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俄羅斯民俗藝術展”盛裝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9-30 14:52:55 | 文章來源: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俄羅斯聯邦文化電影署主辦,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俄羅斯國家博物展覽中心“羅西佐”、俄羅斯民俗博物館承辦的“俄羅斯民俗藝術展”於今天上午(2006年9月30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隆重開幕。


開幕式現場

  此次展覽是為配合在中國舉辦的俄羅斯年活動,中國文化部外聯局局長李東文、俄羅斯大使館參贊哈爾拉莫夫、俄羅斯民俗博物館館長弗拉基米爾·格魯斯曼、俄羅斯國家博物展覽中心奧爾佳·涅斯捷爾採娃、世界藝術館館長王立梅出席開幕式併為展覽剪綵。



世界藝術館館長王立梅



俄羅斯民俗博物館館長弗拉基米爾·格魯斯曼



俄羅斯大使館參贊哈爾拉莫夫


    展覽採用了“民俗素描”的展示方式,選取最能鮮明反映地方傳統特點的典型藝術品作為每個民族的代表,通過實物和圖片介紹了19至20世紀俄羅斯的近百個民族。展覽主體框架根據地域原則,分為歐洲、西伯利亞、中亞、高加索等民族文化板塊。不僅展示出每個民族的文化獨特性,還能夠反映出不同民族在相似的自然氣候條件下長期結伴生活,經歷相同歷史命運而形成的共同特徵。
     展覽以圖片作為開始,它們將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19世紀的俄羅斯民族現況,同時也使我們能以現代人的角度去審視這些仍然存活著的俄羅斯各民族傳統。各種外貌、服裝、生活場景、日常陳設、典禮儀式都展現在這些真實的照片和圖畫中。
    觀眾還可以通過幻燈片來增加對展覽的了解。影片取材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珍貴民俗照片,並配以精選的民間音樂。它由200張黑白照片組成,記錄了生活在俄羅斯大地上不同民族的代表。
    展覽將於11月19日結束。
 
背景資料:
 
   今年和明年將先後在北京、莫斯科隆重舉行“中俄文化年”和“俄中文化年”的友好交流活動。這不僅是推動中俄兩國的傳統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增進兩國人民的悠久和深厚友誼的大事。可喜可賀!讓我們展開雙臂迎接“中俄文化年”的燦爛春天。
    當今的俄羅斯,不僅是教育大國、科技大國、軍事大國和經濟大國,更是文化藝術大國。雖然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文化藝術領域經受了政治意識形態改變和經濟危機的衝擊,各項文化藝術事業出現了潮起潮朝落。但是,俄羅斯的傳統和民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根深葉茂。特別是在18至19世紀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的蘇聯時期,俄羅斯的文化藝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俄羅斯的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堪稱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革造就了俄羅斯眾多舉世聞名的文學家、詩人、戲劇家、舞蹈家、音樂家、歌唱家和演奏家。特別是俄羅斯得天獨厚的廣袤秀麗平原、江河湖澤繪成的田園牧歌般絢麗多彩的原野,孕育了無數傑出的風景畫家。
    俄羅斯不僅擁有世界第一的遼闊、美麗和富饒的國土資源,也擁有世界一流水準的文化藝術教育的院校,如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大學、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格涅辛音樂學院和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等著名高等院校。這些高水準的文化藝術教育學府和殿堂,不僅是為俄羅斯也是為世界各國孕育、培養和造就了璨若群星的文學藝術名家、大師的搖籃。
    當前,中俄兩國的政治和外交友好合作關係已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中俄兩國人民成為了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在新的歷史時期,兩國的年輕一代尤其需要相互往來,互相學習,在各個領域不斷地增進相互了解和發展友誼,共同成為中俄兩國世世代代友好和睦相處的使者、紐帶和橋梁。
    孫家正提出“重現經典、展示現代、重在溝通、加強友誼”的原則。在我國舉辦的“俄羅斯文化節”將圍繞“永恒的經典”和“傳統與現代”兩在主題展開,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演出、展覽活動,深入發掘俄羅斯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以及蓬勃的現代活力,力求向公眾展示一個全面而又生動的俄羅斯形象。
    俄中兩國互辦“國家年”是兩國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兩國在政治、經貿、人文、軍事等各個領域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國的互信,增進兩國永為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的社會基礎。

展覽時間:2006年9月30日至11月19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俄羅斯聯邦文化電影署
承辦單位: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俄羅斯國家博物展覽中心“羅西佐”、俄羅斯民俗博物館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