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美術館
廣東美術館走過了十年的路程,十年,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一個從無到有的新美術館來説,對於一個美術館的事業在篳路籃縷中剛剛起步的中國情境來説,廣東美術館開館起步的這十年,無論從廣東館自身,還是對於中國的美術館事業,都有著特別的意義和值得拿出來與同行和社會交流的經驗。
“廣東美術館開館10年慶典禮”將於2007年11月19日下午4:30舉行。廣東美術館館慶期間推出館慶系列展覽、大型學術論壇、出版館慶圖書等一系列活動。
為加強與各界來賓的學術交流,廣東美術館將於11月19日至20日舉辦“美術館與當代藝術策展”國際學術論壇。作為慶典活動的重要學術活動,“美術館與當代藝術策展”論壇旨在探討美術館的文化實踐與當代藝術策展實踐之間的互動關係;同時,也將針對2008年將在亞太地區舉行的一系列國際雙年展、三年展,專門探討大展模式在亞洲語境中的文化策略與可能性。本次論壇擬邀請10余位國際著名策展人與美術館館長進行專題講演,國內外部分專家及美術館館長參與學術討論;同時,為促進國內美術館界同仁與國際當代藝術策展界之間的學術交流,廣東美術館邀請國內30余位美術館館長出席並參加研討活動。(雙)三年展專場將邀請2008年光州雙年展、上海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等7家亞太地區的雙年展、三年展策展人參加圓桌論壇,共同探討在國際大展日漸疲憊的時代,雙年展、三年展在亞洲語境中的發展狀況與可能性。
作為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館慶特別展覽系列,包括“于無畫處筆生花——石魯藝術大展”、“第二屆廣東新青年藝術大展”、“人文廣東——館藏20世紀下半葉廣東美術作品展”、“追補的歷史——館藏中國當代藝術展”、“時間就是力量——館藏中國攝影作品展”、“浮游的前衛——中華獨立美術協會與1930年代廣州、上海、東京的現代美術”、“凝視——墨西哥當代攝影展”等大型館慶展覽。
而作為館慶系列論壇之一的“浮游的現代性——20世紀前半葉廣州、上海、東京的美術運動和都市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12月23日至24日在廣東美術館舉行,研討會邀請中、日、美等國學者參加,會後將出版論文集。
此外,廣東美術館編輯出版了《人文廣東——館藏20世紀以來廣東美術作品選集》、《追補的歷史——館藏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選集》、《自覺與自主——廣東美術館展覽策劃和學術理念》、《開放與共用——廣東美術館的公共化和服務化理念》、《拓荒與前行——廣東美術館籌建和開館十年路程》等。
在一個美術館建設起步階段,明確自身美術館的功能性質、學術定位和服務指向,這是極為根本性和關鍵性的。廣東美術館定性為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按照文化發展戰略規劃建設的當代國家美術博物館,是一個面向社會全體公民和國內外專業人士,以提供視覺文化資訊和研究成果為目的,為繁榮區域文化建設,向廣大公民提供社會終身教育服務的文化機構。擔負著對國家藝術珍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以及公民素質教育、對外文化交流、推動當代美術事業發展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廣東美術館以研究、典藏、展覽陳列、教育、交流、服務等為六大主要功能,以“近現代沿海美術,海外華人美術,中國當代藝術”為學術研究和收藏的定位,突出強調學術建設的意識和公共服務的意識。
但是,作為一個面對歷史的學術機構,美術館負有對歷史負責的責任,美術館需要以豐富的內容來為社會公眾服務,來使廣泛的公眾參與到美術館之中來,而關鍵是“豐富的內容”所應具的精神高度和人文品質達到何種的程度,一個美術館在這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文化立場和文化關懷又是如何,一個美術館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和能力來體現這種精神和人文的高度和品質,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凸現一個真正的美術館的特點和責任所在。這也就是説,一個為歷史負責的美術館,其關鍵在於它必須具有屬於這個美術館的研究向度和學術高度,必須具有這樣的學術自覺的意識和學術自主的能量。
廣東美術館開館之初,從展覽策劃到研究、收藏,以及編輯出版,逐漸形成和明確了這樣的共識和目標,走過了一條由逐漸的學術自覺到逐漸的學術自主的路,我們在一種學術和獨立的意識基礎上,逐漸地開展美術館的建設工作,意識到一切展覽和活動的策劃工作必須也可能納入自覺和自主的範疇裏,從美術館本身的學術定位和立場出發,建構自己的學術形象,作用及影響于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化學術建設。
在廣東美術館的開館的展覽策劃中,側重於兩個美術史研究和關懷的展覽,一個是“現實關懷與語言變革——20世紀前半期一個普遍關注的美術課題”,一個是“主流的召喚,1976—1996,廣東”,前者著眼于對20世紀早中期發生在中國美術中的最突出的現象——現實關懷——藝術語言變革——作一定的描述、呈現和研究;後者則關注到“主流”的力量和方式在新時期中國美術中的影響力和召喚作用,而這兩個展覽的策劃都是主要以廣東這兩個時間段的美術現象及作品作為研究和呈現的切入點。隨後,從1998年起,“蒙德里安在中國——蒙德里安文獻與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戴漢志為策展人)、“南方語境——中國當代藝術家八人展”(王璜生為策展人)、“進入都市——當代水墨實驗展”(魯虹,王璜生為策展人)“藝術中的個人與社會”(王南溟為策展人)、“後生代與新世紀”(王璜生,孫曉楓為策展人)、“虛擬未來”(顧振清為策展人)等展覽開始了廣東美術館自覺運用策展人制度切入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策展活動。這樣,初步形成了廣東美術館學術活動的兩大取向:注重歷史性研究和梳理的現代美術策展方式及學術訴求,注重當下性參與和建構的當代藝術策展方式及學術理念。
