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時代美術館中領略瓷胎竹編與蜀繡的前世今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12-07 21:44:4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活動現場 楊德全(左) 譚代明(右)
 

2014年12月7日下午,“雲中蜀歌”系列展互動交流活動“老手藝的新傳承—瓷胎竹編與蜀繡的前世今生”在時代美術館舉行。成都新派竹編創始人,成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譚代明,中國刺繡藝術大師,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楊德全現場分享對傳統技藝的認識與感悟,並且現場親自傳授手工技藝,拉近觀眾與傳統文化的距離。

楊德全介紹蜀繡
楊德全作品展示


蜀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手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楊德全女士深深被其所吸引,她從事刺繡行業已經有了很長的時間。她講到,刺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上世紀80年結婚時必備的床單、被罩、蚊帳等,到現在成為一種藝術品、欣賞品、收藏品,刺繡這種手工藝開始慢慢被大家重視,受大家喜愛。楊德全從小就對蜀繡充滿了熱情,學習這門技藝並不是為了獲得多麼豐厚的利益回報,更多的是想要學會它,掌握它,進而可以將它傳承下去,她認為做刺繡的過程也是一個養心、修心的過程,自己可以完全與外界隔離,沉浸在個人與作品之中,是一個很舒服的過程。在現代,蜀繡的傳統技藝與當代審美、理念相結合,在傳統嚴謹的針法運用基礎之上,可以加入個人的情懷,使其具有現代美感,活動現場,楊德全女士向觀眾展示了她歷時一年半完成的作品《多子多福圖》,蠶絲線條,綢緞布料,針法嚴謹,手藝精美。

譚代明介紹瓷胎竹編


譚代明女士是瓷胎竹編手藝的傳承者。瓷胎竹編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從選材到編織,要經過一系列要求高、難度大、時間長的過程。首先,要選出適合的竹子,經過十幾道工序後做成竹絲,然後才能開始編織,編織的過程更是精細入微,一個茶壺和一個杯子的編織手藝、方法也不一樣。譚代明女士現場説到,想要完成一整套茶具的竹編,基本上要花費她兩個多月的時間,但就如楊德全女士所説,這是一個養心的過程,身在其中才能明白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博大精深。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