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翠蘋北裏 李大方作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10-11 23:39:11 | 文章來源: 美術同盟

 

 

展場:麥勒畫廊,北京

地址:麥勒畫廊,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村104號,郵編100015

藝術家:李大方

開幕式:10月27日,週六,下午4:00到下午7:00

展覽時間:2007年10月27日—2007年12月22日

開業時間:週二至週日,早11:00—下午6:30

郵箱:galerie@galerieursmeile.com

電話:+86 10 64333393

傳真:+86 10 64330203

 

前言

        李大方(1971年生於瀋陽,現生活在北京)創作的大尺寸油畫講述時代之間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他此時此地的真實生活和記憶中的圖像與語匯交響之間。此次李大方北京個展聚焦其最新作品,個展同期有回顧畫冊出版,人們可以借此在視覺上領會李大方圖像敘述策略的發展。

        此次展覽的名稱“翠蘋北裏”原為李大方工作室所在地地名,李大方將“屏”字換作“蘋”,展名本身就已經揚棄了現實與虛構的界限。這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繁華都市邊緣的偏僻一隅,成了李大方得享安靜氛圍的棲息之地,作坊、倉庫、擺放成堆的各式用料以及塵土覆蓋的各色植物,顯然與他在那裏完成的作品中的場景息息相關。

        上世紀90年代初,借著此類標題和作品的交互指涉方式以及其他繪畫敘述形式上的手段,李大方開始了他的繪畫實驗。他在創作中利用繪畫和文本作為媒介所特有的區別;文字只能以漸進的方式進行敘述,而利用視覺形式,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可以被同時表現出來。此外,李大方作品的大小規格亦至關重要,因為只有他選定的規格——如《草繩是我家》(2005年)尺寸達200 x 900 cm——才能夠使觀者的目光在畫景中隨意駐足,緩慢地掃視畫幅的各個角落。

        2005年起,李大方開始以虛構與真實的微妙關聯作為自己創作的決定性美學前提。他不再在繪畫中直接使用文字,一直以來佔統治地位的強烈色彩在這個創作階段被弱化為一種模糊的灰、藍、棕色,幻想的意味借此得到加強,之前作品中近景式肖像的畫法被一種謹慎而保持距離的觀察者視角所取代。此外,畫中表現的情節類型亦有所轉變,曾經多次出現的危險甚至暴力的日常生活場景被充滿神秘感、由荒僻的空間和風景組成的畫面安排所取代,一些怪異的人物在裏面做著一些怪異的行為。比如雙聯畫《二叔》中那個幾乎全裸的年輕男子,他在那間空曠的、藍光照射的廠房中到底在做些什麼?

        李大方2007年的繪畫作品幾乎都以頹敗的工業景象為表現主題,沉重的儀錶和機器佔據著廠房,各類工業材料成堆擺放,管道、電纜雜亂無章。李大方筆下的人物都被置於這類景象之中:他們大多離群索居,舉止怪異;挖洞和掩埋物體的主題一再出現,畫中主角常常鑽出洞來或者鑽進洞去。童年和青年時代的閱讀經驗在李大方那兒成了記憶的媒介,比如《白夜白》的標題無疑讓人聯想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説《白夜》(1848年),而《艾維特》的標題是李大方展現給我們的另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字遊戲。“維特”是“Werther”的音譯——早在上世紀20年代,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就得到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強烈認同——李大方在前面加上感嘆詞“艾”(“哎”),只此一字就展現了歌德筆下那位憂鬱主人公以及與其感同身受的讀者的困境。隨著《小雪》,李大方回到了童年時代,畫中舞臺背景式的拆除場景中,有他閱讀章回體小説《水滸傳》記憶的影子。

        李大方行走在各種界限之間,他的繪畫以不同時間與空間的交錯以及現實與文學的相遇為命脈。在他的最新作品中,與普魯斯特的瑪德林蛋糕效果相似,當下真實生活的碎片成為(特別是)文學記憶的催化劑,或者相反,(再)閱讀引領我們重新啟程,踏上尋找自我過去的旅途。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夜”張小濤作品展
· “品色”雷子人作品展
· 管子 孫軼繪畫作品展
· 《內爆》武明中作品展
· 黑紅歷史——盛奇作品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