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14個人14種可能:李睦無形工作室群展首次亮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05 10:36: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李睦教授與13位學生合影

2014年9月3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主辦的“十四行詩──李睦無形工作室群展”在時代美術館35層展廳舉行,展覽將持續10天。

展覽現場

展覽展出了清華美院李睦教授本人與他從2000年開始帶的13位研究生的作品。雖然13位藝術家同出一個師門,但作品風格上卻各盡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著自己的所長,展現出不同的道路。這是他們的首次正式集體亮相,“無形”的概念也是首次提出。李睦教授笑稱這是一個“學習小組”,極力避免成為一個門派的概念,在這裡沒有工作室所謂傳承的思路,大家都很自由。取名“無形”並不是説沒有形態,而是想呈現多元、藝術的差異。

 

展覽現場

這一次藝術家們自己擔當策展人,從挂畫到開幕,自己佈置,大家民主公平決定展區分配。題目取名“十四行詩”,巧合的是正好是14個人,但重要的卻不是數字,“未來人數增加了也還會是用這個名字,因為是從14個人開始的。十四行詩是西方一種詩體,它有嚴格的格律,而在限定之內又有一定自由的表達,這正符合我們的狀況。今天的繪畫更像小説,敘事性太強,但繪畫應該更接近詩歌,直覺、詩性在今天的繪畫裏越來越少。”

李睦教授現場與嘉賓交談

談到這些學生時,李睦説:“他們並不是一個體系的傳承者,而是在尋找自己的路,挺辛苦的。在他們畢業之後,我們依然保持著交流,畢竟研究生還是比本科生要密切些。雖然我們崇尚自由,但他們還是有一些共同點,比如對於藝術一定要表達觀念、一定要批判、一定要原理審美,學生們都有一些不自覺的原理,大家更在意繪畫的直覺、詩性等因素。”

展覽現場

這13位藝術學子彼此相識在李睦教授的工作室,是李睦教授在讀或已畢業的研究生。日久天長,1+13的師生關係不自覺地變成了由14位畫者組成的“無形工作室”:一個沒有墻、沒有形狀的“工作室”,沒有定律的“工作室”。這十四位作者並不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創作,他們分散在北京、成都、天水、青島、汕頭、烏魯木齊等地,間或旅居海外。

展覽現場

他們之所以能夠凝聚在一起,是因為這十四位天各一方的作者共用著精神上的“不謀而合”。他們更傾向於以直覺引導畫筆與藝術共舞。他們都在在用心與這個世界對視,以各自迥異的作品陳述著觀察的角度、凝視的溫度陳述著十四種甚至更多種看的願望。或許正是對看、對直覺的熱衷與依賴,塑造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藝術表達。(許柏成)

參展藝術家:李睦、范毅宏、溫平、程晉華、戰金娟、陳昱、李瑩、黃鍩汀、李發友、孫墨青、丁瑗、王訓波、牟芮鋅、張嘯馳

展覽現場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