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大型中國當代藝術拍賣會將在南京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8-25 22:51:58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周春芽紅人之二)

(曾梵志面具)

(李繼開-木馬蒼蠅)

    (隋建國衣缽)
  中國當代藝術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坎坷歷程。從1980年代的邊緣化、地下化和反叛性,1990年代的國際化,一直到新世紀前5年逐漸的主流化和合法化,中國當代藝術在這近30年裏創造了一種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奇觀。“大海航行”,是對這近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在遭遇社會轉型、媒介變遷、全球化浪潮等一系列衝擊後的複雜生態的一種隱喻性描繪。這種描繪,既充滿了對風雲詭譎,狂濤巨浪下的藝術命運的浪漫主義想像,又包含了對此岸和彼岸之間相互轉換關係的現實主義判斷。正是在這樣一種變數橫生的時空中,中國當代藝術塑造了自身的價值和魅力。

    在過去的10年間,中國當代藝術不僅創造了巨大的國際聲譽,其優秀之作被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同時,在國內也掀起了一波波收藏和拍賣熱潮。從世界範圍上看,目前當代藝術的價格已經趕上了戰後藝術。這是因為,以前的藝術品由於數量固定,且很大部分進入各種博物館和終極藏家成為永久收藏,不再具有市場意義的增長,而當代藝術自上個世紀70、80年代起進入了活躍期,新的思潮和樣式不斷出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後,被市場全面接受。到了新世紀,當代藝術的市場更是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期。

    南京經典拍賣公司是一傢具有濃厚的當代藝術背景的拍賣公司。本次“大海航行:中國當代藝術秋季拍賣會”,南京經典拍賣公司邀請藝術批評家和策展人擔任學術主持,以某種當代藝術史的視野,負責遴選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所徵作品從“傷痕美術”時期和“八五新潮”時期的老哥薩克們的新作,經歷 “玩世現實”、“政治波譜”、“艷俗藝術”,一直到正在發生的當代藝術的歷史,包括新媒體、新繪畫群體、卡通一代等等。

    參拍的有:徐冰、吳山專、陳丹青、羅中立、王廣義、何多苓、葉永青、隋建國、劉小東、曾梵志、尚揚、周鐵海、張曉剛、許江、方力均、秦玉芬、朱金石等中國一線藝術家的豪華陣容。
  陳丹青的作品《漸江獨奏》直接與中國的藝術精神相續,在媒介和再現對象之間進行圖像“轉譯”,並形成多重的視覺套層,從而建立起一個自足的繪畫世界,來實現對明清文人畫的重新審看和臨寫,在對繪畫的本體問題進行實驗的同時,傳達自己與身俱來的優雅的文人意趣。
  四川畫派的主將羅中立的作品《故鄉情之豪爽》、《麗江古城》是他在傷痕的社會背景消失後,所創作出的一種民謠式風格的作品。在純樸中有著童話或者原始民歌般的氣息。

    在《紅人》和《桃花》裏,周春芽嘗試把中國文人畫的寫意引進他的創作,“綠狗”和“桃花”實際上是他內心感情生活的寫照,文人畫的用筆方式是周春芽作品的主要特徵。

    何多苓則以《嬰兒風》、《紅色浴室》和《舞者》三件不同系列的作品參拍,三件作品相同的是那種“何多苓式”的詩意特質:唯美、優雅和感傷。

    葉永青的拼帖式的作品一直尋求藝術的觀念性和繪畫性的結合,試圖把中國文人畫對書寫性的感覺,油畫對筆觸的感覺,版畫的印製感覺,塗鴉的隨意感覺等現代與傳統藝術中的多種手段融會貫通。

    在這批老哥薩克中,孫良的作品《迷夢》更重生命在內心中的體驗,畫面形象仿佛是內心的一種生命原形,而且形象和用筆都有一種特有的敏感。而丁方的作品一以貫之的是他的嚴峻和硬朗的物體造型和整體結構,他把土地當作人來畫,把城市放在歷史的角度來畫,從而充滿了悲劇的史詩氣氛。

    橫跨“八五新潮”和“後八九”的老哥薩克王廣義的作品是本次拍賣的重頭戲,他的《大批判系列》和《永放光芒》將文革時期的工農兵形象、大批判宣傳畫和紅衛兵戰報刊頭等文革視覺元素與西方經典商業品牌的標誌組合在一起。這兩件木刻式的、具有強烈粗獷的視覺效果的作品綜合了美國Andy Warhol式大眾文化的波普風格和文革視覺文化,用油畫的手法模倣絲網印刷的效果,取消筆觸,剔除繪畫性。通過解構文革的政治符號,消解和反諷文革神話烏托邦的虛幻,肯定了新的消費主義商業勢力,敏銳的感知並指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的話語力量與商業流行話語力量之間相似的美學特徵。

