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羅一平:2014年是廣東美術館館藏品展大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2 09:31:09 | 文章來源: 資訊時報

  《出生地》 120cmx205cm 2004年   第十屆全國美展評委作品,是即將於2014年2月在廣東美術館展覽的《中華意蘊——中國當代油畫巡展暨中國油畫百年回望》參展作品之一。

《出生地》 120cmx205cm 2004年  第十屆全國美展評委作品,是即將於2014年2月在廣東美術館展覽的《中華意蘊——中國當代油畫巡展暨中國油畫百年回望》參展作品之一。

在新的一年中,廣東美術館在展覽、研究與公共教育等方面有怎樣的構思與規劃?將有一些什麼重頭大戲獻給觀眾?人們會看到一個全新的廣東美術館嗎?

1月17日,“壹佰參拾貳——羅一平國畫小品展”和“馬上春歸——廣東美術館員工迎春書畫展”兩個展覽在廣東美術館舉辦了開幕式。

館長羅一平為了感謝全體員工四年來的同舟共濟,用120多天創作了132幅國畫作品,贈予美術館132名員工。兩個展覽的開幕式之後,羅一平講述了自己四年來對廣東美術館方向的思考與實踐。

確立學術定位:從本土向國際的學術轉型

從羅一平執掌廣東美術館帥印至今,四年中,走過“第四屆廣州三年展”和“亞洲策展人論壇”,羅一平的目標更加明確。“由廣州三年展到亞洲雙年展,我們廣東美術館從本地向世界範圍發展。廣東美術館以後做的大的當代藝術展覽,主要是以亞洲的問題為主導。”

目前正在籌備中的“廣東美術館亞洲藝術雙年展”將在2015年底開幕,為此,羅一平與他的策展團隊已經多次到北京和上海,與社科院研究亞洲問題的專家學者討論,基本明確了“亞洲問題,全球表述”這是廣東美術館今年到明年的主要任務。藝術家將不僅僅局限于亞洲,也會從全球範圍內挑選。

羅一平透露,2014年內,亞雙展(廣州)的學術準備,包括展覽的正式名稱、藝術家和策展人的最終選擇,都將完成。

館藏展覽大年

2013年11月,文化部下達了關於申報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試點的通知,廣東美術館立即作出回應,提出申請。據悉這是文化部收到的第一個申請。

2014年1月16日,文化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全面開展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這是建國以來首次針對國有美術館藏品進行普查,將為總體評價國有美術館藏品現狀,編制發佈國家美術收藏作品目錄,為科學制定收藏、保護規劃提供依據。

經過專家評審,首批確定了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中華藝術宮、黑龍江省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深圳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等8家普查試點單位。文化部點名請廣東美術館代表8家美術館出席了新聞發佈會,羅一平館長做了專題發言,介紹了廣東美術館為此次普查做的前期工作。

廣東美術館一直努力利用館藏資源進行展覽。羅一平説:“我們去年做的‘新興木刻和廣東版畫’在文化部主辦的‘2013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展覽。去年我們做了四個典藏品的展覽,分別是碰撞交融——廣東美術館藏二十世紀上半葉廣東現代美術、風雅頌——廣東美術館開館15週年館藏精品展、異象·意象——廣東美術館藏抽象藝術作品展、新興木刻與廣東版畫 ——廣東美術館藏版畫作品陳列展。這幾個展覽表明瞭廣東美術館館藏的豐富性和多元性,説明我們加大館藏品展覽的力度。”

2014年3月,廣東美術館將和北京畫院美術館合作,將“20世紀京派繪畫”展引進廣東美術館。2014年底“20世紀中期的嶺南繪畫”將會送展北京。圍繞館藏品,廣東美術館將會在廣東、北京等地舉行一系列學術研討和講座。2015年準備和上海中華藝術宮舉辦嶺南畫派與上海海上畫派的交流展。

將在2014年8月開幕的“從甲午到甲午,百年中國強國夢”,被廣東美術館視為2014年文化部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的重頭項目。這個主題展將以廣東美術館的館藏作品為主,適當根據展覽線索向外借展。

羅一平介紹説 “今年恰好是甲午年,從甲午到甲午,我們想展現120年來的中國文人志士為國家強盛而進行探索和努力。這是一個主題展,會用當代展的形式呈現。2014是廣東美術館館藏品展覽的大年。通過幾個大的展覽,把我們館藏品的力度和深度體現出來。”

試水文化廳舉辦全國大展先河

在承擔展覽、研究、收藏與公共教育等職責的同時,今年的廣東美術館還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羅一平透露,2014年廣東美術館還將首次承辦以文化廳系統為主辦方的全省美術大展。據介紹,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的“第十二屆藝術節·首屆廣東美術優秀作品展”將在11月開幕。今後這個展覽的模式將會固定下來,成為每三年一次的全省大展。

另一件大事,是廣東美術館將在2014年牽頭成立廣東美術館協會,以此凝聚廣東的公立與民營美術館的學術力量和資源共用。“這項工作已經在進行當中,我們也希望通過這項工作,來團結全廣東的公立與民營美術館,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進廣東的美術研究與發展。”羅一平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