沿著歷史性的研究梳理和當下性的參與建構這樣的學術理念開展工作,廣東美術館一方面堅持以強烈的史學意識和尊重歷史的態度挖掘歷史或重新面對由於種種原因被遮蔽的歷史,策劃、研究、整理了諸如“譚華牧:‘失蹤者’的蹤跡”、“梁錫鴻:遺失的路程”、“符羅飛:關於人民的素描”、“黃少強:走向民間”、“陳卓坤:蒼涼的天真”等個案專題展覽和課題,重點在於還被歷史遮蔽的人與藝術以真實的面目;而同時也組織策劃了“毛澤東時代美術文獻展”(鄒躍進、李公明、王璜生為策展人)、“抗戰中的文化責任——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六十週年紀念展”(羅宏才、王璜生、盧夏為策展人)、“浮游的前衛——中華獨立美術協會與1930年代的廣州、上海、東京”(蔡濤為策展人)、“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胡武功、王璜生、安哥為策展人)等大型歷史性研究專題展覽活動,體現了廣東美術館在普遍浮躁和追逐功利及現效的社會文化氛圍中自覺的歷史意識和所具的學術堅持和文化理想,同時也表現出應具的學術判斷力、歷史責任感及總體的綜合素質。
而另一方面,廣東美術館以富於敏感和膽識的參與性和建構性,積極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建設和發展,在國際國內建構起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呈現和交流的平臺,有計劃地策劃組織了屬於廣東美術館自主學術品牌的系列項目,如“廣州三年展”、“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85以來現象與狀態系列展”、“當代水墨實驗空間”系列展、“廣東新青年藝術大展”、“新狀態”系列展等,尤其是“廣州三年展”和“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經過第一屆、第二屆的艱難努力,像第一屆廣州三年展的“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巫鴻、王璜生、黃專、馮博一為策展人)和第二屆廣州三年展的“別樣:一個特殊的現代化實驗空間”(侯瀚如、漢斯·尤利斯·奧布裏斯特、郭曉彥為策展人),其學術主題和策展影響力,以及整個展覽和研討活動(三角洲實驗室)等,都得到了國內國際文化界及社會各界的極大熱情的關注、參與和評價,從而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即將到來的2008年第三屆廣州三年展(高士明、薩拉特、張頌仁為策展人),我們提出了“與後殖民説再見”的理論話題,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強化了廣東美術館關注當代文化問題,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學術界藝術界前沿的理論思考和實驗表達,從而這一理論話題成為了當下文化界普遍關注和期待的熱點。
作為國內第一家有計劃、系統而專業地收藏和策劃中國現當代攝影作品和展覽的美術館,“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大型攝影展為廣東美術館在國內國際攝影界和博物館界贏得了突出的聲譽,其突出的人文關懷思想和專業策展精神凸現了廣東美術館自覺和自主的學術理念,隨後,通過“城市/重視——2005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顧錚、安哥、王璜生、阿蘭朱利安為策展人)和“左右視線——2007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司蘇實、馮漢紀、蔡濤、阿蘭薩亞格為策展人)等大型展覽及學術活動,及沙飛攝影作品的收藏和“沙飛攝影獎”的設立,使廣東美術館在攝影及影像方面的學術影響力和收藏工作都佔有突出的位置。
而同時,在中國的美術館的具體操作和實踐中,我們深感到與國際美術館博物館的差距,與規範化的美術館管理和操作的差距,以及與國內國際藝術發展及學術理論前沿的差距,因此,我們自覺地創辦了《美術館》學術刊物,以大文化的視野關注和探討當代美術館規範化建設與社會化發展的相關學術問題,並與廣東美術館主辦的刊物《生産》,持續和敏感地推介國際學術界前沿的文化理論,構成了廣東美術館的一個前沿學術平臺。
廣東美術館在不斷的實踐和不斷的思考過程中,更加堅定著學術自覺和學術自立的信念。學術自覺,使我們主動地思考和發現相關的學術課題,結合研究、收藏、文獻資料整理和保護等的目的和手段,進行廣東美術館的展覽策劃和學術活動工作,主動和自覺于美術館的學術理念和特點;學術自主,即以獨立的立場、自主的出發點,堅持美術館的文化理想,堅持自己的學術品質,堅持定位、方向、目標。也就是説,以自覺為主導、以自主為立場、變被動為主動,開展體現美術館的精神和學術高度的策展、收藏及相關活動。
廣東美術館從籌建到開館、建設發展的歷程是一段不容易的歷史,是一段始終面對拓荒,面對未知的歷史,而廣東美術館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所取得的結果和成果,同樣是極為不容易的。我們只有懷著感激和珍惜的心,面對我們的歷史,也面對我們的未來。路程永無盡頭,永遠在拓荒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