24日18:30(聖誕夜)
  展覽時間:2007年12月25日至2008年1月10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27號
  主 辦 方: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協 辦 方:聖東方藝術畫廊

  主題闡釋: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將於2007年12月25日——2008年1月10日舉辦跨年度大展:“五夸克——5個個展”。組構“萬物”的基本單元稱為夸克(Quark):建構物質乃至精神世界的微小粒子。而一種新元素——“五夸克粒子”則再次突破了原初物質的極致:它是5個不同夸克的集合體,是最終的本源。

  這5個夸克好比此次展覽的何汶玦、朱進、陳鴻志、袁文彬、李曉偉五位藝術家,他們不僅以5個個展的形式組成整個展覽的框架,更是多倫現代美術館一年展覽體系的重要組成和收尾,同樣也是上海藝術圈,乃至整個藝術活動的“基本元素”。從物理説教轉移到藝術意義來説,每位藝術家都是一個“夸克”,放大來看,眾多評論人、策展人、美術館人、畫廊人、拍賣人、藝術媒體人、藝術經濟人等皆是藝術圈的“夸克”,他們微小而偉大,在整年的繁忙中建構起中國當代藝術的真切面貌和熱潮暗涌。

  而此次集中呈現的何汶玦,朱進,陳鴻志,袁文彬,李曉偉是特殊的,正如古希臘人認為一切物質都由僅有的基本粒子所構成,同樣,這5位藝術家以拿手的“基礎性”架上繪畫方式搭建起一次別樣的年末群展,而他們的作品顯然是更為基本的“元素”:從何汶玦的“游水之人”到陳鴻志“透明泳者”,從李曉偉的“黑色人體”到袁文彬的“油彩女優”,以及朱進的“沙土肖像”,都以人或者人體為主要闡釋載體。除此共性外,其觀念樣式和繪畫手藝同樣覆蓋了當今盛行的創作潮流,如何汶玦所參借的李希特式的模糊影像感,此類手段已在中國落地生根,自成系統;朱進以沙土為綜合媒介的繪畫,注重肌理與形式的協調,代表材料與形式繪畫一塊;而陳鴻志直接跨出了畫布這一媒介,使繪畫轉成裝置或介於兩者之間,體現出繪畫系統受裝置藝術衝擊的變革;袁文彬集中于繪畫的抒情性中的觀念傳達,這類創作方式頗為主流……巧合的是,他們的這些特質濃縮了5類中國當代繪畫的集體樣式。“五夸克”游離又組合的展覽,在上海這次城市的年尾將異常的炫翻。



陳鴻志-迷墻



陳鴻志-迷墻-局部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兵馬司唱片開啟EX MODELS樂隊中國巡演
· [專稿] 民生銀行傾力打造一流公益性美術館
· [專稿] 油畫·慾望——當代畫家十五人作品展
· [專稿] 獨生一代青年藝術家聯展
· [專稿] Lamarche and Ovize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