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開幕式變身藝術沙龍 美術館公共教育應走向常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23 18:13:3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藝術沙龍現場講話

7月23日,一場特別面向觀眾的輕鬆而別開生面的藝術沙龍取代美術館傳統形式的“領導和藝術家臺上講話唱主角”的開幕儀式拉開了由中國美術館自主策劃主辦的2013“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的序幕。當天下午,美術館一層方廳佈滿為觀眾準備的座椅,這是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首次嘗試以教育活動替代傳統的開幕儀式,力求更加拉近美術館與普羅大眾的距離。

展覽開幕當天的“觀眾與書法家面對面”沙龍現場

三大分主題呈現40位書法家的當代創作

今年的邀請展以“翰豪有儀”、“翰採從心”、“翰圃積學”三個部分呈現中國當今書法界四十余位書法家的作品,展覽策劃人之一、書法家李剛田向記者介紹:“此次展覽以展示出生於30年代之前、4、50年代之間的老一輩書法家及10位中青年書法學博士為主,力圖通過展覽反映中國書法近幾十年的發展變化,闡發中國書法藝術傳承和創新的內涵。對比中不難發現,老一輩藝術家更加講求傳承傳統,在紙張的選擇和書法的表現風格上“素面朝天”,意在記錄歷史和挖掘書法藝術樸素的內在美感。而中青年書法家則更加著意于探索書法藝術新的書寫形式和表現方法以及傳統書法在當下的創新、發展和延伸。”

姚奠中+行書七言聯句豎幅+136cm×34cm

金伯興+行書曉風聯豎幅+179cm×49cm

當代書法多層面的發展態勢

沙龍現場,到場書法家共同認為,當代中國書法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探索後漸趨平靜、理性的多元式錶現。當代的書法家們從傳統書學思想和現代審美意識的二維角度尋找契點,並從文化的多樣性中認識、發掘、表現書法藝術的內在美感。這是一種較為明顯的變化,儘管這種變化有待在踐行中校驗,但它足以呈現當代書法多層面的發展態勢。李剛田表示,這種態勢吸引著各方面的關注。中國美術館對於當代中國書法發展的關注,最直接地表現在對於書法家以及書法作品的關注上。這種關注根植于保護傳統文化的立場。依據這種學術思考,邀請展對書法家們的創作學理進行了時段性的解構,以便對參展書法家及其創作狀況的理解更為精確與深入。

觀眾觀看展覽作品

美術館應形成常態化、系統化、體系化的公共教育活動模式

此次展覽的開幕過程令人耳目一新,觀眾成為展覽的主角。“今天的觀眾似乎對書法藝術感到越來越陌生。為了更好地實現公眾與展覽本身的互動,除開幕現場採用觀眾與書法家對話的形式開場外,在整個展覽期間,美術館公共教育部還特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觀眾設計了導覽、專家講座、藝術沙龍、兒童書法體驗專場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面向不同的受眾和人群,在策劃組織上更加細化和有針對性,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和活動的開展讓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不再成為媒體的呼籲和學者對美術館嚴肅的學術批評,而是貼近觀眾,成為公眾接受藝術教育的一個自然場所。”公共教育部主任楊應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

一名觀眾在記錄

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場更接“地氣”的沙龍的舉辦,開啟美術館常態化、系統化藝術教育活動的持續開展而非偶然為之,讓“作為教育機構”的美術館的展覽和公共教育職能真正為觀看和愛好藝術的大眾服務。(文_臺馨遙)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