    作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劉小東的作品開拓了寫實或具象繪畫新的意義。不加矯飾地展示人的現實狀態,更確切地説是現實人物精神的實在感和牢靠性,使他的作品擁有了現實的內涵。此次他參拍的作品《睡了》,雖然尺幅不大,但仍可以看出劉小東作品的高度的油畫品性,即一種畫壇形容的“大手筆”感。

    從1994年到2001年,“面具”是曾梵志最主要的創作符號和表達方式。此次參拍的《面具》,對它的理解正如曾梵志所説“我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帶著假面的人,我要求自己不傷害別人,但是同時也帶著面具保護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在社會影響力上,還是在市場涵蓋面上,四川畫派都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除上面提到的老一代四川藝術家外,年輕一些的龐茂琨、忻海洲、郭晉、羅發輝、楊千也都有佳作參拍。更年輕一些的“川軍”,如張小濤、趙能智、何森、俸正傑、鐘飆正活躍在國內外各種重要的學術展覽上,同時,他們也是當代藝術市場炙手可熱的明星。

    張小濤此次參拍的是他早期的《快樂時光》系列。在這個系列中,他用春宮圖置換敦煌的佛教造像的方法,把色情的圖案做成墻紙和圖案,對圖像進行篡改和挪用,做一種純視覺的圖像空間遊戲,藉以擺脫概念化的當代藝術的時尚樣式,從方法論的角度去找圖像和生命關係。

    趙能智此次參拍的作品既有油畫,也有紙本。趙能智的創作在把筆觸投向現實生活時,已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對生活逼真性的摹寫,而是自覺地穿透生活的表像,在豐實的想像和凝重的表現之中,以“自我審視”的方式表達自我存在境遇的思索與追問。

    ……

    在湯國、薛松、孫建春、陳輝、王亞彬、董文勝、韓冬、葛震的參拍作品中,我們不難想到“東方性”、“江南”之類的詞語。相對於流行于北方的當代藝術風格的“玩世現實”、“政治波普”等,他們的作品表明瞭南方的藝術家深受江南文化的長期浸潤所表現出的對個人情感的體驗以及注重藝術形式的美學追求。由於他們的作品所呈現出的某種詩意的特徵,被有些展覽譽為當代藝術中的“詩意現實”主義。

    在本場拍賣會上,更具實驗性的前衛藝術是一個亮點:如汪建偉的錄影,秦玉芬的裝置、顏磊的繪畫、邱志傑、馬六明、邵逸農和慕辰的攝影,吳山專、盧昊以及林天苗和王功新的圖片等等。尤其是後者15張一套的作品《這裡?或那裏?》,真實的現實和視覺的現實、審美和本質等一系列關聯事物之間的界限被徹底打亂和倒置。而或許這就是今天都市生活的實質。這套作品是林天苗和王功新參加2002年上海雙年展的錄影裝置作品的圖片。而如果上溯到中國當代藝術的發軔期,包泡、楊志麟、淩徽濤以及王廣義和毛旭輝的早期作品則讓我們回憶起“星星美展”、“八五新潮”和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

    還值得一提的是徐冰的手工木刻作品《新方塊字入門》,此件作品以中國傳統的木刻版印製而成,書中從最基礎的拿硯磨墨、提筆書寫至筆劃方式皆以方塊字詳細説明,並附有方塊字書法練習本。“方塊字”系列是應用中國文字的字形、筆劃及組字部首的原則,將英文字改造成中國字的書寫方式,改造後的方塊字對中文使者來説看似熟悉,卻是陌生,於此過程中有慣性閱讀的阻截,而産生新的衝擊;然而對英文使用者,該文字不再只是符號,而是溝通及傳遞思想的工具,透過此方式,讓他們于書寫的過程中了解中國文字的奧妙所在及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一種不著痕跡的方式,將東方文化帶入西方世界中。該拍品也是首次現身於國內拍賣市場。

    中國新一代藝術家像李繼開、尹朝陽、陳文波、章劍、王亞強、王光樂、熊宇、俸正泉等均有代表性作品參加。

    南京經典將於9月27日至28日在南京丁山花園賓館鑽石廳舉行預展,9月29日拍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