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像由心生—新水墨藝術展”在團城藝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8-16 23:46:2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展出的杜小同作品《北方》,215×50cm,水墨宣紙,2014年

杜小同:呼吸的美學

小同的作品,源自對中國“天人合一”哲學的自覺。他的畫面看似簡單,我們卻能體會到那是個層層關聯的精密組織,水與墨,呼與吸,心與靈,都有關係,這種關係以寸、以秒、以毫為單位,嚴密而精準,你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卻可以絲絲入扣地感覺到。

小同畫了很多人潛入水中的畫面,他構圖極簡,但卻調整和控制著所有的佈局,緩與疾,輕與重,開闔與沉浮,在大片的水域中,人物衝向一個不可預定的目標。在小同的畫前,我們知道水墨的控制可以收放自如,放縱到極限,同時也收斂到極限,收放之間,衍生出一種平和、沉靜、沒有野心的杜氏美學。小同的將紛繁與簡單就這麼交織在一起,如此宏大,又幾近無聲,站在畫前,小同給了我們平靜的力量。

展覽展出的李百鳴作品《故園往事之素心遠》,97x69cm,紙本水墨,2014

李百鳴:片刻的寂靜

對於“故園”,我們總有一種五味雜陳的情感。那些老去的家園,承載著歷史的光榮與衰敗,承載著刀光劍影,也承載著醬醋油鹽。李百鳴的畫,顯現的正是這些背後的故事,這些冷寂的故園,歷經滄桑,破敗厚重,佇立在皚皚白雪中,如時間一般靜默。在李百鳴眼中,這是個黑白影像的故鄉。這故鄉曾顯赫一時,又被歷史的車輪碾過,寂靜的面對被整個世界淡忘的眼光。

在中國的歷史中,心懷故園,唸唸不忘者多有傳奇。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魏晉的名士周顗感懷“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李煜長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對於故園的緬懷,伴隨著朝代更替,變成前朝夢憶,吟唱不歇。“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萬般絢爛,終歸平淡。李百鳴畫的不僅是故園往事,也是韆鞦感慨。李百鳴的故園,是對時間和自然的覺悟。在他的作品面前,我們能體悟到蕭瑟冷寂和安靜平和,在咫尺作品中,投寄我們對故園往事的懷念和想像,哪怕只有片刻,也倍感溫暖。

展覽展出的范琛作品《靜流》,35x69cm,紙本設色,2014

范琛:山水心印

范琛試圖用色彩建築一種新山水。他的色塊佈局有序,濃淡分明,畫面輕逸、明朗,承接了傳統山水的典雅與磅薄,但在視覺體驗上卻具有鮮明的個人化圖式。移步畫間,能感受到山水無言的沉靜與神性,能體味作者充沛的情感與創作力。

與范琛交往不多,但每次都被他機敏的回應打動。在范琛眼裏,山水的創作不是一種畫法,而是他的情感與智識,是他的生活方式。在當下,重新塑造山水,是范琛面對自然與城市的體悟。我們在他的畫前,感受到大山堂堂的靜穆平和,在豐富的色塊變幻中,投寄這個時代可望、可行、可遊、可居的自然理想。董其昌説,若我們懂得水墨的力量,畫中山水與真實的山水,其實不可相通。范琛畫的,其實不是山水,是他的心印和生活本身。

展覽展出的胡世鵬作品《晼晚之一》,34x34cm,紙本水墨,2014

胡世鵬:黑白潛沉

胡世鵬生活在貴州,黔地的山水風物,使他的創作始終充盈著淡淡的氤氳之氣。 毫無疑問世鵬受過專業的訓練,他的創作態度認真而簡單,畫眼裏和心中的圖景。世鵬也是個簡單而安靜的人,他信奉“靜以修身,簡以養德”,“心寧則智生,智生則事成”,在貴州,沒有一線城市眾多的活動干擾,世鵬在創作中了解了靜的意義。

在創作中,世鵬選擇最根本的黑白兩色,用簡潔的色彩、單純的構圖和柔和的筆觸,畫出貴州的山水氣象。在一個喧嘩的時代,世鵬選擇了與內心相處。和這個疾速向上的新水墨時代相比,在以成功和財富為標桿的市場體系中他可能被邊緣了,但是他所帶來的是更重要的價值:尊重內心,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藝術表達,在世事紛擾前,求得一份潛沉 。

展覽現場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