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李睦:憂深思遠 春風化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04 15:13:1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人物檔案】

李睦,1958年出生,籍貫四川,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畢業于天津工藝美術學校,1982年獲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士學位,1986年至今任教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要教授素描、色彩(專業基礎課)和東西方現代藝術(全校選修課)等課程。2006年,李睦老師的《色彩藝術》獲得“清華大學精品課”稱號。2013年獲得“清華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李睦長期從事美術基礎教學實踐與研究,在藝術基礎教學領域見解獨特,思想深刻,著作頗豐。代表作有《看見的不重要》、《知道的和想到的》、《面對彩色》、《對話清華美術教學》、《你所不知曉的繪畫》等。

李睦在堅持教學的同時也長期從事繪畫創作,在繼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傳統的基礎之上,融會貫通中西方藝術,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曾先後十幾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

李睦近照

靜謐的秋日晌午,我如約來到了李睦老師工作室,應聲開門的李老師身著簡潔的淡藍色毛衣,略微捲曲的頭髮,友好的微笑,讓我覺得既親切又嚴謹,我的採訪就在李老師那略顯跼踀、擠滿了作品、畫具的工作環境中開始了……

李睦長期任教于清華美院基礎教研室,他深諳美院現階段教育體制的利弊,也一直殫精於美院的未來。曾多次撰書談及這個問題,在各種教學研討會中言辭懇切深刻。筆者曾有幸作為一次討論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係問題研討會的記錄者,正反雙方各執己見、據理力爭,有劍拔弩張之勢,而李睦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讓整個會場氣氛舒緩下來,使得會議得以繼續。

基礎與專業——勿讓基礎成為專業的附庸

在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係這一問題上,李睦認為,我們現在對於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認識,首先在概念上就存在問題,何謂基礎?何謂專業?這個問題多是由各係自己的教師去解釋,而我們缺少一個科學、公正的評價,導致直至現在對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這個問題弄不清楚,我們又如何讓學生去理解呢?

李睦言道,在教學實踐中,“基礎是專業的附庸”的觀點在教師們當中普遍存在。大家認為基礎只是進入專業前的一個準備階段。在“什麼是基礎這一問題”上眾説紛紜。有人認為基礎是某個領域的一種技能,有人認為基礎是一種比較全面的、通識的人才培養的過程,有人認為基礎更多地是偏向於對於理念、概念等的理解。有的老師認為基礎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手,有的老師則認為基礎主要是訓練學生的眼。

在李睦看來,基礎雖然很難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他更傾向於一種比較寬泛、相對多元化的基礎課教學。“對於基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具體的教育,比如説如何上素描課。我們需要一個比這些更高、更寬的解讀,比如説,什麼是素描?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素描本身所要求的高度,這才是基礎課所要研究的範圍。”李睦如是説。

創作與教學——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

作為一名教師和藝術家,李睦在教學上卻儘量避免把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經驗想法等強加給學生。他認為,創作與教學是兩回事,藝術創作絕不能等同於藝術教育,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不能以他自己創作的東西作為教學的主導理念。在闡述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的關係時,李睦談到:“創作講求極端,教育講求寬容;創作講求個性,教育講求多元。創作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而教育則具有相容性。這兩者之間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所以不能放到一塊來談。”而有一些老師可能會混淆兩者之間的關係,有時會把個人的創作理念,個人的意志,甚至是一些市場標準搬到教學上來,這是藝術教育的大忌。

在李睦的課堂上,誰若是與他的風格相像,他便不會再願意與那個學生進行更多的探討。當李睦針對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時,他總是積極鼓勵學生們力求提出與之相反的意見。李睦認為,師生關係不是師徒關係,師徒是一種傳統上手工藝等的繼承,徒弟不能反抗師傅,但是在藝術教育中,學生是可以對老師説“不”的。如果學生不能提出與老師不同的創新性的意見,這樣的教學方式就不能稱之為現代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更多的是強調學生人格的完善,個性的培養和尊重,強調獨立思考。

李睦現在主要教授素描、色彩等專業基礎課和東西方現代藝術等全校選修課課程,針對不同的受眾,他有不同的教授方法。全校性選修課更側重藝術的普及,主要是藝術理論的傳播與發揚,而專業基礎課更多的是強調實踐。李睦是不允許美院學生選全校選修課的。

 

“愛在藍天下”——為自閉症兒童撐起一片天空

在完成教學工作和個人創作的同時,李睦還傾注了大量精力關注自閉症兒童的藝術教育。2011年,李睦作為第四屆“愛在藍天下”全國自閉症兒童美術作品展策展人,為全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自閉症兒童撐起了一片藝術的天空。此後,每年4月,李睦都會為這些孩子們辦展覽,在畫廊,在美術館,在博物館,甚至在美院,都會看到這些孩子們的作品。現在,對於自閉症兒童藝術世界的關注已經形成了一個志願團隊,並在北京798藝術區建立了一個自閉症兒童的繪畫的工作室,為他們常年提供教學上的輔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些孩子們。

這些孩子由於疾病的原因,不能與外界進行正常的交流,生活在自我的世界裏。然而正是這樣的原因,他們的作品沒有功利性,不是為了什麼目標,只是畫自己喜歡的。李睦説:“社會應該給予他們這樣一個機會,讓人們去走近他們,認識他們。這也會給現代的我們一個啟迪,就是什麼是藝術最純真、最本質的東西。”雖然這些孩子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藝術,但是在外人眼裏,他們對於繪畫的認識是一種珍貴的藝術觀,一種無所畏懼,沒有功利色彩的藝術觀。他們隨性的塗抹、自由的表達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啟示。

 

 參展兒童的作品   

最後,在談到他對於這次“清華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的感受時,李睦同樣言辭懇切,意味深長:“學校設立這個榮譽的初衷很好,鼓勵教師恪盡職守。但是,還是希望能夠從更深刻的一些問題入手,來探尋現代教育發展的出路。我們現在在藝術教育可能太過強調我們給予了學生什麼,學生得到了什麼,我們很少反過來思考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是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適合這種教育?”如何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成長是現代藝術教育研究的重大課題。”

採訪結束了,話題似乎有些沉重,但在這份“沉重”背後,我感受到的是李睦老師對於藝術教育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記者 鄒海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