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紐約舉行“中國藝術市場:現實與未來”高峰論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14 11:17: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綜合

“中國藝術市場:現實與未來”國際高峰論壇現場

2014年3月13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CAA)與美國藝術行業機構Artnet公司聯合舉辦的"中國藝術市場:現實與未來"國際高峰論壇在紐約舉行。此次中國藝術市場國際高峰論壇邀請了多位國內外重量級嘉賓,就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與未來進行深度探討。

本次論壇圍繞“新興經濟體下的中國藝術市場”、“中國藝術品需求和藝術品金融化趨勢”、“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國際視野下中國拍賣市場的展望”四個話題展開討論。

論壇邀請包括法國拍賣協會(SYMEV)、美國國家拍賣師協會(NAA)、美國亞洲協會、北京畫廊協會、佳士得、蘇富比、中國嘉德、大都會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摩帝富藝術集團、尤倫斯藝術中心、溫哥華雙年展、《巴倫週刊》等全球藝術市場中最重要的機構組織、拍賣、畫廊經紀、收藏、藝術市場研究、藝術品金融、主流媒體等各方面領軍人物參加,共同分享二十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所取得的輝煌成果;探討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新的機遇與挑戰;推進東西方藝術市場的了解與融合;共同探尋未來藝術市場新增長和新方略。

張延華會長在論壇致辭中指出,以拍賣為先行的藝術市場正在迎來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藝術市場真正的全球化不僅表現在跨地區的業務經營,更需要我們把諸多不同的觀念和思想調節在一起,共同解決國際業務操作的不適應、不對等、不協調。

第一場議題:新興經濟體下的中國藝術市場

論壇開始後,第一場議題為”新興經濟體下的中國藝術市場“,由中國嘉德拍賣董事王雁南主持,與會嘉賓包括拍協藝委會顧問孫秋霞,匡時拍賣董國強,榮寶劉尚勇,北京畫廊協會會長程昕東,亞洲協會的招穎思。

文化部孫秋霞女士的觀點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和中國宏觀經濟關係密切,國家也正在出臺各項對文化創意産業的重量政策,市場未來會發展的更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

亞洲協會的招穎思簡單回顧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她認為除了市場之外,博物館在中國藝術的推廣和發展上也是很重要的一塊。

榮寶的劉尚勇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是一個結構清晰的市場。市場發展,畫廊,拍賣,博覽會都有很快發展,他認為藝術消費是個趨勢。中國有畫廊和畫店兩種形態。中國藝術品市場需求多元。新興業態,例如網上藝術品交易發展速度迅猛,它與藝術消費關係密切。藝術品是一種財富,儘管之前文交所嘗試失敗,但這也側面説明中國藝術品市場很活躍。

北京畫廊協會會長程昕東發言,他分析了為什麼在90年代才出現畫廊的原因,他認為畫廊更重要的功能是藝術推廣。國內市場發展是因為中國人口結構,經濟好,流動性充裕,因此中國市場發展。藝術品在國內缺少相應環節的鏈條基礎,但可以借助人們對文化消費的自覺,帶動國內畫廊的發展。新一代畫廊的發展,有更專業一代畫廊從業者的出現,國內藝術品市場一二級市場結構的變化,國內一級市場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

匡時董總發言。董總認為現在國際拍賣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更值得關注,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在往中國轉移。董總也談到在美國藏家最關心的是中國藝術品的贗品問題。他認為目前傳媒的發展,對壞事的傳播會更快,更受大眾歡迎。很多人了解的資訊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錯誤的。

高峰論壇第二場現場

第二單元:中國藝術品需求和藝術品金融化趨勢

第二單元主題為“中國藝術品需求和藝術品金融化趨勢”,紐約蘇富比高級董事及中國藝術部主管汪濤、摩帝富藝術集團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睿、上海朵雲軒集團董事長張曉敏、北京翰海拍賣高級顧問穆文斌以及《巴倫週刊》編輯理查德·莫瑞斯共同探討。

