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國國家館將首次亮相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這體現了中國建築界要在國際建壇展示自我形象的強烈意願,標誌著中國當代建築進入國際建築最重要的展示空間,和國際建築界進行直接的前沿性交流。本屆中國館以建築與藝術的當代對話形式參展,這對中國建築藝術進入國際學術平臺,以自主的形式發出這個蓬勃建設發展的國家的聲音,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策展思想:中國文化資源在現代城市發展中的運用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是國際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大展,堪稱藝術的奧林匹克。作為雙年展這一特殊展覽形式,她已經具有110年曆史。它的每一次展覽都表現了當代國際藝術最前沿的狀態,預示著當代藝術發展的潮流方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威尼斯雙年展特別關注世界建築藝術發展,設立國際建築展,與藝術雙年展隔年舉辦,是目前世界頂級建築藝術雙年展,對世界建築發展的方向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經文化部批准,威尼斯雙年展第10屆國際建築展中國國家館由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教授)、王明賢(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研究所副所長)、蔡國強(旅美著名中國藝術家)組成執行小組。范迪安任中國國家館總策展人,王明賢任中國國家館策展人。中國館策展團隊基於對當代城市和建築的現狀及其演變方向的人文深思和學術判斷,最終選擇了建築師王澍(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和藝術家許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以建築與藝術的當代對話形式參展,參展作品《瓦園》。
中國國家館總策展人范迪安認為:本屆雙年展的總主題是“超越城市”,中國館的策劃從文化上呼應了這一主題。全球化在中國的最大表徵莫過於城市的發展,尤其是趨向都市化的城市建築。在一個具有自身悠久建築傳統和地方建築風格的土壤上開展大規模與高速度的建造工程,必然伴生出尖銳的文化矛盾。中國建築師試圖對此作出回應,他們的實驗性作品以新的姿態出現,探討中國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困境,關注的問題則由單體建築上升到城市的整體,力圖解決關於城市發展方面的焦點議題,併為未來城市的建設提供新的思路。本屆中國館的策劃充分考慮到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在現代城市發展中的運用。和一般建築展以圖版模型展示作品方案的方式不同,《瓦園》將利用威尼斯城處女花園的實地環境進行一次現場營造,以體現中國本土建築師與藝術家面對中國城市現狀的一種自在的思想態度和工作方式。 中國國家館策展人王明賢認為,作為最大建築工地的中國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但中國建築師的身份卻始終遊移不定。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的出現將讓世界認識中國建築如何面對當代,而不僅僅是展示現如今在中國建造的建築。在這方面,《瓦園》無疑是一個多重交疊的命題。它是建築,但又超越了建築;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又把我們帶到城市之上;它是一次本土材料的現場營造,但又代表著都市人群遠望家園的最新思考。以這樣的瓦園為載體,讓建築師與藝術家之間、讓詩化的家園與家園的詩化之間的這種超越城市的對話形成一個特殊的角度,去反映中國的建築、中國的城市,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它將顯得與眾不同,格外突出,同時也會引發人們的各種思考。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的第一次設立將翻開中國當代建築史新的一頁,也將打開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新的一頁。
營造觀念:關於超越與沉思的對話空間
《瓦園》的方案將在威尼斯的一個面海水、背城墻的庭院——處女花園的場地上,建一處800平方米的側斜瓦頂,從0米上升到3.6米,沿對角線轉折,在這大片瓦頂上,一條曲折竹橋使人登臨其上,遠眺並回望威尼斯城景。這片瓦園以浙江地域的竹扎結構為支撐,上覆6萬片取自舊城拆遷回收的舊青瓦,體現了中國本土建造藝術與當代可持續建築概念的結合。
在本屆雙年展上,中國館不僅建造一個“瓦園”,也以一本圖冊的形式介紹“瓦園”的思考背景。在關於瓦園的對話背後,是建築師王澍與藝術家許江持續五年的對話與合作,他們共同在寧波美術館的改造重建與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的建造中體現了獨特的思考與主張。如何促使有歷史的場所進入城市的當代建設,如何在一個瓦解的郊區城鎮重建有根源的場所,如何讓中國傳統與山水共存的建築範式活用在今天的現實,如何以一種書院式的境域重塑今日大學的學園精神,如何堅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樸素的造化之鏈中體會中國本土的營造方式,如何為中國的城市建造走出一條重建文化根源的返鄉之路,他們之間這種思想與心靈的交流呈現在象山校園,呈現為一種以內心山水詩意相溝通、從而“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域氣氛。在這種自然山水和人居詩意的陶誦之中,建築師王澍圍繞浙江寧波一座名為慈城的江南古城持續了五年的研究,王澍主持的業餘建築工作室在那裏指導完成了2萬餘平方米的文保古建。與現代建造技術結合,以新的小型建築實踐傳統工藝的革新,實驗最小限度影響自然的建造方式,實驗一種可能打破城鄉建築分離對立的建築範式和營造體系。這種小型實驗在寧波美術館和象山校園15萬平方米的新建築建造中證明了它作為一種基本範式在城市建設中的價值,而在小型實驗與大規模建造間的反覆印證已呈現為與躁動近利相反的工作方式。《瓦園》的營造,既是兩位藝術家的內心山水詩意的新一次契合,又是這種迴圈實驗發展著的一個以小見大的環節。
威尼斯處女花園的地下60釐米隱存著一座古跡的基礎,瓦園將以一種小心的建造方式輕放在那裏,將用回收的中國江南舊瓦,鋪展而成一片巨大瓦面。瓦面的一半平鋪,一半沿對角線起坡。沿竹橋登臨其上,既似行走屋頂,又似面對一片蘊含水煙嵐色的園林;既是一種超越城市之上的行走,又是一種關於詩意地棲居的深思。這種超越與深思相交疊,既在腳下,又在心中。那眼望和心望中的瓦園正是藝術家許江在組畫《黑瓦•白瓦》中所呈現的。三十幅畫面組成的《黑瓦•白瓦》以多角度的俯瞰,“面面觀”的片斷組合,在瓦園一隅的竹廊之中與瓦園相對,氤氳化合而成人的視覺與建築的鮮明對話空間。虛與實,隱與顯,流與留,行走與沉思,超越與棲居,在這裡形成了相互交織的提示和感受。當觀者走上瓦園棧橋因橋的嘎然止驀然回望之時,或許會在心靈深處升起城市對文化根源的鄉愁,這種鄉愁將掠過大地,超越城市和國界。
威尼斯:世界對中國當代建築重新認識的轉捩點
今年5月,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中國館辦公室將本屆中國館方案寄給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組委會,組委會認真審閱後高度評價中國館方案並全力支援它實現。
7月,中國館參展作品瓦園施工用的6萬塊瓦片及其他建造材料裝箱運往威尼斯。
瓦園在威尼斯現場建造擬於8月10日進場準備,8月15日開始,由王澍建築師在現場主持建造,于9月5日完成建造。9月6、7、8日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內部觀摩及新聞媒體參觀期,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將於9月8日隆重開幕。9月9日,第10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雙年展正式開展,展期為3個月。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建築展中國館的建設得到寧波市慈城古縣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廣西泓和房地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尤倫斯基金會(加英文名稱)的贊助。
2005年第51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館首次設立並成功展出,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相信威尼斯雙年展第10屆國際建築展中國館又將成為國際藝術界建築界對中國當代建築藝術重新認識的一個轉捩點,也為在威尼斯雙年展建立永久的國家館奠定良好的開端。
聯繫人 陸文宇
電 話 13777868056 0571-87788006
通信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號1B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