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北京·加拿大國際藝術交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6-22 13:34:5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Death in Toyland
 

意外的輕浮---北京.加拿大國際藝術交流展

參展藝術家8人:Bruce Parsons, 布盧斯-潘森 David Cheung,張卓良 Lee Ritian,李日天 郝雪鵬,石頭,焦振濤,曹鋌 茅小浪 

主辦單位:北京大藝術空間  北京K畫廊聯合舉辦

展覽時間:2007.06.23—2007.06.30

開幕酒會:2007.06.23下午4:00

展覽地點:798 -K gallery

中國北京朝陽區酒仙橋2號,798藝術區中二街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AM10:30---PM18:30

聯繫電話:13164289828,84599479

傳真:84599463

E-mail:K_ Gallery@sina.com

展覽內容:
  由北京大藝術空間和北京K畫廊共同邀請北京與加拿大藝術家聯合舉辦的國際藝術交流展。
  作品以圖片、綜合裝置、影像、新媒體等作為表達媒介,以高度精確性的局部倣像之質感,偽造、重組了日常生活世界令人習焉不察的荒謬政治。
  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個體命運糾纏于龐大匿名的現代消費世界,既被其顯現,又遭其隱匿;既被其無情嘲弄否定,又賴其構成客觀基礎。 因此,在此同質化極高的迴圈封閉的結構中,以藝術批判的能量能夠搭建一座通向彼岸的浮橋麼?對於熱情堅信藝術烏托邦的潛在動能的藝術家,思考結果也許多少會有些意外。

 



I LOVE YOU

 

意外的輕浮

消費時代的藝術及藝術家群體所面臨的激烈的競爭、篩選,淘汰,歸根結底是由全球配置的資本、資訊、市場的多極化、跨國化的生産導致的。這股強大莫名的勢力將批評家、畫商、收藏家、畫廊等獨立元素組織成相互關聯的系統,以實現對藝術以及藝術家群體的審查、監控、組織。在此情勢下,藝術並非個人化的獨立自足的存在,它成為體制運作的結果。因此,用類似商業品牌的形象、觀念、範式求取流通成為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市場策略。這類被賦予了全球意識形態以及精明的商業邏輯的單維化“藝術創作”早已失去了批判、反思的情致,而批判、反思恰是藝術得以掙脫秩序性的生産鏈,從單純的物質對象昇華為文化偶像的契機。

生産方式、消費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以及與此相關産生的各種勢力、動因,促使當代藝術的反思邏輯並不能建立在簡單的情緒化的反應,或者英雄主義的救世情節上,在這個物的過度繁榮膨脹的時代,簡單的情緒化的反應,或者英雄主義的救世情節統統已被劃歸為無效的感傷模式,被無情的湮沒于金錢顯赫的象徵性價值所建構的高度同質化的迴圈封閉結構中。

所以,北京大藝術空間與798 --k畫廊聯合推出的這個國際藝術交流展似乎説明,藝術並不單純以顯現真相的清高姿態與現實世界相遇。因為,藝術不能超然獨立於這個飄零離亂,“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的權力空間之外。

北京大藝術空間與798 --k畫廊聯合邀請的八位中、外藝術家雖然有著思想傳統、生活背景、語言、表達媒介的差異,但他(她)們似乎都懷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尋找日常生活世界潛藏的“他者”,因為,“當日常生活成為一種批判,成為對這些高級活動(和它們所製造的東西:意識形態)的批判時,白日的曙光就出現了……” 。

藝術家利用其作品包羅萬象的主題,諸如:消費、種族、精神的形而上轄域、政治、衝突、歷史與傳統……不僅包容了日常生活世界波瀾不驚、瑣碎重復的生與死,而且提供了隱匿于另一面的焦慮現身的機遇,從而凸現了與現實世界無處不在的深切關聯性。區別於利用藝術史文本的再生産,他們拋棄了匠人般手工藝技術崇拜,以圖片、綜合裝置、影像等新媒體作為表達媒介,以局部倣像之質感的高度精確性,建立起個人精神試驗的場地,以及一種與其個人經驗碎片化、平面化的生存相一致的語言。日常生活世界本身並非是懷著莊嚴目的的反思,它只是漫無目的、輕浮順勢而下的江河。這種語言借用一種不動聲色,返身自指的策略,從反諷、挪用、拼貼、重復等貌似輕浮、嬉戲的敘事角度,偽造、重組了日常生活世界令人習焉不察的荒謬政治,從而將其問題化。

批判、反思不是扮演一種故作高深的話語姿態,成為自足神秘的唯名論,也不是要重新建立另一套普世標準。既然,阿多諾精英似的悲觀預言了“在現有社會秩序必然勝利的號角中,所有抗拒現狀而對之惡意相向的挑戰潰不成軍,” 那麼,北京大藝術空間與798 --k畫廊聯合推出的《意外的輕浮》國際藝術交流展説明,産生於廣泛現實基礎的藝術會在這個非理想主義、非英雄主義的歷史階段所意外賦予的輕浮的面具下引領莊嚴發問:“以藝術批判的力量能夠搭建通向彼岸的浮橋麼?”
                                              

石 頭

2007/6

 



News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