ARTNET新聞頻道本傑明主持,黃文睿、汪濤、張曉敏、理查德莫瑞斯、穆文彬參加論壇。張曉敏介紹了國內市場的收藏、投資等趨勢。穆文斌介紹國內收藏品的種類和新方向,以及市場的各種參與者如媒體、金融等的參與,現階段是發展的黃金時期,藝術經營資源已經出現匱乏,藝術品拍賣機構進入兼併淘汰的調整階段。汪濤討論了中國人對財富的態度、全球化市場對世界的變化,他強調了中國當代收藏是中國人如何表達自己和溝通的方式,以及以某種文化熱情有別於西方收藏家。理查德強調了宏觀經濟和市場之間的關係,金融危機之後財富人群更關注資産市場,以實現財富轉移和穩定回報,但隨著利率和經濟回升,會有熱情逐漸離場退出,藝術市場會進入衰退期,但是我們也不要忽略收藏家,他們並不屬於熱錢。黃文睿強調了中國人投資風險的問題,投資渠道狹窄、投資産品缺失,造成熱錢涌入藝術市場,但藝術投資風險會加大。

《當代中國藝術學刊》主編鄭勝天先生發言

第三單元: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論壇第三單元主題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由美國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策展人克裏斯托弗·菲利普斯主持,《當代中國藝術學刊》主編鄭勝天、美國藝術雜誌亞洲版主編理查德·韋恩、《藝術新聞》特約編輯巴巴拉·波拉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共同討論。

下午第一場論壇演講嘉賓巴巴拉用ppt來介紹中國年輕一代藝術家的作品,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已經不用我是中國藝術家來設定自己的身份,而是定位自己是世界的藝術家。中國年輕一代藝術家很擅長利用科技,也有些用自嘲方式做作品,也有些作品與政治有關係。年輕一代藝術家準備進入紐約甚至國際市場,他們對中國和中國當代藝術很有信心。巴巴拉的評價是比美國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好。

第二個嘉賓是美國藝術雜誌的主編理查德·韋恩,他的演講題目是"商業藝術"。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有三種類型:一種商業,一種是保守,還有一種前衛。他既舉了大芬村的例子,也舉了青年一代藝術家作品的例子。他認為現在中國藝術家有點類似與之前的歐洲藝術家,有打開新的可能性的可能。

趙力教授首先簡單説明瞭中國當代藝術的定義。他回應了中國年輕一代藝術家的發展,他們面對傳統也有所思考,生活方式的改變,創作觀念的改變,對生存和生活空間的關注是他們的新方式。而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如何取得話語權的問題,他認為這需要得到國內和國際的廣泛認同,還是要多交流,才能獲得共識的可能。

鄭勝天教授認為藝術市場近年來成為了當代藝術的領養人,他還談到藝術生態很重要,談到目前國內私人美術館的問題,他的朋友認為這是美術館的大躍進時代,這是比較危險的現象。私人美術館可以建,但是缺少運營能力。他認為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很重要。

華辰拍賣甘學軍先生在發言

第四場:國際視野下中國拍賣市場的展望

下午第二場論壇開始,主題是國際視野下中國拍賣市場的展望。嘉賓是美國國家拍賣師協會漢尼斯·康柏斯特,法國拍賣工會奧斯納,中拍協秘書長李衛東,佳士得亞洲藝術部主席暨國際總監石俊生,華辰拍賣甘學軍。

華辰甘學軍首先簡單回顧國內市場從昨天到今天,國內拍賣業如何從學習蘇富比、佳士得到自己成長,他認為應該會更好,好的堅持做的更好,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另外在政策,法律應該更健全。大公司應該國際化,對大多數拍賣公司而言做好自己更重要。中國的拍賣公司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相當於在做國際市場。

法國拍賣工會會長奧斯納希望到中國進行拍賣,介紹法國傳統文物,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加強聯繫。

佳士得亞洲藝術部主席暨國際總監石俊生發言,他認為市場佳士得很早就關注中國藝術品,佳士得市場國際化的成果是客戶增長,可以學習和分享彼此的方式。

中拍協的李衛東秘書長談到目前藝術市場已經高度國際化,不同國家拍賣規則,方式都不一樣,因此中國拍協準備倡導成立國際拍賣行業聯盟。

美國拍賣行業協會康柏斯特認為拍賣是最好的定價方式,美國拍賣協會會員3900多個,成員不僅只來自美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