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社會雕塑:博伊斯大型作品展首次亮相中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7 22:23: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覽現場博伊斯作品展示

2013年9月7日下午,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昊美術館承辦,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K11藝術基金及北京德國文化匯總新•歌德學院協辦的“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二層A展廳及三層A展廳與公眾見面。

新聞發佈會現場,圖為中方策展人朱青生教授在發言

本次展覽由北京大學朱青生教授和中央美術學院易英教授擔任主策展人,在德國的中國學者藍鏡女士與庸現女士為聯合策展人,朱青生教授和易英教授帶領北京大學及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團隊,以及王春辰副教授帶領中央美院美術館的工作團隊,從2012年初開始了題為“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展覽的全面工作。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王璜生教授在發言

這是博伊斯的個展第一次在中國呈現,經過近一年的漫長籌備過程,經歷好事多磨,一波三折引來最終的柳暗花明。其中,上海昊美術館的加盟,使博伊斯的作品不僅能在中國獨立呈現,而且也成為中國的美術館的收藏。

博伊斯作品的提供者:德國收藏家米歇爾·博格先生

博伊斯作為20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西方藝術家之一,在世界乃至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影響和藝術史價值,甚至可以説是整個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他超越了杜尚而成為二戰之後藝術轉型的關鍵人物和代表人物。博伊斯身處20世紀60年代這個特殊的時代大環境,既承接二戰的歐洲創傷,又下續冷戰的社會風雲,因此愈加顯示出博伊斯對社會政治文化反思的立場和社會責任。

昊美術館館長尹在甲在發言

博伊斯提出的藝術觀念以及從事的藝術實踐,都處處顯示出了時代的特徵,以及歐洲社會政治文化的新方式。也正因為如此,博伊斯在國際上産生了廣泛的影響,這種影響一直遠播到中國,影響了中國的一大批當代藝術家。

展廳中間懸挂的博伊斯照片

但對於中國,我們對博伊斯仍有很多未清晰的地方。博伊斯何以成為一個當代藝術史的公共話題和一個經典的藝術實踐,特別是在21世紀,博伊斯重新進入我們的觀察視野,對此的反思帶來新的視角,而對於發展中的中國當代藝術,我們要在理解博伊斯的基礎上超越博伊斯。所以本次由中國策展人和學者獨立策劃、組織並實施的“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即本著中國的當代視角來認識、研究並解説博伊斯,也因此再思考我們的藝術史觀念和藝術實踐。歷史是在關照中走向前方的,而中國的當代藝術只有展望了全球的文化視野,我們才會真正地創造與創新自己的藝術與文化。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在博伊斯展覽期間,K11 Art Foundation將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起展開一系列教育項目活動。配合此次展覽將舉辦系列學術講座,圍繞博伊斯的藝術、歷史影響以及與中國藝術的關係和影響展開深入的探討,是博伊斯的藝術和學術問題得到深入研究,促進中國隊西方當代藝術的研究,確立博伊斯研究在中國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博伊斯作品展示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